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清華教授指出:助力孩子未來成功重要因素 是父母的「三嚴兩松」

凡事不能走極端嗎,教育子女也是這個道理。太嚴打擊自信心,孩子還打心底不服氣;太松管不住,沒有威懾力。

收放自如張弛有度的教育說起來容易,卻讓多數父母犯了難:道理我都懂,到底該啥時候嚴格啥時候松?

針對這個難題,清華教授給出答案:助力孩子成功,父母要做到「三嚴兩松」。哪三嚴?定目標、定態度、催執行。哪兩松?松對失敗,松對質疑。「嚴」和「松」相結合,才能成就優秀的孩子。

培養孩子要做到這「三嚴」,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一:有明確的目標

舉個例子:高中時老師選擇提升英語聽力材料的標準是,初次聽能聽懂內容的50%左右,聽兩遍能基本聽懂。有人質疑:只能聽懂50%也太難了,有必要做這麼難的嗎?有。

如果總練習簡單的內容,做再多也不會有提升,要選擇比自己水平高而又不高太多的,才能逐步提升。

這也就啟示家長:給孩子定目標不能隨隨便便,需要根據家庭情況和孩子自身情況。目標不能定太低,否則不用跳就夠得著,不會促進孩子的進步和目標,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

給孩子定目標還要注意什麼?不要空談,具體明確的目標才方便孩子有方向地前進。如果孩子這次考65分,可以斷定「下次必須提升10分」而非「下次要考好點」,孩子對「考好」概念不明確,他們可能以為下次考66分足矣。

目標不是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情況的變化改變。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不能孩子考了一次75分就要求他下次考85分,待成績或能力在某水平穩定下來再制定下一步計劃。

2:有端正態度

對小朋友來說態度決定一切,對學習如此,對生活如此,對家長的誇獎和批評亦如此。如果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對待批評不屑一顧,一被表揚就飛上天,家長必須嚴厲糾正。

分辨孩子態度端正與否這樣觀察:做作業是否敷衍、考砸是否反省、面對要求是否左耳進右耳出、面對有原因的批評是否虛心接受。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兒時對待學習生活的態度決定未來工作生活的態度。

3:有高執行力

前面制定的目標要與高執行力配合使用,違規只有0次和無數次,對規定的執行必須嚴格。如果自家娃屬於優柔寡斷、懶惰拖延的類型,家長就要更加注意。

如果家長掌握不好分寸,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教孩子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比如,如果你選擇學鋼琴,就不允許缺勤,除非生病。

數學作業你選擇在九點前寫完,就晚一分鐘也不行。為了確保高執行力,家長可配合合理的獎懲制度。

孩子變優秀變強大的兩個跡象:輕鬆應對挑戰+豁達處理質疑

明白失敗的意義的孩子才不懼怕失敗,才能輕鬆應對挑戰。不被他人惡意言語擊垮的孩子內心足夠強大,才不會被流言蜚語淹沒。

理性分析他人言論,從容淡定判斷對錯,耐心接受有道理的批評的孩子註定成就大事。這就需要家長教孩子做到兩松。

一:允許自己失敗

美國曾有一個「糟糕藝術博物館」,裡面展示的都是藝術家的失敗畫作,很多人認為這些畫作沒有意義。

但館長認為這是在捍衛「失敗的權利」。很多人認為失敗的畫作沒有意義是因為他們將「允許失敗」和「縱容失敗」劃等號。

失敗乃成功之母,沒有失敗何來成功?父母不能永遠要求孩子成功,給孩子多一點包含,告訴孩子失敗也沒關係,只有懂得自己爬起來並不在相同地方跌倒就足夠,孩子才不會被偶然的失敗打倒。

2:對他人評價松

孩子尚處於成長階段,很容易被他人負面評價誤導。父母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如果父母習慣性給孩子貼標籤。

比如「你就是個笨蛋」「你真沒出息」「你真沒用」,孩子會真的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不要貶低孩子,這樣打擊自信心,給孩子施加過大壓力。

另外,教會孩子對待負面評價不計較,幫助孩子找准自身定位,對流言蜚語松一點,不要放在心上,堅信自己就是最好的,不必隨他人的意願改變自己。虛心接受有用評價,人是通過發現問題改進自己不斷進步的,他人善意的提醒如果有道理可以採納。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養娃女神Miss劉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222/1536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