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工作職業 > 正文

人在職場 鎮定自若的氣度是這樣練成的

作者: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下班的時候,突然接到新的工作任務,你很煩躁,但是不敢拒絕工作,只能選擇忍氣吞聲;工作中遇到了麻煩事情,感覺氣不打一處來,卻不得不忍住脾氣,只能靠自己去解決問題。

你的工作,總是處於一種被動狀態,常常手忙腳亂。事情多的時候,你很想辭職不幹了。你還常常想要創業,自己當老闆。

如果你用心觀察,你會發現,總有一些同事,默默無聞地工作,並且從來不急。他是如何做到「以不變應對萬變」的?他的工作方式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人在職場,鎮定自若的氣度,需要像以下這樣去練成。

01

「事情是做不完的」,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逃避工作。

我常常聽同事說:「把這件事做完,我就可以好好休息一陣子了。」

事實上,我所有的同事,都沒有好好休息一陣子,頂多是休息一兩天。因為你把這件事做完了,緊接著下一件事又來了,甚至這件事還沒有做完,下一件事就已經在等候了。

任何一個單位,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如果你以為自己把近期的事情做完了,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你從思想上就放鬆了自己,無形之中就會拒絕下一階段的工作。

能做到鎮定自若的人,從來不會逃避工作,覺得工作做不完不是壞事,而是好事。比方說,在一個企業里,如果一段時間都無所事事,證明這個企業的效益在滑坡,大家都有失業的可能。

02

「被動就會挨打」,與其被人推著走,不如主動去工作。

我小時候去放牛,我一手拉著牽牛的繩子,怕牛跑遠了,追不上。客觀來說,我牽著牛在走,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在牽牛的同時,牛也牽住了我。一條繩索,把我和牛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了,誰都不能活得自由自在。

在工作中,如果你把工作當成煩惱的事情,你反而會被工作推著走,被同事趕著走,總是動彈不得。

聰明的人,不會被人推著走,而是主動往前走,把握了工作的主動權。很多單位的工作,是有規律的,你可以預見性工作,提前做好準備。一旦工作任務來了,自己早就心中有數了,根本就不要急。

03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慢慢來,慢工出細活

你在工作中,也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幾件事同時要你去做,你不知道到底要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你還想儘快把工作做完,結果慌亂之中,越來越忙,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有些人,工作的效率很高,但是他工作的速度不快。你認真觀察他的工作情況,你會發現他很擅長控制工作節奏,做任何事情都有計劃,並且能夠想到一些細節方面的問題。

不要以為大大咧咧就可以把工作做好,如果你忽視了工作的細節,往往會功虧一簣,不得不從頭再來,工作效率越來越低。

比方說,你要做一個數據表,你把所有的數據都倒入到表格中了,結果因為一兩個數據出錯了,導致總數不對,你不得不花很大的功夫去倒查。如果你一開始就做得很細,那麼一次性就成功了。

動作快,不如動作細,慢慢來反而會做得更好一些。一件簡單的工作,往往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問題,馬虎不得。

能夠做到鎮定自若的人,有「快刀斬亂麻」的本領,也有「磨洋工」的功夫。

04

「天無絕人之路」,學會用心思考,總會找到出路。

你有沒有遇到自己做不了的工作?你遇到了棘手的事情,你是推給別人去做,還是自己親自去做?很多人,一開始就在「拒絕工作」。

昨天下午,同事老李對我說:「我看這樣吧,你幫我把月總結做好,我請你吃飯。」

我說:「你上個月做了不少事情,總結應該很好寫啊。」

老李說:「不是寫我的工作總結,是整個銷售部的工作總結要我來寫。我從來都沒有寫過,我怎麼辦啊?」

一句「我怎麼辦」,體現了老李的畏難情緒。如果他要寫好這份總結,先要看一看銷售部過去的總結,然後弄清楚上個月的工作情況,再列好提綱,整理一下思路,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可是老李不願意動腦筋,急得團團轉。

很多工作,看起來很難,但是你摸索到了門道,就很簡單了。勤於思考的人,往往能掌握大局,不管在哪個崗位,都能夠遊刃有餘,心中有譜。

05

「靠誰不如靠自己」,學會不依靠別人,很重要。

單位上的同事,按理說應該互相協作,不能互相拆台。可事實告訴你,人與人相處,都是利益聯盟,每個人都會有私心,多考慮自己的利益,不會考慮別人的利益。

在人事變動的時候,同事之間的競爭最激烈,每個人都想往上走,去更好的崗位。競爭是常態,互相協作往往是心不甘情不願的事情。

最可怕的是,遇到了暗中搗鬼的同事,把你的工作弄得一塌糊塗,讓你在單位上沒有好的形象,失去競爭的機會。

俗話說:「人心隔肚皮。」你不要指望同事變成朋友、家人,同事就是同事,是和你競爭的對手,離開單位之後,就是熟悉的陌生人。

當你擺脫了依靠別人的思維模式,你會發現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會很有幹勁,精神狀態會很好。

人在職場,練成鎮定自若的氣度,既要工作能力強,更要心態好,理順關係。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騰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202/1529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