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老子:真正厲害的人,都能自我洞見

亞里士多德說:"對自己的了解不僅僅是困難的事情,而且也是最殘酷的事情。"但是,如果一個人在不了解自己的情況下去盲目地做事情,結果只能以失敗告終。殊不知,如果一個人不了解自己的長處,也不懂得從自己的優點出發,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久而久之,就可能因為難以成事而備受打擊。所以,只有認識自己,才能夠真正實現自身的價值和意義。

曾經有人問過麥可•喬丹:"你到底如何訓練你自己?"喬丹回答說:"首先我對我自己的要求超過任何人的想像,比任何人都要嚴格。當你認為我遠投不行的時候,我立刻把缺點變成我的優點。當你認為我罰球不準的時候,我要立刻投得比你准。當你覺得我跳得沒有你高的時候,我要立刻想辦法變成灌籃王。"

憑著對自己的了解,喬丹不斷提高自己,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籃球明星之一。

徹底地認識自己,是人生最重要的主題;認識自己並且在人生戰場中運籌帷幄,是人生的大智慧。

01

美國著名新聞記者雪梨·哈里斯說過:"世界上90%的痛苦來自人們對真正自我的知之甚少。

人們不能認清自己的能力、缺點,甚至自己真正的美德。面對真正的自己,我們就好像在面對陌生人。更可悲的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種狀態會持續一生,直到生命的終結。"

希臘古城特爾斐的阿波羅神殿上,鐫刻著一句點燃希臘文明火花的箴言——"認識你自己"。

據說,獅身人面的斯芬克司把這句神的箴言化作一段謎語,來盤問他遇到的所有人。

"什麼東西早晨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晚上用三條腿走路?"

凡是猜不中的都被他一口吞掉。

最後俄狄浦斯給出了答案:人。

然而,人又是什麼?你真的認識你自己嗎?這才是真正的斯芬克司之謎!蘇格拉底籍此開悟,終成一代宗師。

曾經有人問偉大的詩人泰戈爾三個問題:

第一,世界上什麼最容易?

第二,世界上什麼最難?

第三,世界上什麼最偉大?

泰戈爾回答:指責別人最容易,認識自己最難,愛最偉大。人最難的,是認識自己;但最重要的,也是認識自己。

這位最早的哲人顯然是在諷刺世人,世上有自知之明者寥寥無幾,好為人師者比比皆是。看來蘇格拉底領會了箴言的真諦,他認識自己的結果是知道自己一無所知,為此受到了德爾斐神諭的最高讚揚,被稱作全希臘最智慧的人。

儘管這句話已經過去了幾千年,至今還讓我們津津樂道,可見其語言的魅力。

因為認識你自己是每個人一生都難以迴避的問題,你對自己的認識越是準確,你選擇正確道路的可能性就越大。你選擇的道路越是正確,你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如果喬丹沒有正確認識自己,一定要按照別人的想法去做事,那麼他就註定失敗。如果原一平沒有正確認識自己,只是機械地推銷保險,他也會註定失敗。

如果一個人不能夠正確認識自我,他將會失去很多外部成功的機會,在他感到不適應或者精力不集中的時候,他的判斷和選擇往往會發生動搖,無法發揮出最佳狀態,甚至做出一些愚蠢的事情。

"認識你自己"在一般人看來,只要不是智力不足或痴呆就能輕鬆做到,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簡單,不然,發送微信就可以測得自己命運的遊戲就不會大行其道了。

"認識你自己"是中西方無數先賢探討了兩千多年的話題,孔子、孟子、老子、莊子、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尼采......更有甚者為這一哲學命題而瘋狂、直至獻出生命。

道德經》中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意思就是,能夠了解他人的人一定是有智慧的,能夠了解自己的人也一定是高明的。

換句話說,這就是——自我洞見。

所謂洞見自己,就是認清自己的能力與邊界,清楚自己的優勢與軟肋,知道自己的思考方式與行為方式,並能立馬做出相應的行動,以便於更好的應對這個世界。

正如周國平所說,正因為如此,由老子書中引出的"人貴有自知之明"一語,才成了高懸在每個人頭上最明澈的鏡子。

正如樂嘉所說:自我洞見是一生的功課,你能在公眾演講中,講出自己的成長軌跡,並當眾承認自己的無知,厲害極了。

認識自己很難,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更難,而一旦做到,人生就會開始變得不一樣。

當一個人敢於承認自己的無知,就意味著走出了洞見自己的第一步。

想到拿破崙說過的一句話:"善於奉承的人一定也精於誹謗",可謂知人之言,因為他道出了所有的言辭都有可能摻入迷藥的事實。

但他認識自己嗎?恐怕未必。還有,他是偉人嗎?我們以為當然是,但用老子的標準,恐怕也未必。

02

心理學上的"自我認知"是一種意識狀態。

包括認知自己的價值觀、人生方向和目標,認知自己的性格特徵,認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覺察自我的情緒變化、原因等。

認真做自己,就得學會如何正確地、清晰地、全面地自我認知。

人的內心世界往往是最複雜的,自我認知聽起來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要想真正地成長起來,我們就必須勇敢地邁出第一步:清醒地剖析自己並學會管理自己。

有一個心理學教授給他的學生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他將一個人的照片分別給兩組學生去看,照片上這個人的特徵是眼睛深凹、下巴外翹。他給第一組學生介紹說"此人是個罪犯",給第二組學生介紹說"這是一位著名的學者",然後請兩組學生分別對此人的照片特徵進行評價。

評價的結果出來了,第一組學生認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很兇、狡猾,下巴外翹反映他頑固不化的性格;第二組學生認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思想深邃,下巴外翹反映他具有探索家、思想家的精神。

同一個人,同一張照片,被不同的人貼上不同的標籤。想一想,為什麼兩組學生對同一人的照片面部特徵做出的評價,竟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

只是因為人們習慣於根據自己的經驗或從其他渠道得來的信息定型別人。

其實,在你的心裡是不是也像第一組學生那樣,習慣性地把人進行機械的歸類?無論是對直接接觸過的人、間接接觸的人還是未接觸過的人,你會不會習慣性地產生自己的看法後,就給別人"定型"了呢?

儘管很多人不喜歡別人給自己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籤,因為從心理上,大多數的人認為別人對自己的了解是不夠的,或是錯誤的,生怕自己的形象在別人頭腦中固化。但是,大部分人卻樂此不疲地給別人下定義。例如:

"看他的樣子,就是一個懶散傲慢的人。"

"一聽她的聲音,就知道她有點蠻橫不講理。"

當然,也有好的定型:

"從他的穿著來看,他一定是個細心的紳士。"

"第一次看到老闆,感覺不錯,一定是很受員工歡迎的人啊。"這種對別人的定型會在心理上潛移默化地影響你,決定你下一步和被你貼標籤的人的交往情況。

事實上,很多人判斷別人的準確度還真不高。你覺得傲慢懶散的人,或許在工作中表現得低調和積極;而你認為溫文爾雅的紳士,骨子裡卻有著暴力的傾向。

要知道,這個世界的複雜性和多樣性絕不是你一眼就能看清楚的。

很多時候,我們不光看別人"走眼",甚至連自己的狀況都沒有搞清楚。一個自私冷漠的人,是不會大大方方承認自己這一缺點的,相反,他甚至會有時候覺得自己慷慨大方。

可是,現實生活中,你是否也會習慣性地給自己定型呢?例如,你認為自己永遠不會成功,你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好脾氣的人,你認為自己是一個能力欠缺的人,你認為自己智商不高,你認為自己不會交際,你認為自己很笨……

總之,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在沒有經過自己努力證實的情況下,很輕易地就給自己下了一個結論。那麼,如何改變這樣的情況呢?你需要沉下心來重新對自己進行鑑定,重新認識一下自己。

03

一個人在自己的生活經歷中,在自己所處的社會境遇中,能否真正認識自我,肯定自我,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把握自我發展,如何抉擇積極或消極的自我意識,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或決定著一個人的前程與命運。

一位名人說過:"洞察實情,需要解放心靈。"對於一味埋頭苦幹的人來說,用心靈去洞察自我才是關鍵所在。我們需要提到自我意識,要認清自己的優點、缺點,甚至是可憎之處。

人這一生最難的是認清自己,我們可以通過如下方式認識自己:

1.通過別人看清自己

我們總是對別人的事洞察入微,對自己的行為卻視而不見,對世事可以做到明察秋毫,卻唯獨難以看清自己,所以須:

以銅為鏡,以正衣冠;以人為鏡,以照見自己的內心,這面鏡子就是"反觀自照的能力"。

你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一面鏡子,透過他們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你在發掘對方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也等於是在發掘你自己。

去了解別人的感覺、想法,你也會更了解自己,你們相互成為對方的鏡子。

2.認清自己,就是學會看到自己的好,給自己積極的肯定。

韓非子是戰國晚期一位懷才不遇的人,因為天生口吃,講話結巴,所以早年受到了很多偏見與不公的待遇,使得他在政途上屢屢受挫。

但他並沒有因此就意志消沉,而是努力鑽研習作,發奮著書,最終寫出了《韓非子》表達自己的志向。

因為他的文筆優美,行文酣暢,觀點深刻,這本書一下子就在七國傳開了。

有了對真我的認識,我們才能廓清自己的人生。有了明確的自我定位,我們才能認清自己是誰,我們才能走得更順利!

所以,自我洞見是一生的功課,當你開始洞見自己,就能一輩子正確地努力,這絕對是一種天賦,這是撬動成長的終極槓桿,會為你帶來源源不斷的助力,推動你成為一名增長黑客,你就能一步一步上升到人生的新高度,獲得爆發式的成長。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中學數學深度研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202/1552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