資料照:中國駐倫敦大使館懸掛的中國國徽。(2023年9月11日)
倫敦—
多地在英港人將集體到中國大使館新址抗議中方評估報告令倫敦警察在英國高層官員放行的情況下,中國在倫敦興建新巨型大使館的計劃很可能將獲得批准。對此,身在英國的香港倡議者正進行最後的努力,計劃於2月8日下午2時組織一場大型示威活動,包括安排有意參與的民眾集體乘坐旅遊巴士前往現場。此外,儘管倫敦警察廳最初曾反對該計劃,但在獲知一份由中方委託外部顧問撰寫的評估報告後,態度發生轉變,轉而表示支持該項目。
在曼徹斯特的香港人Manson參與組織了此次活動,安排當天往返倫敦的行程,重點是前往倫敦的前皇家鑄幣廠,即中國新大使館的選址。
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目前已有約100人報名,需安排兩輛旅遊巴士接載,由此認為活動反響熱烈。此外,由於部分居民尚未確定未來一周的工作班表,他預計報名人數還會進一步增加。
Manson還指出,這個選址位於倫敦地標倫敦塔(Tower of London)旁邊,象徵著強烈的權力意味,令人擔憂中方此舉意在傳遞政治信號。
他說:「(這是)顯示一個地方在另外一個國家的權力、威力,在人家的地標做一件這樣顯示自己國家的事,我自己覺得有點問題。所以我會參加這個示威。」
他還表示,知道有其他曼徹斯特居民會自行坐火車或駕車到倫敦參與。
據美國之音了解,另外有多個英國城市的香港人亦有組團,乘坐旅遊巴士到倫敦參加示威。
英國政府受壓插手事件
中國政府在2018年購入該地段,計劃興建在全球規模最大的外交設施。地段所在的塔村市議會(Tower Hamlets Council)在2022年12月一致否決計劃。去年8月,中方再次提交申請。
在中國政府的壓力之下,英國副首相兼房屋大臣雷納(Angela Rayner,又譯韋雅蘭)捕手處理中國大使館新址的申請,不受塔村市議會的決定限制。
本月中,英國外相拉米(David Lammy,又譯林德偉)及英國內政大臣庫珀(Yvette Cooper,又譯顧綺慧)一同致信英國規劃監察局(Planning Inspectorate)支持計劃。他們指出,本來倫敦警察廳擔心新大使館會成為示威熱點,危害遊客和居民的安全而反對計劃,但目前倫敦警察廳已經撤回反對。
關鍵為中方委託顧問報告令倫敦警察廳撤回反對
美國之音就此事件向塔村市議會和倫敦警察廳進行查詢。綜合雙方回應,事件的關鍵在於一份由中方委託外部顧問撰寫的交通評估文件。這份文件原為2022年上一次申請時的材料之一,起初並未用於此次申請中,但在去年10月英國中央政府介入申請流程後,該文件被重新納入。
去年12月9日,塔村市議會策略發展委員會召開會議,討論中國新大使館選址申請。由於會議期間倫敦警察廳尚未收到該交通評估文件,因擔心大使館選址可能對當地交通造成影響,倫敦警察廳表達了反對意見,策略發展委員會也因此否決了申請。
塔村市議會向美國之音表示,在會議之前,他們已告知倫敦警察廳文件的存在,但文件直至會議後三天才正式提供。
隨後,倫敦警察廳在審閱了該文件後撤回了反對意見。倫敦警察廳對美國之音表示,基於文件內容,他們確信大使館的選址不會對道路網絡造成重大影響。
塔村市議會發言人指出,由於倫敦警察廳已撤回反對意見,市議會無法再以交通問題為理由拒絕申請。此外,市議會已委託一家經驗豐富的交通規劃諮詢公司審查該文件,結論與中方提供的評估結果一致。
倡議者不理解英國政府行為擔心影響國家安全
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高級分析員鄺頌晴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政府就新大使館計劃持續向英國政府施壓,甚至曾暗示,如果該計劃未獲批准,將被視為英國不願修復和發展兩國關係的信號。
她說:「所以我覺得明顯是英國很想開綠燈,我想他們想強行通過,趨勢是這樣。一個正常人都知道那裡只要有多於數百人示威,就會封路,整個東倫敦的交通就會幾乎癱瘓,但他們仍然是一意孤行。」
鄺頌晴還表示,本月中曾經有英國媒體報導,英國情報部門擔心,大使館選址附近有敏感的關鍵通訊電纜。
她說:「所以他們是完全、非常樂意出賣國家安全、種種安全問題、以及自己的選民去做這件事,所以我不能理解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鄺頌晴說,對於倫敦外的香港人打算到選址示威十分感動,會令英國政府感受到壓力。
她說:「他們會否一意孤行很在於示威發展成怎樣,我不認為英國政府很關心民意,你見到他們上台不久,民望已經大跌,而因為他們在國會有非常大的優勢,所以他們可以不關心。所以我希望他們會關心這些民意和壓力,但我沒有非常大的信心,所以示威需要多人,越多人給他們具體的壓力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