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伺候閹人要小心

作者:

在朝廷的體制里,閹人,或者說宦官,本是伺候人的。但他們伺候的,是皇帝和嬪妃,屬於最高權力周圍的人。按照權力運行的規律,這樣的人,無論多麼的卑賤,都是有可能分潤最高權力的。他們是卑賤的螻蟻,但這樣的螻蟻,很可能因為主人的寵愛,搖身一變,成為碰不得的寵物。皇帝的寵物,有的時候,比任何臣子都更有權勢。所以,為官者,有時候得伺候閹人。

盛唐之前,雖說宦官也有一定的地位,但是,真正成為政壇的要角,還是安史之亂以後的事兒。安祿山的叛亂,使得皇帝一改對朝臣和武將的信任,變成了猜疑。從那以後,無論誰做皇帝,對下面的人,尤其是地方大員或者手握重兵的人,都不信任了。不信任,就得派人盯著。派誰呢?當然是身邊的宦官。這些被閹過的人,雖然卑賤,但卻是皇帝的自家人,他們是家奴,但不信任家奴,信任誰呢?於是,一個個宦官身份的監軍,被派了出去。各地的節度使,差不多身邊都會有一個監軍。宦官被稱為太監,始於明代,其實,在唐朝把宦官叫成太監,也大致不錯。

當然,作為安史餘黨的河北諸鎮,是不用派監軍的,派了也沒有用,甚至沒人敢去。河北諸鎮,就是割據的藩鎮,不聽朝廷的號令,只是掛個尊奉朝廷的虛名而已。能派監軍的,還都是聽話的各鎮。

派出去的監軍,安分一點的不是沒有,但壞事的卻挺多。不是把軍將被逼反了,就是干預人家的軍事,壞了人家的戰事。再不就是,作威作福,濫權貪瀆。如果當地的節度使不從,那就打小報告,壞了人家的差事。唐德宗時,姚南仲為鄭滑節度使,監軍薛某人總是要干政,不遂願,就打小報告。一次派了一個使節,拿著小報告進朝廷,被姚南仲的一個裨將得知,追上去在驛站把監軍的使節給殺了,留下兩份奏章,自己自殺。事鬧大了,姚南仲進朝說明情況。直接了當就跟唐德宗講,如果有監軍在,那麼地方大員就算古之名將再生,也沒法干好。

儘管如此,監軍還是不斷地往外派。派出去的監軍,在下面如果表現不錯,至少皇帝感覺不錯,大有可能入朝做樞密使,把持朝政。管你是地方大員,還是朝中宰相,跟閹人搞不好關係,沒戲。

中唐末期的李德裕,也算是一代名相,他就特別明白這一點。在出鎮揚州之時,他的監軍,叫楊欽義。楊某人也算是宦官中的知名人士,但自打派到李德裕這兒之後,李德裕待他,不冷不熱的,客客氣氣,一點特別的表示都沒有,讓楊欽義很是氣悶。突然有一天,李德裕單請他一個人,屋子裡的酒席之豐盛就不必說了,還有好些古董和字畫,都是精品。吃罷了飯,李德裕把核心古董和字畫,都送給了楊監軍大人。不消說,監軍大人大喜過望。

由於楊欽義的名聲挺大,大家都以為,過一陣兒楊欽義會被調進京城,回到皇帝身邊,楊欽義自己也是這樣想的。沒想到,任命下來了,卻是讓他去淮南繼續做監軍。臨行前,楊欽義把李德裕送的東西,都還給了李德裕。李德裕說,這些不值什麼,你幹嘛這麼見外。堅決不要。這讓楊欽義特別的感動,後來,楊監軍終於熬出了頭,回朝做了樞密使。而李德裕,也做了宰相,兩人合作愉快。李德裕作為宰相的功業,有一半都是當年的楊監軍襄助的。

李德裕是個很在意出身的人,但是,輪到閹人了,出身就不能講了,因為,人家是皇帝的耳目。

在中國為官,小人不能得罪,而且還得維護,逢迎。要不然,你空有王佐之才,屁也幹不成,自身還難保。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張鳴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209/1532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