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巾幗不讓鬚眉香港抗爭者中的"花木蘭"

2019年,香港經歷了自主權移交以來最大的示威浪潮,隨後更演變成警民衝突、政治打壓。而在這場抗爭中不乏巾幗英雄身影,她們不但表現出香港女性特有的無畏和頑強,還打破了外界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巾幗不讓鬚眉香港抗爭者中的「花木蘭」

「我對未知的未來,包括即將的判決會有很多不安,但有很多比我們犧牲更多的手足正面對更加困難的處境……希望大家繼續聲援、關注不同的手足。」

這是前香港眾志成員周庭入獄前接受的最後一次採訪。她與前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主席林朗彥因「反送中」運動期間包圍香港警察總部,而被控煽惑非法集結等罪名。案件去年11月23日開審。由於3人當庭認罪,法院裁定罪名成立,即時還押等待宣判。一周後,周庭、黃之鋒和林朗彥分別獲判10個月、7個月及13.5個月。

前香港眾志成員周庭(臉書截圖)

周庭:蛻變

有著「花木蘭」、「民主女神」稱號的周庭15歲起便活躍於政治領域,曾參與2012年的香港「反國教」運動、2014年的雨傘運動。她在眾多訪問中形容自己是個「宅女」,性格也不像外界認為那樣堅強,而是一個頗為膽小的人。

美國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政治學者許田波(Victoria Hui)在談到香港年輕一代公民意識的覺醒時幾度哽咽。她強調,對於香港的年輕人來說,問題的核心不在「為什麼要這樣做」而是「為什麼不這樣做」。

「為什麼不挺身而出?為什麼要分男生女生?周庭也好,黃之鋒也好,他們覺得這是他們的未來,自己被逼到牆角了,不走出來為自己爭取的話是沒有人會站出來為你爭取的。」

八年的社會運動經歷讓周庭從一個懵懂的女孩,變得自信,應對起國際媒體也顯得遊刃有餘。精通日語的她一直積極打「國際線」,向日本人解說香港民主運動,分享她在香港爭取自由的經驗。也正亦為此,她在日本的知名度很高,也頗受日本年輕人的喜愛。

何桂藍:棄筆從政

除了像周庭這樣的「老牌」民主活動人士外,2019年開始的「反政府」示威還催生出不少新的女中豪傑。其中就有毅然脫下記者證、從政參選的前《立場新聞》記者何桂藍。

何桂藍2019年7月1日在直播抗議者衝擊立法會,採訪一名少女示威者時,聽到對方表示要與留守的手足齊上齊落後落淚;還有7·21元朗「白衣人恐襲」當天,遭到身份不明人員毆打。她因為這而為觀眾熟知。香港市民更親切地稱呼她為「立場姐姐」。

曾與何桂藍共事的《立場新聞》資深記者陳朗升告訴本台,何桂藍個性爽朗,屬於「有什麼事情就往前沖」的人,對於她棄筆從政不感意外。

「她明顯不想再做旁觀者,覺得要轉變角色。大時代之下,每個人都嘗試尋找自己的位置。何桂藍也明白這是一條不歸路,不可能再由政治人物變回記者。這點是很值得敬佩的。」

202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何桂藍與黃之鋒、張昆陽、岑敖暉等組成選舉聯盟,出戰民主派舉辦的初選,成為新界東第一高票候選人,成功出線。不過,選舉主任質疑包括何桂藍在內的12名民主派候選人是否擁護香港《基本法》和保證效忠中國香港特區以及是否反對香港《國安法》,最終決定取消他們9月香港立法會選舉的參選資格。

今年3月1日,何桂藍等47名民主派人士因去年的立法會初選遭到「秋後算帳」,被警方起訴,控以「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

陳朗升感嘆,雖然何桂藍一直受政治打壓,但當局這次以初選為由進行大抓捕實屬無理。

「這種篩選一直存在,像建制派在西環也做。為什麼民主派做協調不行,建制派就可以?官辦初選就可以,民間辦就不可以?」

在短短几年裡,香港政治環境產生巨變,白色恐怖瀰漫,官方對異見聲音壓制廣泛,連演藝界也不例外。

香港歌手何韻詩(記者薛小山攝影)

何韻詩:抗命歌手

說起香港民主運動歷程中曝光度最高的藝人,非香港歌手何韻詩莫屬。

2014年年底,歷時75天的占中行動迎來警方清場。當天留守在占領區的何韻詩平靜地喊著「公民抗命、無畏無懼,我要真普選」口號,直到最後被兩位女警帶走,成為首位因政治理念抗爭而被捕的香港演藝人員。

支持民主的言行讓何韻詩被 中共當局點名封殺,列入「港毒藝人」名單,從此絕跡 大陸市場。

然而,關心人權、民主和自由的何韻詩沒有停止發聲。她依舊「我行我素」勇敢表態;多次出現在「反送中」示威前線,並將香港議題帶到聯合國和美國國會。

她曾接受英國廣播電台採訪說,藝人的責任「不只是提供娛樂」,「人生還有很多東西很重要,不止是名利」。

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與當代語言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葉耀元認為,何韻詩為其他演藝人員起到了示範作用。他以同樣會因政治觀點而遭封殺的台灣藝人為例說:「良心與金錢一直是一個人最大的糾結,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些藝人願意跟中國妥協。如果(一個人)不認為需要委屈自己去中國市場發展,並了解中國對台灣的迫害,在理性與情感層面理解香港困境的台灣人往往會去聲援被封殺的香港藝人。」

公義不分性別

在傳統東方文化中,女性的社會角色一般圍繞家庭,從政機會並不多。在香港發生的一場場公民抗爭活動不但展示了香港女性的另一番面貌,同時也顛覆了傳統社會對女性參政的偏見,意識到女性一樣可以走得很前面,無畏無懼地追求民主。

「反送中」期間經常奔走前線進行採訪的香港媒體人湯小姐因安全考慮不願透露全名。她提到,過去大眾一直認為勇武抗爭者以男性居多,但其實看似弱不禁風的年輕女孩並不在少數。

「她們可能迫切地感到社會公義無分性別。『反送中』首位逝者梁凌傑墮樓那天的凌晨,我看到很多女生在現場為他摺紙花。我覺得女性的同理心,還有警方對示威者的無差別攻擊,激發她們走到前線。」

「和理非」派示威者三爪也表示,受現代文明思想薰陶的香港女性鮮少以性別來定義自身。

「大家不會覺得你是女性就不能做什麼。其實香港大部分人都不是革命者性格,要拋頭顱灑熱血。但香港人是非常講究一件事情的對錯,覺得不對、生氣,就會說出來。大家抗爭是因為看不見政府為香港(民眾),而是越發成為一個殖民政府。」

從「港女」到民主鬥士

無論是周庭、何桂藍、何韻詩;還是實名指控香港警方性暴力的香港中大女學生吳傲雪;在警民衝突中被擊中右眼的「爆眼少女」;亦或年過六旬、經常揮舞英國國旗在街頭抗議的「王婆婆」王鳳瑤;甚至是「離奇」自殺、成為「反送中」運動象徵的15歲少女陳彥霖,她們都是香港龐大巾幗英雄的一分子。

為了爭取普世價值、對抗極權,她們義無反顧,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有的鋃鐺入獄,失去自由;有的事業受影響;有的身體、內心創傷伴隨一生;更有人失去寶貴的生命。

曾經頂著「港女」(嬌柔纖弱、任性勢利、政治冷感)刻板印象的香港女性在這場政治動盪中,搖身一變成為催淚煙與橡膠子彈下無所畏懼的「花木蘭」。

香港硝煙未散,她們勇氣不滅。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11/1567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