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羅浮宮推出線上博物館 50萬件羅浮宮免費瀏覽

法國羅浮宮博物館日前更新其所屬網站,將近50萬件藏品搬上網供公眾免費瀏覽。(圖片來源:網絡)

世界最大的博物館之一,法國羅浮宮(The Louvre)博物館日前更新其所屬網站(collections.louvre.fr),將近50萬件藏品搬上網供公眾免費瀏覽。網站還提供法文、英文、西班牙文以及中文四種語言服務,使網友在疫情期間足不出戶就能「身臨其境」欣賞數以萬計的人類文明瑰寶。

羅浮宮上周五(26日)發布新聞公告說,上線的網站collections.louvre.fr首次將所有館藏文物匯集在一起,新建了一個由48.2萬件藏品組成的資料庫,其中3/4以上藏品附上信息和圖片。網站將館藏文物按門類和主題分類,支持高級搜索功能,並且提供互動式地圖,優化線上瀏覽體驗。

據羅浮宮工作人員介紹,此舉是在羅浮宮一年來因「中共病毒」(武漢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關門謝客,導致其主要網站(louvre.fr)訪問量激增的背景下做出的。本次改革過程中,主網也經歷了重大更新。如圍繞「參觀服務」、「探索發現」,和「資訊活動」三個主題,通過圖像、視頻等帶來浸入式體驗,使網友仿佛置身於羅浮宮各個展廳。

羅浮宮館長讓-呂克•馬蒂內茲(Jean-Luc Martinez)對法新社表示,「線上展示的籌備工作早在幾年前就已開始,旨在更好地為大眾和研究者提供服務。我們的中心使命是讓通向藝術的渠道暢通無阻。」

「如今,羅浮宮向人們展示所有的館藏文物,包括那些鮮為人知的珍品。只需輕點一下電腦或手機,美輪美奐的文明瑰寶即刻呈現。」

法新社報導說,新的資料庫不僅有館內陳列的藏品,還有存放的藏品,包括存放在法國北部城市列萬的藏品。該平台還包括羅浮宮管理的德拉克魯瓦博物館、附近杜伊勒里花園的雕塑以及1945年戰爭結束後從德國回歸的藝術品。這些回歸的藝術品正等待歸還給被掠走時它們所屬的家族。

本月早些時候,羅浮宮宣布加強研究納粹時期遭掠奪的猶太人藝術品,並及早將之物歸原主。估計大約1%的藝術品可能是掠奪而來的。

據介紹,羅浮宮正在鑑定1933年至1945年間入館的所有1萬3943件藝術品的來源,希望在5年內完成這項浩瀚的工程。

馬蒂內茲說:「羅浮宮不會隱藏任何東西,因為聲譽風險太大。」他表示,下一代人會問羅浮宮的這些收藏來自何處,「屆時我們將怎樣回應?只能拿出歷史文獻,讓事實說話。」

巴黎羅浮宮由法國國王菲力二世在12世紀末所建,坐落於巴黎市中心的第一區內,最初只是為了防禦而建造的城牆。1682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曾經選擇凡爾賽宮作為寢宮,並將羅浮宮作為了展示皇家展覽品的主要場所。1692年,羅浮宮被作為文章院所在地,1699年又被作為繪畫和雕塑學院的所在地,1793年8月10日正式向公眾開放。

如今,羅浮宮擁有8個固定展廳:埃及古物珍藏館,東方古物珍藏館,古希臘珍藏館,伊斯蘭藝術館,中世紀,文藝復興和現代藝術館,藝術雕塑館,油畫館和藝術畫展覽館。已成為了與英國博物館,俄羅斯博物館,紐約博物館並驅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擁有近3萬5000件從史前至21世紀的收藏品,展出面積近6萬多平方米。

羅浮宮是全世界造訪人數最多的博物館,以往每年可接待數百萬遊客,2018年接待了1000多萬名參觀者,2019年接待的960萬遊客中,近四分之三來自海外。2020年「中共病毒」疫情大流行,羅浮宮被迫關閉,關門的前四個月就給羅浮宮帶來的門票損失超過4,500萬美元。

據專家介紹,羅浮宮每年2.5億歐元的營運預算中,法國政府承擔了1億歐元(合1.12億美元),其餘的部分必須由羅浮宮自己補足。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希望之聲記者唐仲寶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30/1574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