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孩子有這3種表現,證明他已經缺乏「安全感」了,父母要重視

任何一個家庭中,對於孩子的管教都是十分有必要的,但很多家庭在有了孩子後,往往會因為孩子的到來,而產生慌亂的情緒。

特別是一些新手爸媽們,在面對孩子的諸多情況之時沒有一定的經驗,所以處理起來也相對較為困難。

他們總是會陷入無盡的慌亂中,使得孩子不僅沒有受到安撫,反而因為父母的錯誤做法,使得孩子陷入另外的誤區。

所以當父母看到孩子有無故哭鬧的現象之時,一定要主動去尋求背後的原因,不要盲目地利用自己的經驗進行判斷,畢竟每一個孩子的情緒發生變化之時,都是有一定徵兆的。

鄰居家的鵬鵬已經快三歲了,但是這個三歲的小朋友,卻並沒有像大多數的小朋友一樣勇敢,反而是在任何場合都表現的較為怯懦,甚至爸爸媽媽帶他出去玩的時候,他也不願意融入集體當中。

有時候做事情總是缺乏一定的專注性,剛剛拿起這個東西,轉身又喜歡上了別的東西。

在這種反覆的情況之下,他的注意力往往極容易被周圍的事物分散,所以這也讓父母對他非常的苦惱。

除開這一點以外,鵬鵬在外面還特別的愛哭,只要有任何一件事情不順心,那麼他能夠想到的唯一方法,就是通過哭鬧的方式來獲得別人的關注。

他這種做法不僅沒有得到父母對他的關心,反而讓父母對於這孩子更加束手無策,甚至有一點厭煩。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有時候容易忽略掉孩子情緒背後所表達出來的信息,而鵬鵬的這一舉動,其實無異於表現出了內心的不安。

這種不安就是因為父母帶給自己的安全感相對較低,孩子只有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這樣才能讓自己稍微安心一些。

這一點是父母無法理解的,但是孩子的內心感受卻是真實發生的。

在孩子的內心,有一種東西叫做「內在安全感」。這種東西是很多父母並不了解的一個界定。

所謂的「內在安全感」是指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之前,心裡會有一定的預判。

這種預判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逐漸的波動,當孩子感覺到周圍的環境與自己產生分離之時,他們就會在內心建立起一道防線。

而當這個防線被無端的事情打破之後,他們就會感覺到內心防線的崩塌,從而只能夠用更加極端的方式,來掩蓋自己的行為以及內心的慌亂。

比如說通過哭鬧的方式,就是他們能夠想到的唯一辦法。

一旦孩子的內心,出現了「內在安全感」上的防線突破,那麼他們的安全感想要再次建立起來就會非常的困難。

安全感雖然對於大人來說,並不是特別重要的,可是對於孩子的未來影響卻很大,所以我們必須要知道,當孩子沒有安全感的時候,他們都會有什麼樣的表現。

只有了解到這些表現之後,我們才能夠通過他的表現,去判斷孩子是否已經進入到了「內心慌亂期」。

孩子有這3種表現,證明他已經缺乏「安全感」了,父母要重視

當孩子的內心缺乏安全感的時候,他們的行為以及神態和情緒上,都會出現一定的變化。

父母在平時的日常生活當中,可以通過觀察發現這些缺乏安全感的行為,使得孩子,能夠快速的從不安全感的區域解脫出來。

做事情不太專注,總是注意力分散

一個小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很容易投入進去,這是他們的特點。因為小孩子的世界相對較為簡單,他們在發現一個新鮮事物的時候,總是能夠快速的被事物吸引,而小孩子越小越容易陷入這種環境的氛圍之中。

但有時候我們卻能夠發現,自家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總是不夠專注,剛拿起這一件事,又想去做那一件事,往往兩者都沒有做好。

這就是因為他們的專注力,已經被平時的一些行為習慣所打破,所以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自己解決不了,又會去找家長來幫忙,這樣的話,是不利於形成他們自己的專注力培養的。

情緒容易激動,容易被情緒控制

我們都說要學會做情緒的主人,這一點在成年人身上能夠很好做到的事情,在孩子身上卻非常的困難。

孩子的情緒總是受到諸多環境因素的影響,當情緒來臨的時候,他們無法通過自我調節的方式去轉換情緒,以達到自己的平和的目的。

所以當情緒較為暴躁的時刻,他們有時候會選擇摔東西,或者罵人或者吐口水打人等方式來宣洩。

但這種宣洩方式往往是不對的,容易給他人造成傷害,也容易引起自我情緒的變化。

在這種時刻,如果我們發現孩子無端地就會生氣,甚至動手打人的時候,就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內心缺乏一定的安全感,使得自己無法解決自己內心的躁動。

當人較多的時候,表現出來較為緊張的狀態

在大人的世界當中,做過大型演講的人都知道,當下面坐著一群人盯著自己的時候最容易出錯,而在孩子的面前也是一樣,他們對於周圍的事物變化,有著較為敏銳的觀察力。

當他們發現周圍的目光聚集較多的時候,就會出現較為侷促的狀態。

特別是當大人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而孩子又因為自己做錯的事情,而感到心虛的時刻。

他們就會表現出緊張或慌亂的樣子,不斷地去扯自己的衣服或者眼神飄忽不定。

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就可以斷定,孩子很有可能就是已經處在一個心理崩潰的邊緣。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採取一定的方式幫助孩子走出這種尷尬。

孩子為什麼會缺乏安全感呢?父母的這些行為帶來的影響最大

有很多人並不清楚自己的行為,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有多大,他們在自己的家中總是表現的相對較為隨意。

無論任何時候自己的情緒發生之時,從來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往往給孩子造成的不安全感,就是一種持續性的傷害。

孩子為什麼會缺乏安全感,就是因為父母的有一些行為,給他們的內心造成了非常大的衝擊,所以他們才會處在一種心理不信任的狀態。

1)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甚至大打出手

家庭暴力是一種最為不可採取的方式,可是在現如今的很多家庭當中,都存在家庭暴力的現象。

無論是真實的暴力,還是冷暴力給孩子帶來的影響,都是一輩子都無法消除的。

有時候家長往往會因為彼此之間的摩擦而產生糾紛,而這種糾紛發生之時,如果孩子在這個過程之中,看到的事情的發生過程,就會給他們的內心帶去一定的衝擊。

這種大吵大鬧的場面,也會給孩子的內心埋下暴力的種子,使得他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總是會有利用暴力解決問題的這種想法出現。

2)對於孩子有求必應,甚至做出無謂的犧牲

父母愛孩子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有些家長認為,對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嚴格地去規劃他的人生,並且嚴厲地去管教他;也有一些人認為,對孩子的寵愛就表現在自己對於他的一些需求的滿足。

其實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想法,因為孩子的許多需求都是非常不成熟的,如果家長不懂得去拒絕,那麼孩子就會被寵壞。

對於孩子的有求必應,往往是將孩子推向深淵的助手,甚至有時候父母做出的無謂犧牲,也是助長孩子走上相對較為叛逆道路的一個助推器。

3)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溝通,甚至對孩子多方懷疑

也許我們都聽說過,溝通是最好的建立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橋樑。

這一點在我們與別人打交道的過程之中經常會用到,但是在與孩子的交往過程中,很少有人能夠體會到這種溝通的必要性。

父母總是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是最具有話語權的存在,所以當孩子出現錯誤行為或者正確行為的時候,往往父母就會用自己的眼光,去判斷這個事物。

這種缺乏溝通的方式,會使得孩子的內心逐漸封閉起來。

有時候父母甚至會懷疑自己的孩子,所做出的一些行為是否會存在一定的問題。這種懷疑就會將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推向對立的邊緣。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經驗豐富的專家,任何一個人都是在不斷地與孩子相處過程之中,學習如何去教育孩子的。

而孩子的某一些反饋,也能夠很好地將這些信息傳達到父母的身邊。

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方面的傾向,父母一定要懂得利用周圍的資源,甚至自己的時間,以及耐心更好地陪伴孩子去解決這些問題,讓孩子能夠在更好的環境中成長。這是父母在孩子的成長前期,最需要做到的事情。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圖圖爸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01/1562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