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陳美華:日本外交文書解密六四不強硬制裁中國

作者:

日本政府2020年底解密1987年到1990年的26冊外交文件,其中與天安門事件相關的紀錄,明確記載日本政府在事發當天就決定對中國採取和睦的應對方針,反對與西方各國共同制裁中國。

日本政府2020年底公開1987年到1990年的26冊外交文件,其中與天安門事件相關的紀錄,明確記載日本政府在事發當天就決定對中國採取和睦的應對方針,反對與西方各國共同制裁中國。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根據解密文件,日本在天安門事件後對中國表示"就人道立場上來說,我們完全無法容忍"。但對於和其它先進國共同發表聲明譴責北京,日本認為"就長期上、大局上來看並非有效之策"。日本政府認為,如果跟西方國家共同制裁中國,將迫使中國走向孤立。1989年6月15日,美國政府對日本給予中國經濟協助表達憂慮,日本外務省反駁說,對於天安門開槍事件,"我們也感到遺憾,但對價值觀與體制都與西方國家不同的中國來說,要適用相同的標準有困難,並非不能給予非民主國家經濟協助"。

當時日本駐中國大使中島敏次郎在6月9日一份"最速件"電報中,寫到"各國對中國持續施加壓力,很可能讓中國領導層態度出現變化。"中島認為制裁可能不是良策。

同年七月,巴黎七國集團峰會前,七大工業國商討發表對中國嚴厲譴責與制裁的聲明,卻遇到日本的阻力。根據解密文件,時任首相宇野宗佑表示"中國是口頭上跟面子上都很愛的國家,如果操作得不好,反而導致反效果"。日本認為要避免孤立中國,才能讓中國走向改革。最後日本說服法國和美國,聲明加入"避免孤立化"等較模糊的說法。

天安門事件後,日本政府凍結對中國的貸款援助。但在1990年後,中日兩國外交出現蜜月進展,宇野宗佑之後的繼任首相海部俊樹在該年7月恢復了對中國的援助貸款,1991年更受邀訪問北京,1992年明仁天皇訪問中國。

當時日本的總經濟生產力有中國的8倍之多,也是對中國援助的最大國,在中國有大量投資。

對於這些解密文件,日本《朝日新聞》社論指出,30年來中國的發展方向跟想像完全不同,中國已經成長為比日本大三倍的經濟體。中國的強勢已經對基本人權產生壓迫,身為國際社會一員,日本應該要跟中國表示更明確的立場,反思當年軟弱的態度,汲取教訓。

日本政府當年為什麼在中國政府血腥鎮壓學生民主運動之後,對中國採取溫和政策?

日本政府在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認為,如果日本跟西方國家共同制裁中國,可能迫使中國回到毛澤東時代。(美聯社)

日本對中國有贖罪感六四不強硬制裁中國

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分析,當時日本政界裡,比如前首相田中角榮、前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中曾根康弘、竹下登都還健在,他們在政治上還有很大的影響力,他們參加過二戰,他們對中國有贖罪感。田中角榮1972年去訪問中國時,周恩來沒有要求日本對中國賠償,田中角榮認為中國寬宏大量,對中國心存感激,所以有戰爭負罪感的日本人,難以做出對中國經濟制裁的決定,當時日本國內漫延這種情緒。另一個是日本當時經濟很強,一直希望打開中國市場。日本當年認為中國既是巨大工廠、又是大市場,日本的企業都想進中國,當時日本國內經濟發展將近飽和,中國很有潛力,日本經濟界不希望和中國鬧僵。這是兩個深層理由。

矢板明夫還談到,日本很喜歡鄧小平,因為日本跟毛澤東打交道時總是被毛澤東牽著鼻子走,華國鋒也是很左,鄧小平相較之下就非常開明,1978年鄧小平訪問日本,對日本人的態度很尊重,會見松下電器創辦人松下幸之助時表現得很謙虛,"日本終於看到一個可以打交道的對手"。日本擔心若對中發動制裁,如果鄧小平下台,很可能讓中國回到毛澤東時代,中國等於是再次把國門關起來,當時日本對中國"是推一把還是拉一把的問題"。

矢板明夫說,日本希望中國經濟成長起來之後能慢慢走向民主化,這套想法和當時尼克森與中國建交的想法一樣。這種想法在當時日本社會是主流。這次日本解密外交文書後看到日本國內當時雖然有不同意見,但認為如果制裁中國,可能讓中國把國門再次關上,回到毛澤東時代,所以日本不主張制裁中國,然後1992年派日本天皇去中國訪問。當時日本很想走出二戰陰影,雖然日本當時和中國已經邦交正常化了,但能實現國家元首互訪就能真正越過二戰的負面情緒,變成正常國家交往。

矢板明夫說,在八九民運之前,中國要求日本天皇訪中必須道歉為戰爭謝罪,日本無法接受。但89年後,中國外交陷於困境,中國不再堅持,1992年日本明仁天皇訪問中國,對日本來說是為解決歷史問題邁出一大步。日本天皇訪中具有重要意義,因為日本天皇在戰後這麼多年都尚未訪問韓國,主要因為韓國提出很多條件讓日本無法接受。所以日本當時是有這樣的私心。但是,現在看來,當時的決策和判斷是錯誤的、失敗的。中國經濟成長之後並沒有向日本想像的路線發展,倒是中國獨裁野心向外擴張,如今變成"流氓會武術,誰也擋不住!"

矢板明夫說,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去年七月在加州尼克森圖書館的演講談到美國改變整個對中策略,日本安倍前首相的晚期也改變對中策略,把對中國的經濟援助(ODA,政府開發援助)都停掉了,今天的中國確實也不需要這樣的援助。現在全球對中形成新的包圍網,中國又開始想向日本尋求善意,又想把日本作為一個突破口。不過,菅義偉的外交政策還不太清楚,他繼承安倍路線,但不像安倍有清晰的對中政策發言,所以現在還看不出來日本政府將如何應對中國。

日本政府1989年在中國政府血腥鎮壓學生民主運動後,對中國採取溫和政策。學者專家認為如今看來是錯誤的。(美聯社)

日本30年前決策引批評如今如何應對中國?

矢板說,這三十年以來,日本輿論一直都有批評這兩點,一是日本在全世界都對中國制裁時,日本不制裁,起到不好的作用。二是日本天皇被中國政治利用。這次外交文書公布讓外界看到包括電報等更全面的文件,更了解當時日本政界的想法。現在自民黨的保守派已提出要引以為戒,但政治還是追求利益,現在日本自身的經濟問題很大,日本汽車在中國賣得很好,菅義偉對中國的政策既警戒提防又依賴的這種關係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

拜登上台之後,矢板認為美國對中國不會像川普那樣全面對抗,但是中美的對立已經是結構型的對立,中美關係不可能發展得太好,特別是中國將進入2022年20大的人事權力交替,中國向來在重要人事交替前,對外強硬的聲音都會比較大,因為誰都不能認輸,所以對美關係應該不會走得太好。"拜登可能要回到歐巴馬時代,中國不可能再回到胡錦濤時代。"因為習近平是靠民族主義治國,對外強硬才能體現出自己的存在感,中美關係不會像川普時那樣劍拔弩張,但要回到胡錦濤歐巴馬時代,是不可能的。

日本憂中國不穩定威脅日本安全

台灣政治大學日本研究學位學程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助理教授石原忠浩分析解密的日本外交文書表示,1989年處於冷戰末期,蘇聯尚未瓦解,日本擔心萬一採取強烈制裁使中國回到過去封閉的毛澤東時代或文革的極左路線,脫離國際社會,反而造成中國社會更不穩定,日本最擔心不穩定的中國。西方國家肯定中國的改革開放,當然天安門事件不應該發生,但是日本希望中國穩定、繼續改革開放、與西方維持關係,所以決定對中國不強烈制裁。二是日本比西方國家更早開始跟中國交往,當時和中國經貿關係密切,日本也考慮到中國國內有不少日本僑民,擔心如果中國出現動亂,危及日僑的安全。此外,美國也期待中國經濟發展、社會開放之後,或許未來能和台灣、韓國一樣逐步進行階段性改革開放,走向民主化自由化,西方對此很期待。1989年蘇聯的改革開放已有相當進展,西方當時也期待中國會改變。但是現在看起來這種期待沒有達成,中國現在比1980年代更封閉、更高壓,現在依靠很多高科技控制人民。

石原忠浩說,當時中國國家力量很弱,而且如果社會不穩定,如果出現動亂、出現難民都可能威脅到日本的安全,而且中國當時的經濟和軍事對日本並沒有構成威脅。二戰之後,中國放棄對日本要求賠償,日本同意協助中國改革開放,透過經濟合作加強中日經貿關係,日本企業也得到利益,對雙方都有利益,前提是當時中國還是開發中國家,不像現在中國在東海、南海都對周邊國家構成威脅。而且當時冷戰時代,日美的策略是拉攏中國對抗蘇聯。所以日本當年認為不應採取強烈手段制裁中國。

石原忠浩說,當時日本的經濟實力僅次於美國,也是七國集團中唯一的亞洲成員,日本當時的主張最後獲得歐美國家理解。而且,美國當時在天安門事件爆發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派密使去中國接觸,所以並不是日本單獨跟中國友好,美國當時也不希望跟中國完全切斷關係。

八九民運後,日本擔心如果制裁中國使中國出現動亂或大量難民,可能威脅日本的安全。(法新社)

日本拉攏東協主張自由開放的印太

30年多後的今天,日本如何應對中國?石原忠浩說,在日美安保不動搖、日美關係堅定的情況下,日本主張自由開放的印太,推動日美和印太國家合作,但並不是排除中國或圍堵中國,日本還需考慮東南亞國家。中國是東協的重要貿易夥伴,如果日中關係緊張會使東協選邊站,對日本來說東協仍是重要夥伴。菅義偉一上任就訪問越南和印尼,顯示日本和東南亞的長期友好關係和戰略意義,彼此在經貿和非傳統安全領域有很多合作,日本希望拉攏東南亞共同應對中國,或至少讓中國知道日本的朋友不只有美國。

石原忠浩說,單以日本的國力無法圍堵中國,但是穩定的美日安保和美日印澳四國合作的架構,某種程度已經對中國達到鉗制效果,至少中國近期比較沒有出現前幾年那樣在南海的擴張行動。如果中國執意要繼續破壞秩序,印太國家不會坐視,會採取行動。石原忠浩認為當前情勢,短期內,中國應不致於在釣魚島問題上採取過激作法。他希望中國繼續遵守國際秩序。

石原忠浩認為當前的中日關係目前還算好,官方還可以對話,但要回復到疫情爆發前的關係仍需一段時間。至於習近平赴日本進行國事訪問的計劃,目前無限延期,沒有取消,但因為疫情沒辦法討論。如果習近平成功訪問日本,也會期望日本天皇能訪問中國,以象徵中日關係友好。但中國處理香港新疆的人權問題,以及在東海南海擴張的行為,激發日本國內反對習近平訪問的聲浪,日本保守派不希望習近平訪日。不過中日務實的高層經貿對話,應該有機會進行。

石原忠浩說,中國期待在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前能恢復之前友好的中日關係,但是日本仍觀望,要看拜登政府對中國的態度,日本不會冒進,不會單獨對中國採取友好政策,日本的國內環境和國際環境都不允許菅義偉採取對中國友好的態度,自民黨保守派對菅義偉施加很大的壓力。

他說中國的企圖是拉攏日本,雖知道不可能切斷日美同盟,但希望減弱這樣的同盟關係。

儘管菅義偉對於中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CPTPP)已表示有困難,但石原忠浩認為仍需注意。因為若是中國領導層下決心要加入,仍然非常有可能,習近平已經公開說出來,中國可能有這方面推進的工程,不能小看中國決心。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117/1546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