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詩古文 > 正文

懷才不遇的陳子昂在幽州台,用一首《登幽州台歌》,成就千古英名

一、

一千多年前的一天,懷才不遇、憂憤難解的他獨自一人登上了幽州台,望著這大好河山,心裡沉鬱悲痛,為疏解心中的憤懣,他寫下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千古名句。每讀起這兩句詩,腦海里都會升騰起一個巨大的身影,他立足現在,洞穿悠悠歷史,放眼茫茫未來,他那超人的視野、心胸和氣魄,著實令人仰慕、讚嘆。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登幽州台歌》

往前看去,不見古代禮賢下士的賢明君王,向後看去也不見求賢若渴的明君。這天地間蒼茫悠遠,只有我獨自一人滿目悲傷,熱淚盈眶。

這裡的幽州台,有這樣一個典故:幽州台又稱為薊北樓、燕台或者黃金台。相傳是戰國時期燕昭王所建。燕昭王姬平為雪國恥,他採納大臣郭隗的建議,在燕都城薊城築高台而置黃金於上,延請天下賢士,終於得到樂毅等人才,從而使得國家臻於富強。

二、賞析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首詩雖然篇幅短小,但這意境卻非同一般。這第一句可以理解為是作者對人生的感嘆:他放眼古今,歷史的長河滾滾向前,不能不感嘆人生的短暫。天地間浩瀚無垠,人生卻只有短短几十年,轉瞬即逝。放眼歷史之前,沒有一個像燕昭王那樣賢明的君主,著眼現在,也不見新的像燕昭王一樣聖明的君主。天地悠悠,人生漫漫,沒有知音,難遇明主。他想到這裡,眼淚再也忍不住流了下來。

自古以來,有多少的能人志士並不因為感到人生短暫而消極懈怠,他們反而是更加發奮圖強,讓自己這短暫的一生有著無限的意義。陳子昂也是這樣的人,正是因為他抱著這樣積極向上的態度,所以在不得重用還反遭貶謫的時候,內心抑鬱難解。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古今是指時間,天地是指空間,在時間和空間的壓迫下,他的那種孤獨無助的感覺噴涌而出,可是沒有人理解他這種孤獨啊!這讓這個曾經馳騁疆場的熱血男兒,淚灑幽州台。這是他滿懷報國之心卻不得不施展的吶喊。細細讀來,儘是孤獨。那種悲壯蒼涼之感油然而生。清代黃周星在《唐詩歸中》曾有過這樣的評價:胸中自有萬古,眼底更無一人。古今詩人多矣,從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泣鬼。

從整首詩來看,篇幅短小,內涵豐富。詩歌的前兩句縱觀古今,以兩個「不見」互相映照,表露出自己自己對古代賢明君王的欽佩仰慕和對自己生不逢時、懷抱利器卻無從施展的哀怨和感傷。第三句俯仰天地,以浩瀚無垠的宇宙的空闊背景,展現出一副獨立蒼茫,愴然涕下的自我形象,從而抒發了天地廣闊,知音難覓的孤獨悲痛和歲月無情、時不我待的雙重感嘆。詩歌雖然意再抒發作者自己的悲哀,但他視野廣闊,取象宏大,寓意深遠,給人一種歷遍山河、飽經滄桑之感。細細讀來,讓人有一種雄渾博大,沉鬱悲壯的藝術美感。

三、寫作背景及詩人簡介

這首詩寫於公元696年,陳子昂是個很有政治才能的人,平日裡在朝堂上敢言敢諫,所以得罪了不少的權貴,以至於後來接連被貶,沒幾人願意為他說話。他被貶以後,心情抑鬱,滿心報國宏願,卻無處施展才華。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也就是公元696年,女皇武則天派她的侄子建安王武攸宜出兵北上,征討契丹;而陳子昂,被派去隨軍當參謀。這對陳子昂來說本該是一個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誰知道這建安王根本不會領兵打仗,有好幾次兩軍交戰,陳子昂都獻上了能打敗敵軍的計策,可惜武攸宜沒有一次採納他的計策,以至於他們屢戰屢敗。後來,武攸宜不但不聽他的建議,還反遭訓斥,武攸宜反而把錯誤怪在他身上,還將他從參軍降為軍曹。這次征討契丹的結果,毫無疑問,一敗塗地。此次兵敗令陳子昂悲憤難解,憂憤之下,他登上了幽州台,寫下了這首《登幽州台歌》。以歌當哭,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傷痛。

關於陳子昂,他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射洪市)人,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進士,官至右拾遺。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曾因官至右拾遺,所以後世稱他為陳拾遺。他作詩標舉《詩經》和漢魏古詩,精煉簡潔,他的詩作以三十八首《感遇詩》最為傑出,詩為五言古體,內容充實,風味渾厚。受到杜甫韓愈等人的推崇,在韓愈的詩中還曾這樣評價陳子昂:「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據史料記載,他少年時期根本無心學業,一天到晚到處閒逛,直到有一次迷路,偶然進了一家書院,聽到了琅琅的讀書聲。他突然就醒悟了,於是告別過去的那種無所事事的生活,開始埋頭苦讀,

三年以後,學問有所成,於是懷揣三十篇詩文滿懷信心進京趕考,苦於無人識才,他便也向那些達官貴人推銷他的詩文。當時的京兆司功王適讀過他的詩後大為讚賞,稱他:「此子必為天下文綜。」一時之間,陳子昂名動京城,後來他參加科舉考試,高中進士。

入仕之後的陳子昂,滿腔熱血,意氣風發。他非常關心國家政治,所以他屢次上書朝廷指論時弊,因此招致權貴忌恨,最終被誣陷下獄,後來死於牢獄之中。一代詩人就此隕落。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腦洞趣味歷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406/1577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