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期,詩人劉禹錫來到金陵,寫下名作《烏衣巷》,感嘆道: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詩中提到的王謝,即王導和謝安。王導,字茂弘,漢族,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東晉初年的大臣、著名政治家。王導從小有遠見,才智出眾,度量宏大。十四歲時,陳留高士張公見他相貌不凡,驚奇地對他的堂兄王敦說:「此兒容貌志氣,真是將相之才!」王導在東晉歷仕晉元帝、晉明帝和晉成帝三代,是東晉政權的奠基者之一。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圖片:希望之聲合成)
東晉有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家族,他們便是以「書聖」王羲之為代表的豪門大士族,王導便是王羲之的伯父。無論是王羲之的祖上,還是子孫、親戚朋友,都是虔誠的道教信仰者。同時,王氏家族(琅邪王氏)還是名門望族,素來重視對家族成員文化素養的培植。王家將近三百年間書藝傳承不斷,人才輩出,極盡文採風流,蔚然成一壯觀的文化景象。
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據《二十四史》記載,琅琊王氏共培養出了以王吉、王導、王羲之、王元姬等人為代表的35位宰相(亦有考證為92位宰相),以及36位皇后和36位駙馬。家族中六百餘的文人名仕的名字永遠刻在了人類文明史上,「公侯世及,宰輔相因」,也就成為其家族特色。南朝人沈約評價琅琊王氏說:「自開闢以來,未有爵位蟬聯,如王氏之盛者也。」不僅南朝以前沒有任何家族能比,即使在隋唐以後,也找不出第二個家族。
琅琊王氏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顯赫的家族,被稱為「中華第一望族」。相傳,這一切起源於王氏家族的神秘家規,造福了王氏子孫後代。
讓我們一起跟著煮酒君談史,領略顯赫王氏家族的深厚家風與曠世才情吧!
言宜慢
王吉(?—公元前48年),字子陽,西漢時琅琊皋虞人(今天的即墨市溫泉鎮西皋虞村),官至博士諫大夫。少年好學,以孝廉補授若盧縣右丞,不久升任雲陽縣令。漢昭帝時,舉賢良充任昌邑王中尉。
「言宜慢」,是公元前77年王吉從七品知縣調任昌邑王府中擔任五品中尉時從一位老者那裡得到的秘笈。
王吉年輕時抱負不展,非常憂愁,來酒館借酒澆愁。偶遇一位儒雅老者,便趨身請教,指點迷津。
老者酣然大笑說:「送你三個字,可以保你從此順順暢暢。」
王吉問「哪三個字?」
「言—宜—慢!」老者慢條斯理地道出這三個字。
「言宜慢?」王吉細細地品味著這三個字,若有所悟。
等他回過神來,老者已飄然而去,不知所蹤。
憑藉著這三個字,王吉居然渡過了一次次驚險,在官場上獲得了很好的聲譽,被漢宣帝劉詢任命為諫議大夫,成了朝廷重臣。
為什麼「言宜慢」這三個字,有如此大的功效?
「言宜慢」,就是說話要經過認真思慮再出口,同時說話語調舒緩,讓人感到舒服順耳。說話,體現著一個人的智慧。人需要用一生學習做人說話!
孔子說:「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訥言」,也就是「言宜慢」,即忍而少言,謹慎慢言,三思而言,切勿口無遮攔,信口開河。
常言道:「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一味逞口舌之利,最終造成言多必失,說話不謹慎,傷害自己又傷害他人,招來麻煩甚至招致災禍。歷史上因為說錯話而得罪人,付出慘痛代價的人不勝枚舉。
古人云:「水深則流緩,人貴則語遲。」顯示了我們祖先高超的智慧!
水深則流緩,人貴則語遲。
心宜善
「心宜善」,是王吉在公元前67年再度經過昌邑時老者送給他的3個字。
10年後王吉回鄉探親,竟然又遇見那位老者。王吉連忙鞠躬道謝,感謝前輩教誨之恩,讓我終生受益。
老者哈哈大笑說:「10年前,我送你三個字,已經保你10年通暢。今天,我再送你三個字,可以保你一世無憂。」
那就是「心—宜—善」!
王吉心中一震,背上冷汗淋漓,心生慚愧。擔任諫議大夫以來,不免會黨爭,彈劾政敵。
在老人的勸諫下,王吉痛改前非,不再整人害人,而是客觀公正地對待每個人,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歡迎,在官場上順利平安。
為何「心宜善」能保你一世無憂?
因為「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理公道,無親昵,不偏私,常常使善良的人獲福。
所以《太上感應篇》開宗明義就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行。」
禍福都沒有門的,只是個人自己招來的,如果是善就招福,如果不善那就招禍。善惡的報應,就像影子跟著身體,絕對不會差錯的。
善惡的報應,就像影子跟著身體,絕對不會差錯的。(圖片:希望之聲合成)
送給王吉六字秘訣的老者,據稱是漢武帝時的著名宰相公孫弘。
王吉踐行這六字秘訣,官至博士諫大夫,王吉為官十分清廉,辭官回鄉時只帶著自己的行裝,毫無積蓄,回鄉後衣食亦如同平民百姓。
此後,王吉就把這「言宜慢,心宜善」六個字定為王氏家規,讓這六個字造福王氏子孫後代。
大道至簡!讓人震撼的是,這條看似簡單神秘的家規,居然使山東琅琊王氏家族,跨越許多劫難,經受各種考驗,創造出讓人難以置信的奇蹟!
歷時三百年寫出最美書法
琅琊王氏也是書法史上獨一無二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和他的一家子名揚千古。
王羲之(303~361),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屬山東臨沂),後遷居山陰會稽(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
他小時候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後他渡江北游名山,博採眾長,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於鍾繇。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相傳還受過仙人指點,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這位著名書法家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圖片:維基)
王氏家族書法家最多。在這個書法世家裡,有父子爭勝,兄弟競較,還有夫妻比試,姻親相學等,互相傳襲,這不僅在書法史上顯得極為耀眼,在世界藝術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特別是出現了書聖王羲之和他的第七個兒子王獻之,父子二人被世人並稱為「二王」。王氏的驕傲在此,東晉書法的驕傲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