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新年伊始,發現5例腸癌,都沒有明顯症狀——預防策略在這裡

直腸癌是我國的高發癌種,每年約新發病例40萬,死亡近20萬,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名列前茅。

腸癌雖然兇險,但是只要發現的早,是最容易治癒的癌症,也是最容易預防的癌症!

說它容易治癒,是早期癌的治癒率可以達到90%以上,黏膜內癌幾乎接近100%;

說它容易預防,是因為90%以上的腸癌是腸息肉演變而來,在40歲前做一次腸鏡,就能避免悲劇發生。

然而我國的現實卻是:

有85%的患者確診時已經是中晚期,5年生存率低於40%;

早癌的發現率低於15%,而早期腸癌的5年生存率大於90%。

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新年伊始,我們發現的幾例腸癌。

01、80%的腸癌「無症狀」

51歲的王先生,平時沒有任何不適,大便也正常,偶爾體檢發現腸癌。

腸壁見菜花樣隆起物,易出血,經病理證實為腸癌

吳女士,41歲,平素排便正常,無訴不適,元月1日規體檢中行無痛胃腸鏡檢查時,在乙狀結腸發現數枚息肉,當即予以切除,術後的病理顯示,其中一個為管狀腺瘤伴腺體低級別上皮內瘤變,2個是高級別上皮內瘤變(伴少量黏膜內腺癌)。

無論是腸息肉,還是早癌大腸癌,大多沒有明顯症狀;

大腸癌要有症狀,基本上要到第二期、甚至第三期以上,如果希望找到可以根治的原位癌(第零期)或第一期癌症,想靠有無症狀來決定要不要做腸鏡,是絕對不可靠的。

至於網上所說的腸癌的「早期信號」,比如腹痛、排便習慣和性狀改變、血便、消瘦、腹部包塊等,往往是中晚期的症狀,此時再去檢查,往往耽誤了最好的治療時機。

02、便血當痔瘡,實在太冤枉

54歲的梁先生,告訴我們他患痔瘡十多年,大便偶爾帶血,吃幾天藥也見效,其他沒啥感覺,就在近半年,症狀加重,蹲便時出血呈噴射狀,人也消瘦了不少。

結果腸鏡檢查發現直腸癌。

距肛門25—28cm處,巨大腫物,腸鏡勉強通過,病理確診為結腸癌

造成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複雜,除了痔瘡和腸癌,還有很多種疾病也會出現不同顏色、不同性質的便血

比如菌痢、潰結、克羅恩病、胃癌、腸套疊、大的腸息肉等也能引起便血。

然而,最為致命的是,簡單地當成痔瘡,往往拖延到中晚期再去檢查。

據研究,超過80%的直腸癌,最初被自己或首診醫生當成了痔瘡。

因此,一旦出現便血,既不要恐慌,也不要輕易當成痔瘡,即使到醫院肛腸科或者消化內科就診,醫生的建議才是最靠譜的。

03、早期腸癌能治癒!

每當遇到中晚期腸癌病例,作為醫生不僅痛心不已,還有怒而不爭的埋怨!

因為看起來兇狠無比的大腸癌,95%都是由小息肉慢慢演變而來的。

從息肉到癌前腺瘤再發展到癌症,整個過程為5-15年,在這麼長的「潛伏期」里,通過胃腸鏡檢查就完全可以發現它、阻斷它,避免悲劇的發生!

2021年元旦節,46歲的趙女士是比較幸運的一個。

46歲的趙女士,趁著元旦放假,預約了胃腸鏡體檢。發現一個大約2公分的息肉,當即給予摘除,阻斷了癌變之路,經病理證實為癌前疾病——絨毛狀腺瘤(其惡變率約為40%)。

凸起處為腸息肉

息肉摘除

12月31日,還有一例51歲男性,無明顯症狀,僅僅是長期大便不成形來做檢查。

發現距肛門10cm處一凹陷性息肉,當即予以內鏡下EMR切除,昨天,病理證實為中分化腺癌。

直腸息肉樣隆起

病理報告為腺癌

像這兩例病例,因為發現的早,不用開刀,只需要在腸鏡下就可以順利切除病變,費用非常低廉,不需要化療,也不需要吃藥,只需要定期複查即可。

而5年存活率幾乎是100%,也基本不影響人的生活品質和預期壽命。

萬一到了中晚期,不僅花費巨大、痛苦巨大,生活品質下降,5年存活率低於40%!,也就是說,有60%的人活不到5年。

04、誰能橫馬立刀?唯有腸鏡檢查

腸鏡檢查是預防腸癌最有效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因為腸鏡檢查可以很直觀地觀察整個大腸,發現息肉,就可以於一切除以絕後患;

即便發現了早癌,也可以內鏡下切除,和切掉個息肉沒有太大區別;所以,腸鏡檢查,既能夠預防、又能夠治療,一石二鳥。

由於腸癌高發年齡段是55歲以後,而腸息肉變壞需要5-15年時間,我們必須趕在它變壞之前發現它、切掉它,才能避免悲劇。

那麼,就應該在40歲左右做第一次腸鏡檢查。

這很重要,可以說是一個能救命的檢查,萬一錯過了這個時機,它就可能已經癌變,甚至不可救藥了。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胃腸病科普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110/154401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