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金融危機很快到來?影響難以預估

你認為發生新的金融危機的可能性有多大?9月,研究機構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數據研究人員向162家全球企業提出了這個問題。他們給出的平均答案是,未來兩年有20%的可能發生金融危機。

這一數字是全球爆發第二波中共病毒肺炎疫情的預期風險的兩倍,遺憾的是,也是較早出現有效新冠疫苗的可能性的兩倍。

這些擔憂已經造成了切實影響:在9月牛津經濟研究院的調查中,這種擔憂導致商業情緒比實際數據所反映的更低落。該調查的首席經濟學家傑米•湯普遜(Jamie Thompson):「我們的分析表明,對金融危機的擔憂是低落情緒的主要原因。」

這應該讓投資者感到擔憂,儘管不是因為金融危機可能馬上爆發——至少不會以2008年那樣爆炸性的方式。至少有兩個因素可以降低這種風險。

第一,美聯儲(Fed)和其他央行已明確表示,他們將「不惜一切代價」——借用馬里奧•德拉吉(Mario Draghi)2012年的承諾——在疫情期間維持市場運轉。3月發生的事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美國國債市場凍結時,美聯儲採取了非同尋常的流動性支持措施。

第二,銀行不是今年經濟動盪的源頭。與2008年相比,美國和歐洲大部分銀行的資本狀況也要好得多。美聯儲高級官員蘭德爾•夸爾斯(Randal Quarles)表示:「美國大型銀行進入這場危機時狀況良好,美聯儲已採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幫助銀行增強韌性。」或者,正如金融數據集團晨星(Morningstar)所言:「這次美國金融體系出現資不抵債和資本危機的風險似乎要低得多。」

然而,問題是:金融危機並非總是以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那樣的方式發生。有時候,財務壓力以一種更為隱蔽的形式出現。純粹主義者可能會為這種情況是否值得被稱為「危機」而爭執。但關鍵在於,長期壓力將嚴重損害經濟,牛津經濟研究院調查的受訪者肯定知道這一點。

世界銀行(World Bank)首席經濟學家卡門•萊因哈特(Carmen Reinhart)指出,困擾金融業的一個問題是,甚至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許多機構的槓桿率就已經高得驚人。她在一次網絡研討會上對我說:「如果從金融部門的脆弱性來看,從更長遠來說,前景很難說不是相當暗淡的。」

除此之外,在這場大流行病繼續肆虐的同時,計算出疫情最終導致的信貸損失規模仍然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由於廣泛的信用寬免政策掩蓋了許多損害。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首席經濟學家申鉉松(Hyun Song Shin)指出:「儘管銀行並不是這場危機的根源,但它們不能指望毫髮無損。集中於流動性的危機最初階段(現在)已過渡到集中於償付能力的階段,毫無疑問,銀行將首當其衝。」

美國大型銀行已經增加了儲備以應對這一問題。但是萊因哈特女士擔心,印度和義大利等國家的銀行準備不足。此外,超低利率侵蝕了銀行的盈利能力。

另一個問題是,由於缺乏歷史先例,很難預估未來的風險。萊因哈特女士補充說:「通常是因為榮衰周期而發生危機,投資者知道那是什麼樣子。這次有所不同。」隨著更多的金融活動通過資本市場流向非銀行部門,危險的意外事件很容易爆發。

例如,3月份美國國債凍結的觸發因素是對沖基金,監管部門對該領域的了解遠不如對銀行的了解。如果或者當利率上升時,可能會出現更多此類意外。正如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不久前告訴客戶的那樣:「由於資產價值高估和債務水平不斷上升,我們看到了金融混亂的風險在增加。」

當然,鑑於目前所有其他更為令人擔憂的新聞,這種混亂可能不配成為頭條新聞。但是投資者應該記住這一點:如果放貸者對違約的隱性上升做出反應,而且最重要的是,對未來危機的擔憂做出反應,那麼即便央行有政策,這仍會導致信貸狀況收緊。

申鉉松指出:「調查(已經)顯示出放貸標準大幅收緊。」或者正如賴因哈特女士所說:「信貸危機似乎真的很有可能。」難怪牛津經濟研究院發現對資金的擔憂正在毒害信心;或者出現V型經濟復甦的可能性似乎越來越低。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金融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927/1505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