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成為「阿里巴巴第二」?中國大陸科技巨頭膽戰心驚

阿里巴巴接到創紀錄的28億美元罰單後,騰訊音樂和美團等競爭對手的員工擔心自己所在公司將成為監管者的下一個目標。

阿里巴巴接到創紀錄的28億美元罰單後,騰訊音樂和美團等競爭對手的員工擔心自己所在公司將成為監管者的下一個目標。

在阿里巴巴(Alibaba)因違反反壟斷法而在上周六接到創紀錄的28億美元罰單後,中國科技巨頭紛紛預計自己也將受到力度更大的審查和處罰。

騰訊音樂(Tencent Music)和美團(Meituan)的員工擔心,北京的競爭監管者現在更加大膽了,可能會將他們列為下一個目標。在中國曾經監管寬鬆的科技行業,競爭監管者近來對併購交易和反競爭行為加強了審查。

深圳一位負責監督科技公司的官員表示,與針對阿里巴巴電商行為進行的反壟斷調查不同,對社交媒體巨頭騰訊(Tencent)展開反壟斷調查將會更加複雜。

上述官員補充說,此類調查的波及面可能涵蓋該集團的遊戲業務、音樂版權授權、在線貸款以及併購帝國。在中國大陸所有非金融公司中,去年騰訊對初創企業的投資是最多的。

騰訊上月表示,它已尋求與反壟斷監管機構舉行會議。此前該集團因未能就以往的收購交易主動申請批准而被監管機構罰款。

騰訊音樂是騰訊與Spotify的合資企業。據其四名員工透露,騰訊音樂也一直在準備迎接針對其授權交易的反壟斷調查,還因此在最近幾個月刻意放棄了一些交易。

上述官員補充說,這樣的調查還可能調查騰訊的微信(WeChat)社交媒體平台——在中國占據如此主導的地位,以至於經常被用戶稱為一項「公用事業」——如何阻止加載競爭對手如阿里巴巴的淘寶(Taobao)和短視頻平台抖音(Douyin)的連結。騰訊堅稱,這是其保護用戶不受某些第三方連結侵害的一般政策所致,而且該集團允許競爭對手的平台開通自己的微信渠道。

然而,這位官員承認,騰訊有很多避免最糟糕麻煩的戰略。「騰訊的政府關係專家們真的很有水平。接受一些處罰只是表明你服從的一個姿態。」

3月早些時候,國家市場監管總局(SAMR)對阿里巴巴、騰訊、生活方式服務集團美團,以及電子商務平台拼多多(Pinduoduo)和搭計程車服務滴滴(Didi)進行罰款,理由是它們的生鮮打折團購計劃存在「不正當價格行為」。

美團的生鮮團購部門在3月接到150萬元人民幣的罰單。該部門的一名員工表示,他認為美團現在只是在等著再次挨罰。

「說實話,我認為我們現在在準備迎接監管行動方面無能為力,」他表示。

「我不認為(新的罰單)會產生重大影響。我們都(在3月)被罰款。然後我們繼續……我們的產品業務和戰略沒有改變,」上述員工補充說。美團拒絕置評。

在居家購物者帶來豐厚營收的支撐下,這些罰款不會對中國科技巨頭造成太大的財務痛苦。以阿里巴巴為例,其創紀錄的罰款額根據2019年營收的4%確定,但是法律學者、著有《中國反壟斷例外主義》(Chinese Antitrust Exceptionalism)的張湖月(Angela Zhang)表示,加大審查力度可能會導致該集團的行為發生變化。

「這是一個非常動態的過程。由於中共當局與企業之間的權力不平衡,在中國大陸這些企業更有可能屈從於政府的要求。這可以解釋企業的高度配合,甚至是主動積極的合作,」張湖月表示。

但她補充說:「中國大陸的科技公司非常適應中國獨特的政治和經濟治理方式」。

阿里巴巴接到天價罰單、過去幾個月中共監管機構對科技公司加大處罰力度之際,歐盟和英國監管機構正提議新的措施來管束美國科技巨頭。

但是,儘管歐盟監管機構已警告要分拆科技巨頭,分析人士提出,中共科技集團此前曾就國內的第一套反壟斷準則進行成功遊說,結果這些準則相比最初分發的草案有所減弱。多年來,阿里巴巴和騰訊還聘用了多名前反壟斷官員。

雖然新的反壟斷執法努力的長期影響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國,科技公司至少會在公開場合道歉,就像阿里巴巴在上周六所做的那樣。

「每個頭腦清晰的人都不會自我監管,你只是假裝自己在那麼做。如果你在別人沒有自我監管的情況下自我監管,結果失去競爭優勢,誰來為損失買單呢?」前述美團員工表示。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金融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412/1580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