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他用20萬張底片 記錄了80年代中國最有情味的瞬間

編者按

久保田博二,作為當時日本唯一的瑪格南攝影師,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數次往返於中國,拍下了那些令人動容的日常,特別是1978—1985年,他完成對中國所有省份的拍攝和報導,在中國拍攝了二十多萬張照片,項目拍攝完成後不久,保田博二推出了經典的攝影畫冊—《China》

「我喜歡美的事物,

在我看來,

攝影應該是一種對美的傳遞,

讓照片擁有升華心靈的力量。」

——久保田博二

1979年孩子們在上海豫園練著名的「少林拳」

1981年山東青島,在海邊練太極拳的婦女

1979年,紹興

1979年,上海。豬肉是人餐桌上的主要肉製品。

久保田博二1938年生於東京

大學畢業後移居美國

1983年他被馬格南圖片社吸收為正式成員

是該組織中唯一的日本攝影師

1968年,他進入跨越國界的主題創作階段

並由此開始了對亞洲的拍攝計劃

這其中就包括了中國

在他的鏡頭下,當時中國的人情風物

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來

1979年,江南,火車裡的硬臥旅客。

1982年,廣東中山,舞獅。

1979年,桂林。隨著採用「責任制」,集體農業發生了很大變化。

對於當時的政治環境而言

中日雖然已經建交

但是作為一個外國人

想要進入中國拍攝

還是需要面臨相當大的阻力

久保田博二經過數年的努力

才終於獲得官方的許可,允許進入中國拍攝

1979年,桂林。在灕江上的鸕鶿捕魚。

1980年,喀什。在這個小縫紉工廠,有一塊昂貴的毛澤東像掛毯掛在牆上。

1980年,寧夏中衛。羊皮筏。做一個羊皮筏子要用掉多達十五隻羊,費很多工夫。這些筏子大多數能夠用五年。

7年時間,45次往返,1050天旅行

他走遍了中國所有的省市自治區

最冷的是在佳木斯的森林地帶

零下50攝氏度

最熱的是夏天的吐魯番45攝氏度

桂林的山水

西藏的藏曆新年

內蒙古的草原地帶

這些還沒被開發成為景點的地方都讓久保田著迷

1982年,河南鞏縣。石像。永定陵巨大的陵墓,葬著北宋的皇帝。

1981年,吉林省吉林市。一艘船橫渡濃霧中的松花江。乘客們緊緊握住船槳,划船渡過水流湍急的河。

1981年,黑龍江佳木斯。松花江冬泳。11月至4月,大約有10個這樣的冬泳者在中午跳入河裡。河水的溫度大約零度,氣溫在零下25度至35度。

除了偏遠省份地區

他也拍攝了大量的中國城市

有悠閒自在的市井生活

也有人頭攢動、繁華耀眼的商業街頭

因為語言不同的緣故

當時新華社還派了一位會說英文的記者

全程陪同翻譯

1985年,福建泉州。

1982年,廣東廣州。很多人早起去茶館喝茶,吃「點心」,聊天。

1985年,上海。主要商業街——南京路就像東京的銀座、紐約的第五大道或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

相比較其他同時代

更多攝影師對準的

富有典型的中國時代變革意義的場景

久保田博二更多是興趣盎然地把鏡頭對準了

一個日常的、平靜的中國

一個充滿情味的中國

也許正是因為如此

在這個項目完成之後

各國的各種雜誌爭相刊登他的照片

那本攝影集《China》更是被翻譯成7種語言.....

1983年,江西南昌,放鴨子。這個地區鄰近鄱陽湖,養鴨的農民特別多。由於引入了獨立生產經營責任制,鴨子的數目有限制,可以飼養大約400隻。

1983年,江蘇蘇州。蘇州也盛產絲織工藝品和美女。自古以來,人就說:「吃在廣東,住在蘇州。」

1982年,海南島。三亞,漁港,搬魚和賣魚主要由女人來做。

為了完成這個項目的拍攝

久保田博二花費了大約50萬美金

這在當時而言

可以說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而他為了籌集資金

也陸陸續續在不同的國家輾轉、往來

有時拍攝的膠片沒有了

他只能讓妻子從日本寄過來

1983年,內蒙古烏蘭華(音譯)初中。

1981年,西藏拉薩。2月新年,成千上萬的藏族牧民排著長隊在拂曉前進入大昭寺聖殿。他們身穿厚羊皮大衣,耐心地等待幾個小時,進入大殿。

1981年,西藏拉薩。布達拉宮。

久保田博二雖然是一個日本人

但在整個的拍攝過程中

並沒有遇到刁難的事情

他喜歡用溫和的態度去親近普通百姓

沒有一般西方記者居高臨下的歧視

也許正是因為如此

他的攝影作品少了視角的衝擊與獵奇

卻多了對人本身的關注

透出一種寧靜、平和的美感

1982年,江西景德鎮,制陶工人在檢查工件。

1981年,江蘇東山。這是為數不多的黃色油菜花盛開的地方,如同江南地區茂盛的油菜花。

1982年,雲南大理,洱海

1982年,甘肅。甘肅蘭州附近黃河邊的一位騎驢少年。背景是從黃河汲取水的灌溉水車。

而從這些照片中

我們也能一窺上世紀中國的面貌

那時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每一張照片裡

仿佛也都藏著一段留不住的歲月

和一個忘不掉的故事

1983年,福建泉州。牛奶小販牽著奶牛進城,在居民家門口現擠牛奶。

1983年,湖南君山,採茶的人。銀針茶一年只產20千克,並且大部分運送到北京

1985年,陝西西安。古城牆邊的市場。

1979年,上海,在悶熱的夏天裡玩牌的市民。人們逃離侷促狹小的居室,把弄堂當作自己的家。

1981年,吉林延吉。踩高蹺。在北方,新年歡慶活動包括扭秧歌和踩高蹺。

歲月如同奔騰的河流

悄悄將一切都帶走

只把這些最珍貴的照片

留給多年以後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SOHU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219/155895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