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曲水流觴與《蘭亭序》

作者:

浙江紹興會稽山有條蘭溪,在蘭溪河畔修有一座蘭亭,但蘭亭紀念的不僅是歷史,更是悠悠的文化。因為它是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與親友名士曲水雅集的地方。而「曲水流觴」在千載之後仍然為人津津樂道,則要歸功於王羲之參加的那一次著名的會稽蘭亭之會。這次蘭亭之會以仲春之約的風雅形式成就了被後人讚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流傳至今。

一千六百多年前,在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請了謝安、謝萬、孫綽等名士及親友41人,來到會稽(今紹興)之蘭亭。他們在蘭溪岸邊,盡情地享受著「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自然風光。名士們雅集在此,目睹秀水青山,耳聞微瀾輕風,心情莫不怡然快適。他們圍坐在曲水之畔,將盛有酒的酒杯置於水中,任其順水漂流,酒杯漂到誰的面前,誰便要飲酒賦詩。做不出者罰酒三杯。正是這樣的一次雅集,造就了一幅絕佳的圖景:一群風流倜儻的文人雅士,列坐茂林修竹掩映的蘭溪之側,流觴飲酒,好不快哉!因為這樣特別的形式,從此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曲水流觴。

聚會已近日暮,雅士們仍然意興不減,沉浸在詩酒的浪漫回味中,不忍歸去。也不知是誰提議,把當日所作的37首詩歌彙編成集,詩集名曰《蘭亭集》。然而這樣一部絕佳詩集,又怎能不寫一篇序文呢?眾人於是共推王羲之撰寫序言,並書之。羲之微醉乘興,即席揮毫,一氣呵成,寫下了名噪天下的《蘭亭序》。

王羲之觸景生情,聯想起人生短暫,不禁感慨萬千。所以此序不獨文筆優美,格調感人,而且書法超逸絕塵,兩者可謂珠聯壁合,相交輝映,從此成為千古絕唱,並連同「曲水流觴」的雅會,流傳影響至今。

北京故宮紫禁城外東路的寧壽宮花園,這個當年清朝乾隆皇帝打算退休養老的地方,有一座四角攢尖的亭式建築,亭以竹紋裝飾。在東面突出的抱廈內,地面鑿石為渠,曲折宛轉,稱「流杯渠」。這是效仿《蘭亭序》中所記「曲水流觴,修禊賞樂」故事而設計的,所以取名禊賞亭。乾隆皇帝以蘭亭為本造亭,複製的不僅是景觀,更是一種文化情懷。

還有現在台北的故宮博物院,如果你走進西邊叫做「至善園」的小公園,沿著小徑前行,也會看到一座蘭亭。庭外右邊立有一方石刻,上刻有王羲之流傅千古的拓本《蘭亭集序》供遊客觀賞。再向右前行,蘭亭序中「曲水流觴」的情景便映入眼前,就如同會稽山蘭亭,如同紫禁城寧壽宮流觴。設計這樣一個文化景觀,也許是為了更長久地保留下中國傳統文化的某種追憶,從中也可以看出「曲水流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意義及其影響的深遠。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124/1549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