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誰來寫《中國地富調查》?

作者:
為什麼唯獨對地富的遭遇缺乏這樣的關切呢?在我看來,那恰恰是因為地富遭受迫害的時間太早,持續的時間太長,受迫害的程度太深,被壓得無聲無息,以至於被人們習以為常,見慣不經。一般人無形中已經把他們視為另類,因而對他們缺少設身處地和感同身受的同情能力。

當初,共產黨實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讓占多數的貧苦農民一下子就得到了很大的利益,為什麼不但沒有為自己贏得群眾的支持,反而導致「脫離群眾」了呢?原因很多。首先,在當時的中國農村,窮人和富人的關係不一定那麼緊張,其間還有宗族親情的潤滑作用。只要讀一讀例如費孝通的《鄉土中國》一類著作,你就會知道地富與其他農民的關係和共產黨宣傳的很不一樣。你平白無故地打擊富人,窮人也未必都看得過去。其次,共產黨強調說,窮人對富人的權勢有一種習慣性的恐懼,怕「還鄉團」報復。這條解釋雖然不是毫無根據。不過,我以為更重要的一點是,私有觀念根深蒂固。當時地富所擁有的土地,要麼是祖上傳下來的,要麼是白手起家,勤儉致富掙出來的,要麼在外經商或做官賺了錢買下來的。這中間,依仗權勢巧取豪奪的自然也有,但數量有限(四九年前的半個多世紀,中國政局一直動盪多變,權勢者暴起暴落,其財產轉換也很頻繁)。一般人,包括窮人,也承認私有產權的合理性,所以他們也未必歡迎共富人的產,哪怕這樣做會給他們帶來眼下的某種利益。盡人皆知,最早起來積極響應共產黨「打土豪分田地」的農民中,正經農民不多,流氓痞子不少,張正隆在《雪白血紅》裡寫到,「在這些人心目中,『共產共妻』是天底下最好的口號和理想」。大多數農民並不歡迎這個口號。共產黨把這種觀念稱為「落後」、「不覺悟」,其實那反映了農民樸素的產權意識。知青一代應該記得,當年在農村開憶苦思甜會,領導挑選安排苦大仇深的老貧農給大家憶苦思甜,常常有這樣的情況:講著講著,老貧農就忘記事先的排練叮囑,說起當年地主的種種好處,控訴起60年、61年來了。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北京之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106/1520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