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老在家門口練把式 解放軍的戰力究竟如何?

—軍事無禁區:再看中國軍力

作者:

軍事評論員亓樂義評論文章:近日解放軍又在沿海,從北到南舉行系列軍事操演。具體內容沒有曝光,一些關心時局的朋友問我,解放軍為何不到遠海演習,老在家門口練把式,解放軍的戰力究竟如何?

城鎮戰演練

9月1日,美國國防部公布年度《中國軍力報告》(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20),內容相當詳實。但是,一個200萬兵力的解放軍,千頭萬緒,任何軍力報告都難以面面俱到。趁此機會,我嘗試從戰區的角度,來看解放軍的戰力問題。

據大陸《央視》報導,9月28日解放軍在渤海、黃海、東海,以及南海西沙群島舉行實彈軍事訓練,其中在黃海的實彈射擊持續到9月30日結束。

日本《產經新聞》說,南海的演習是在西沙周邊海域舉行;在東海、黃海、渤海的演練分別在浙江省、江蘇省和遼寧省沿海進行。同時,東部戰區所轄陸軍第73集團軍某合成旅,在江蘇北部某訓練場舉行城鎮戰攻防演練,被認為是對台灣發動登陸作戰後,進入城鎮而舉行的街頭巷戰對抗演練。報導稱,這一系列實彈演習,對台灣和美國釋放了強烈的戰略牽制信號。

城鎮戰的演練,由《央視》軍事微博視頻播出,將近2分鐘時間。一些網友很快看出演練的破綻,包括3名突擊隊員經過窗戶時,沒有蹲下身前進,這樣很容易遭到屋內敵人的襲擊;另有3名突擊隊員,射擊完後同時換彈匣,相互沒有火力掩護,容易被敵人一舉殲滅。還有一些動作和經驗都不夠專業。而且戰場的設計過於理想化。突擊隊員還拿著破門器具和收縮樓梯,看起來像特警反恐作戰,而非正規軍的城鎮戰。

以上短短不到2分鐘時間,就被網友看出演習不少缺失。如果專家來看,漏洞恐怕更多。這僅僅是諸多演習中的一個縮影。當然,我們不能因此而妄斷解放軍海空兵力的聯合演練可能更糟。但是不能否認,在境外陌生海空域舉行海空聯合軍演,其難度和所需要的協同條件,遠比城鎮戰複雜得多。

戰區改革

東部戰區聯指中心是戰區大腦,攸關作戰成敗。(視頻截圖)

現在回頭來看,在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西沙群島的演習,從北到南,在北部、東部和南部等3個戰區同時舉行。如果演習僅僅是戰區內單一兵種或軍種的火力試射,情況比較單純。如果是戰區內的聯合演習,將考驗軍改後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的改革成效。如果是兩個戰區的相互協同和聯動,情況比單一戰區的聯合演習更為複雜,而它往往是境外遠域作戰的成敗關鍵。

如今,我們看解放軍的真實戰力,除了關注主戰裝備,更要看戰區的改革到了什麼程度。因為,2015年底解放軍全面實施軍改,戰區和軍種的職能相對分離,由戰區專門負責聯合訓練與指揮作戰,並且擬定和執行所有的作戰方案和計劃;軍種則負責部隊的建設和管理。甚至,各軍種的建軍工作,都要根據戰區的需求而做。換言之,戰區要打什麼樣的仗,各軍種就要練什麼樣的兵,供戰區指揮使用。

可見,戰區攸關全軍的戰力。目前戰區的改革成效究竟如何呢?

目前解放軍有5大戰區。它和軍改前7大軍區的職能完全不同,最特別的是,大軍區以本土防衛為主,而戰區是面對一個戰略方向,從本土拓展到周邊和更遠的海空域,以及太空、網絡和電磁空間,乃至北極和南極等新型安全領域。

以北部戰區來說,它面向朝鮮半島和俄羅斯。東部戰區面向台海、第一島鏈及西太平洋。南部戰區面向南海與東南亞地區。西部戰區面向印度、中亞和南亞。中部戰區則負責首都防衛,同時作為其他戰區的戰略預備隊。

戰略收縮

東部戰區第73集團軍某合成旅舉行城鎮戰攻防演練。圖為3名突擊隊員經過窗戶沒有蹲下身前進,顯示經驗不足。(視頻截圖)

過去幾年,解放軍的海空演訓突破第一島鏈。美國公布的《中國軍力報告》也提到,解放軍具備多項遠程精確打擊力量,使得她在第一島鏈內所展現的反介入和區域拒止的能力最為強勁。這間接說明戰區的聯合作戰指揮機制,已經具備跨向遠海的能力。

不過,從最近幾個月以來,當中美兩軍在南海、台海和東海等海空域對峙升高之際,解放軍的演訓開始明顯收縮,回到本土防衛的態勢,演訓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帶,不敢太過前出,可能擔心萬一有事,海空兵力難以掌控或來不及返航,而改採保守而穩健的做法,把軍力收縮在邊境沿海一帶,以靜制動,轉攻為守。

當然,這種作法是基於,北京做出不能和美國正面衝突的戰略判斷。問題是,在戰區層面上,平時海空兵力的長航訓練可以從容前出島鏈,對峙時刻是否也能如常進行,進而應對美軍的挑戰呢?估計很有問題。

從解放軍國防大學出版的一些書籍和文章中可以看到,戰區聯合作戰指揮人員的素質並不高。在人才培養方面,對指揮員的培養也不夠重視,反而是重視參謀人員的培養,導致一些指揮員非常依賴參謀人員,一旦離開參謀人員就不會下令指揮了。

習近平在軍隊內部談話中多次提到,一些指揮員離開部門機關後,不會判斷形勢、不會理解上級意圖、不會定作戰決心、不會擺兵布陣、不會處置突發情況,甚至連作戰會議都不知道怎麼召開,更不用說進行聯合作戰指揮。這就是」五個不會」的由來。

馬島戰例

1982年馬島戰爭阿根挺雖然建立聯合參謀部,但沒有統一指揮權導致戰敗。圖為阿根廷軍政府領袖。(EPA)

除了指揮員的素質,戰區的聯合作戰指揮機構需要有較強的權威性,才能對戰區內各軍種參戰部隊實施高度集中的統一控制,包括擬定作戰計劃有充分自主權,也有獎懲和任免下級指揮機構人員的權力,而不受上級機關的干擾。1982年的馬島戰爭(英國稱福克蘭群島戰爭),阿根挺雖然建立聯合參謀部,但它只負責協調三軍,並不具有權威性,而真正指揮作戰的卻是幕後的一群老軍頭,只顧到自己的權位和利益,造成三軍各行其是,各自為戰,最後被英軍一舉擊潰。

解放軍國防大學的教材里,就以馬島戰爭的例子,說明戰區在聯合作戰中統一指揮的重要性。如今,戰區有沒有這種權威性,或說能否不受來自中央軍委的干預,恐怕都不好說。如果軍委主席習近平,事必躬親,而戰區所有作戰細節,都要按規定請示,其結果將扼殺戰區的自主性和靈活性,輕者延誤戰機,重者誤判形勢,導致戰局失利。以習近平的治軍風格,戰區的指揮員恐怕也只能嚴守分際,而不敢勇於任事。

誰說了算

另外,解放軍的新型作戰力量,如戰略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和火箭軍,全部由中央軍委直接掌握。一旦對台發動戰爭,東部戰區的最高指揮員要如何指揮這些部隊?這些部隊要投入多少兵力和資源,最後誰說了算?如果不是戰區指揮員說了算,他要如何擬訂全盤作戰計劃?尤其,戰爭期間,戰況瞬息萬變,戰區指揮員若沒有充分指揮權,能夠隨時調派所需兵力和資源,收放自如,他又如何保持作戰的彈性和靈活度呢?

美國擁有完善的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更有豐富的戰區聯合作戰指揮經驗。有時,戰區最高指揮官都不免受到後方參謀長聯席會議和各軍種參謀長的意見干擾,使得戰區指揮官需要花不少時間與他們協調,目的就是確保全面掌握作戰指揮權。美軍況且如此,解放軍的問題可能更多。

就指揮信息系統而言,美國國防部在軟體開發和維護費用方面遠遠超過計算機的硬體費用,約占整個系統開發費用的七成至八成,並且占全部國防預算的7%-8%。因為有這樣的投入,才使美軍在資訊化作戰中保持巨大優勢。反觀解放軍,在指揮信息系統軟體上的投入,比美軍少的多。在自動化通信網絡方面,解放軍也承認,和已開發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難以滿足戰區聯合作戰指揮的要求。

國土防衛

也許是以上眾多原因,使得解放軍的戰區聯合作戰,總體上屬於國土防衛性質,現階段的作戰對象仍然以解決台灣問題、面對大規模邊境衝突問題,以及應對強敵全領域、多維度一體化的侵犯行動為主。

因為這些地區就在本土周邊,戰區進行聯合作戰,不論從監視偵察、指揮控制、聯合行動到後勤保障,都比較容易上手。萬一作戰失利,也有本土為依託,保持轉元空間。如果在境外遠域作戰,就沒有本土依託的條件,萬一作戰不利,將進退失據,恐遭覆沒。

從本土防衛到境外作戰,是一個漫長的改革路程。解放軍的軍改迄今不過5年,攻勢作戰的思維,從理論到實踐,都還在摸索階段。就像一個小孩,幾年內可以長得很高,心智卻尚未成熟,而後者才是衡量成人的標準。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002/1507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