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孩子再聰明 沒好習慣 學啥都白搭:把握6點 養成好習慣很簡單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

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由此可見,好習慣可以成就一段精彩的人生。

當孩子在學習上沒有養成好習慣的時候,不光家長累,孩子也不自在。

嚴堃是北大的高才生,《天才知道》舞台上的數學天才。

大概小學3年級的時候,嚴堃愛上了數學,從此,課後、周末都去上數學班,樂此不疲,在數學世界裡奮力遨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到了初三升高一,他不滿意自己的入學成績,利用整個暑假,搞定了高一所有科目的課本和練習冊,新學期第一次考試就考了全年級第一名。

如此拼搏的嚴堃,對學習充滿了無限的熱情,但是整個高中期間沒有熬夜過,10點半以前肯定睡覺

繁重的學業怎麼辦?他有一套自己的做法。這些學習方法他從小開始貫徹了,並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完善。

好的行為習慣,讓嚴堃具有全力以赴的身體和精神,被眾多的投資者青睞,成為名副其實的創業新秀!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

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想改也不容易。

事實上,習慣是一種慣性,也是一種能量的儲蓄,尤其是孩童階段,父母給孩子培養的那些好習慣,終有一天,會發揮出巨大的潛能。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培養好的習慣呢?把握以下6點,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並不困難。

1、21天習慣養成法

如果想讓孩子堅持做一件事,最好的辦法就是讓這件事成為他的日常習慣。

美國心理學家拉施里認為:

一種行為重複21天就會變為習慣動作,而90天的重複會形成穩定的學習習慣。前3天最為關鍵。

第一個階段是從第1天~第21天,屬於被動階段;

第二個階段是從第21天~60天,屬於主動階段(產生認同);

第三個階段是從第60天~90天,屬於自動化階段(內化於心)。

只要能幫助孩子堅持90天,就會內化成為一種習慣,而且這種好習慣會伴隨孩子一生。

在此期間家長要避免嘮叨。「還不寫作業啊?」「到點了,先寫作業!」「說好了寫完作業再玩,怎麼就變卦了呢?」

心理學研究證明:

反反覆覆說同樣的話,會讓人產生一種習慣性的模糊聽覺,也就是明明在聽,卻根本不入心裡去。這是一種長期重複聽同樣的聲音而產生的一種心理上的不在乎。

可如果父母將「嘮叨」替換成「正強化」,就能增強行為的發生頻率。

舉個例子:

家長若想培養孩子按時寫作業的習慣,第三天,孩子沒用父母提示就按時寫了,媽媽可以說,今天很主動,周日帶你去郊遊(或者可以是其他獎勵),好好玩玩,下周再接再厲。

在習慣的養成過程中,家長如果在恰當的時機,給予孩子正強化,就如同適時給一輛快速行駛的汽車加油,油加得到位,車就能行駛得更遠。

當然,不同的行為習慣形成的時間也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堅持的時間越長習慣越牢

2、目標管理法。

意志薄弱是當前孩子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絕大部分孩子遇到一點挫折與困難,就想要放棄。

父母不妨幫助孩子制訂一些目標,並列出詳細的實施計劃,然後讓孩子逐個實踐。有了目標,孩子就有了前進的方向。

目標管理法要把握以下3點:

1、設定的目標,量度和時間要具體。

目標要具體可數,不能泛泛而談,需要確定準確的目標達成時間。

2、設定目標後,要跟孩子一起分解目標,擬定切實可行的計劃。

為了避免目標成為空談,分解目標、制定計劃很重要,計劃最好要細緻到每月、每周、每天,只有認真的計劃每一天,目標的實現才會成為可能。

3、在計劃的執行過程中,要隨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不斷的為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盡最大的可能性避免半途而廢。

3、注重孩子的第一次

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提出了這樣的觀點:

無論什麼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也就容易做好;第一次做錯,第二次也就容易做錯。

孩子的種種壞習慣,都是由於一開始學習的時候,孩子的父母或老師沒有留心去指導他們,以致後來一誤再誤,養成習慣,成了「第二天性」。

因此,要想把小孩教育好,一定要在他們第一次做事情的時候就教好,以免留下隱患。

4、讚賞有度,正強化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長的讚賞與鼓勵,父母要適時鼓勵孩子,在孩子每前進一小步、取得一點小成績的時候,肯定孩子付出的努力,讓孩子體驗到認同感,得到心理上的滿足。

適度地讚賞孩子,可以強化孩子的正確行為,並讓孩子將其逐漸地內化成一種品質。

在好習慣的養成過程中,家長要把握一大訣竅:採用階段性讚賞,激發動力

為什麼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小訣竅呢?

這是因為,孩子的忘性一般都比較大,他們自己做過的事情也很容易就忘記。這時,父母可以採用階段性讚賞的方式來強化孩子的記憶,如以一星期或半個月為一個階段,家長定期地幫助孩子回憶、總結這一階段發生的事情,讚賞孩子好的行為,讓孩子回顧自己近期的總體表現,使其具有積極的心態,心中充滿動力。

5、前後一致,不例外

在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過程中,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要前後一致。

如果家長要求前後不一致,或者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情況而給孩子「開綠燈」,那麼孩子就很難養成良好的習慣,也會缺乏自我約束能力。

另外,在孩子養成了好習慣之後,父母也不應該讓孩子做與其習慣相衝突的事情,以免孩子出現認知衝突,對已經養成的好習慣產生疑問,進而影響到孩子的行為,丟掉已經養成的好習慣。

6、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身教重於言教,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做到嚴於律己、持之以恆,就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孩子經過長期的耳濡目染,自然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堅持。

父母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面鏡子,我們的言傳身教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所以有時間還是多把鏡子擦擦吧。

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首先要去做一個這樣的人。

家長如果能一直被孩子視為榜樣,這將是他最為驕傲的一件事。

中國著名教育家傅雷曾經說過:

世界上最有力的論證莫如實際行動,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則;自己做不到的事千萬別要求別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評自己,先改自己的。

教育就是要求父母用「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的方式去影響孩子,讓他們從一顆幼小的幼苗長成後天的參天大樹。

孩子所擁有能力、所能做到的事情,是遠遠超乎我們想像的。

如果他能對身邊的人產生內心的崇拜和尊敬,這種情感具有很大的魔力,會拉著孩子一路朝前奔跑。

把握上面這6點,幫助孩子多培養一些良好的習慣,對他一生都將影響深遠。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育兒心科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224/153753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