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老祖宗俗語:宅子出現三喜、家中能人輩出,是哪三喜?你知道嗎?

對現代很多人來說,人生中最重要的是,莫過於有一個家,畢竟有了家才會有生活。住宅也代表著一個家族,在以前一個龐大的家族常常居住在一起的情況十分常見。而且家對我們來說,也意味著有一個避風的港灣,意味著即使在外面經受什麼挫折和不公平的對待,始終有一個可以宣洩、可以逃避的地方,人們常說「衣食住行」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但在小編看來,家才是最重要的,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俗語,就是跟家庭有關的。

俗語其實就是現代民間流傳的,而且非常的朗朗上口,說起來很有意思的老話,「俗語」是人們從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總結而來,句子通俗易懂,言簡意賅,深受人們的喜愛。俗語不僅僅是古人們智慧的結晶,更是蘊含著很深的道理和文化。有句老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就是一句俗語,大家想想,在我們自己的人生旅程當中,這句話是不是屢屢應驗。今天的這句老祖宗俗語,是「宅子出現三喜、家中能人輩出」,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如果只看這句俗語的表面意思的話,那是非常好理解的,宅子就是自家住的房子,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如果家裡出現三喜的話,那麼這戶人家就會能人輩出,福澤滿滿。雖然說家裡出現三喜,家裡人才輩出有點太誇張,但是如果出現三喜一來可以討個吉利,二來還可以圖個開心,何樂而不為呢!那麼這三喜大家知道指的是哪三喜嗎?第一個就是燕子,燕子家裡搭窩,好事多又多。我國民間一直把燕子認為是吉祥鳥,把它稱作「報春使者」、報喜鳥。人們經過長期觀察,確實發現了燕子非常有靈性。

燕子不是什麼樣的人家都去搭窩,它喜歡住在生活和樂的家庭,日子過得美滿的人家,這也跟燕子的習性有關,吵鬧的環境不適合它們生活,一般都會選擇比較安靜的房檐下築巢砌窩。側面也反應了這家夫妻琴瑟和諧,父子情深,沒有爭執衝突,生活幸福美滿。燕子不住特別貧窮的人家,也不住整天爭吵打鬧的人家。並且總結出來了一些燕子進宅的俗語,例如「燕子不進苦寒之家」,「燕子不進愁門」,「燕子繞屋飛,家中必有福」等這樣的說法,每次回老家,家中的長輩都會洋溢著笑容,指著屋檐下的草窩,笑而不語。

第二喜就是狗。我們都說,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狗其實是非常通靈性的,如果我們把一條狗從小養到大,那麼他也會知道主人對自己的好,就會更加忠誠的守護者這一家人。但在古代,畢竟窮人太多,人們自己的溫飽問題能否解決都是一個很大的難題,更不要說家裡再養一隻狗了,所以在古時候還是很少會有人養狗的。而狗是我們最忠實的夥伴,倘若一戶本沒有養狗,但卻有狗進了他們家,並且不願離去的話,那就說明這家人將會有很好的吉運到來。

而且我們常說「狗不嫌家貧」,不管這個家庭貧窮與否,對於狗來說,狗是不會去嫌棄自己主人的家中是否貧苦,貧窮,同時還會給家中的主人帶來好運,所以如果哪天家裡面來了流浪狗,並且不願意走,那麼主人就會將它們養起來,因為狗可以為自己的家中帶來非常大的運氣。在農村,它的作用尤其的大,不僅能夠看家護院,還能夠驅趕嚇唬一些有不良居心的人,所以人們喜歡養狗,覺得有它在身邊就會有一種安全感,睡覺也會踏實很多。雖說這個說法不可信,但畢竟是一個好兆頭,人們也是想要藉此圖個好運。

第三喜就是,喜鵲的叫聲,喜鵲一直被認為是好運、吉祥的象徵,特別是它的叫聲,空而甜。因此,那些聽到喜鵲召喚的人會感到非常幸運,因為這意味著好事很快就會發生。尤其是那些在家做生意或準備結婚的人,這樣的家庭聽到喜鵲的叫聲會很開心的。當然這也跟古代一個非常悽美的愛情故事有關,那就是牛郎織女,一年當中他們只能見一次面,在七夕節這一天會有很多的喜鵲搭建成的一座鵲橋幫助他們相會,所以喜鵲是一種美好的象徵。

另外,喜鵲還有一個名字叫「報喜鳥」,所以如果人們聽到了喜鵲的叫聲,就會認為家裡面會有好事發生,雖然這裡面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但是人們一聽到喜鵲的聲音,心情也會莫名的變好。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喜鵲喳喳叫,好事要來到」。尤其是在早上,如果有喜鵲站在樹梢上喳喳叫,人們就說喜鵲前來報喜啦,最近家裡一定會有喜事登門。而且喜鵲也是對愛情非常忠貞的鳥,它們是「一夫一妻制」,所以很受人們尊重。在過去,新人的婚被上,還會出現「喜鵲登枝」圖,「喜上眉梢」圖。

因為這句俗語,所以在以前的時代中,大多數家庭都會外出最大範圍地尋找這「三喜」,貧苦人家的房子雖然不如那些富人的房子有排面,也會為了這三喜把自己的家收拾得乾乾淨淨,以此來歡迎喜鵲和燕子的到來。話說回來,這句俗語放到現在並不一定準,但它所蘊含的智慧和哲理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表達了人們內心深處的心願與希望。

小編認為,這其實是古人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而這一切只是發生在大家庭里,本身大家庭就已經衣食無憂,不用擔心將來,所以他們覺得如果家裡有這樣的喜事發生的話,家裡一定會出有才能的人。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歷史解密站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111/1544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