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王羲之小楷書法《黃庭經》高清拓片,好字!

—王羲之小楷書法《黃庭經》高清完整版,好字!

作者:
《黃庭經》這部經典作品蘊含著一種超妙的藝術境界。唐代孫過庭在《書譜》中曾分析王羲之寫《黃庭經》時的心境為「怡懌虛無」,這是一種出神入化的境界。王羲之的正書得力於鍾繇,勢巧形密,意疏字緩,峻整超逸,自然有致。而這些特點在《黃庭經》的書法表現中都有體現。

《黃庭經》是流傳於魏晉時期的一本道家養生之書,備受當時人們的青睞。據傳,這本經書是由王羲之所書寫的小楷《外景經》中的一篇。王羲之在書寫《黃庭經》時,其書法風格既為嚴謹,同時也流露出一種秀美開朗的意態。

關於《黃庭經》,有一個傳說廣為流傳。相傳山陰有一位道士,他向王羲之求得一份書法作品。了解到王羲之酷愛養鵝,於是特地準備了一籠又肥又大的白鵝,作為報酬來交換。王羲之見到這些白鵝,欣然接受了道士的請求,而那籠鵝則成為了他的書寫報酬。

據南朝時期《論書表》中記載,《黃庭經》原本是以《道》、《德》之經的名義傳世,後來因為多次傳抄,逐漸演變成了《黃庭經》。因此,《黃庭經》也俗稱為《換鵝帖》。這本經書沒有署款,僅在末尾署名為「永和十二年(356)五月」。目前保留下來的只有後世摹刻的版本。

王羲之小楷《黃庭經》高清拓片

高清圖加載較慢,請耐心等候

【1】黃庭經

上有黃庭,下有關元,前有幽闕,後有命門,噓吸廬外,出入丹田。審能行之可長存,黃庭中人衣朱衣,關門壯龠蓋兩扉,幽闕俠之高魏魏,丹田之中精氣微,玉池清水上生肥,靈

【2】根堅固志不衰,中池有士服赤朱,橫下三雨神所居,中外相踞重閈之,神廬之中務修治,玄膺氣管受精苻,急固子精以自持,宅中有士常衣絳,子能見之可不病,橫理長尺約其上,子能守之可無恙,呼吸廬間以自償,

【3】保守貌堅身受慶,方寸之中謹蓋藏,精神還歸老復壯,俠以幽闕流下竟,養子玉樹杖可扶,至道不煩不旁迕,靈台通天臨中野,方寸之中至關下,玉房之中神門戶,既是公子教我者,明堂四達法海員,真人子

【4】丹當我前,三闕之間精氣深,子欲不死修崑崙,絳宮重樓十二級,宮室之中五採集,赤神之子中池立,下有長城玄谷邑,長生要眇房中急,棄捐搖俗專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系子長流心安寧,觀志流神三奇靈,閒暇

【5】無事修太平,常存玉房視明達,時念大倉不饑渴,役使六丁神女謁,閈子精路可長活,正室之中神所居,洗心自治無敢污,歷觀五藏視節度,六府修治潔如素,虛無自然道之故,物有自然事不煩,垂拱無為

【6】心自安,虛無之居在廉間,寂寞曠然口不言,恬淡無為游德園,積精香潔玉女存,作道憂柔身獨居,扶養性命守虛無,恬淡無為何思慮,羽翼以成正扶疏,長生久視乃飛去,五行參差同根節,三五合氣要本一,

【7】誰與共之升日月,抱珠懷玉和子室,子自有之持無失,即欲不死藏金室,出月入日是吾道,天七地三回相守,升降五行一合九,玉石落落是吾寶,子自有之何不守,心曉根蒂養華采,服天順地合藏精,七日之奇吾相舍,昆

【8】侖之性不迷誤,九原之山何亭亭,中有真人可使令,蔽以紫宮丹城樓,俠以日月如明珠,萬歲照照非有期,外本三陽物自來,內養三神可長生,魂欲上天魄入淵,還魂反魄道自然,旋璣懸珠環無端,玉石戶金身貌

【9】堅,載地玄天迫乾坤,象以四時赤如丹,前仰後卑各異門,送以還丹與玄泉,象龜引氣致靈根,中有真人巾金巾,負甲持苻開七門,此非枝葉實是根,晝夜思之可長存。仙人道士非可神,積精所致和專仁,人皆食谷

【10】與五味,獨食大和陰陽氣,故能不死天豐既,心為國主五藏王,受意動靜氣得行,道自守我精神光,晝日照照夜自守,渴自得飲飢自飽,經歷六府藏卯酉,轉陽之陰藏於九,常能行之不知老,肝之為氣調且長,

【11】羅列五藏生三光,上合三焦道飲漿,我神魂魄在中央,隨鼻上下知肥香,立於懸膺通神明,伏於老門候天道,近在於身還自守,精神上下開分理,通利天地長生草,七孔已通不知老,還坐陰陽天門候,陰陽

【12】下於通神明,過華蓋下清且涼,入清冷淵見吾形,其成還丹可長生,下有華蓋動見精,立於明堂臨丹田,將使諸神開命門,通利天道至靈根,陰陽列布如流星,肺之為氣三焦起,上伏天門候故道,窺離天

【13】地存童子,調利精華調發齒,顏色潤澤不復白,下於嚨喉何落落,諸神皆會相求索,下有絳宮紫華色,隱在華蓋通六合,專守諸神轉相呼,觀我諸神辟除耶,其成還歸與大家,至於胃管通虛無,閈塞

【14】命門如玉都,壽專萬歲將有餘,脾中之神舍中宮,上伏命門合明堂,通利六府調五行,金木水火土為王,日月列宿張陰陽,二神相得下王英,五藏為主腎最尊,伏於大陰藏其形,出入二竅舍黃庭,呼吸廬間

【15】見吾形,強我筋骨血脈盛,恍惚不見過清靈,恬淡無欲遂得生,還於七門飲大淵,道我玄膺過清靈,問我仙道與奇方,頭載白素距丹田,沐浴華池生靈根,被發行之可長存,二府相得開命門,五味皆至

【16】開善氣還,常能行之可長生。永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五山陰縣寫。

如何臨習王羲之經典小楷《黃庭經》?我們首先要領悟晉仕文人的心境。

《黃庭經》這部經典作品蘊含著一種超妙的藝術境界。唐代孫過庭在《書譜》中曾分析王羲之寫《黃庭經》時的心境為「怡懌虛無」,這是一種出神入化的境界。王羲之的正書得力於鍾繇,勢巧形密,意疏字緩,峻整超逸,自然有致。而這些特點在《黃庭經》的書法表現中都有體現。

在《黃庭經》中,雖然布局排列緊密,卻每個字都剛中有柔,字字利落。王羲之巧妙地運用點畫,使得每個字的形態渾厚圓實,又不失飄逸之意。特別是如「庭」、「長」和「之」等字的捺以及「外」字的長點,都被他寫得舒展放縱,充滿了自由自在的筆意。此外,他的結體森嚴茂密,又不失寬敞的氣勢。比如一些筆畫較多的字如「魏」等,王羲之充分利用了點畫的粗細變化,組合得十分寬闊得體,給人以開放和宏大之感。同時,他的字態既雍容莊重又富有靈動之趣。通過抑揚、輕重、疏密、屈伸、剛柔、正倚等關係,使字在對比反差中透出勃勃生機。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SOHU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705/2242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