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滴滴阿里的崩潰只是開始 中國網際網路警鐘響起

滴滴阿里的崩潰只是開始,美國對華的晶片制裁,將越來越明顯地發揮作用。最近一個月,中國的大廠已經連續發生三起科技故障,包括阿里的兩次和滴滴的一次,受影響的小企業肯定就更多了,而且幾乎可以肯定地說,這才只是開始,未來很多我們早已習以為常的服務,可能都會出問題。

滴滴阿里的崩潰只是開始,美國對華的晶片制裁,將越來越明顯地發揮作用。

最近一個月,中國的大廠已經連續發生三起科技故障,包括阿里的兩次和滴滴的一次,受影響的小企業肯定就更多了,而且幾乎可以肯定地說,這才只是開始,未來很多我們早已習以為常的服務,可能都會出問題。

原因無它,實在是晶片在現代經濟中太重要了,類比到過去,就像是蒸汽機和內燃機在工業革命中的地位,從手機到洗衣機、從數據中心到銀行卡,所有的電子設備和系統都離不開晶片。

比如,從年初火到年尾的ChatGPT,據報導就是在1萬個最先進的晶片上進行訓練的,如此你應該就能理解為何年內英偉達股價能翻番,又為何國內的人工智慧與美國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晶片如此重要,我們卻完全不能自給。當前,中國只能生產全國晶片總需求的約1/6,缺口甚至比大豆還高,每年在進口半導體上的花費時常超過石油,局面頗有些「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感覺。

而且這還只是我們能看得見的地方,看不見的地方影響就更深了。比如,在2019年美國對華晶片制裁之前,中國超級計算機的數量一直在穩步增加,甚至一度超越美國來到了世界第一。

最高時,全球算力前500的計算機中,中國獨占了173台,占比超過1/3,而到今年10月,這個數字已經快速下降到了104,兩三年的時間裡就減少了4成,而且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這個數字還將繼續下降。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晶片就類似美國對中國釋放的「智子」,將極大限制中國的科技研發和商業應用,按照紐約時報的說法,「這就是一場戰爭」。

再回到滴滴和阿里的問題上來。當年滴滴退市,就是因為被夾在了中美之間,如今阿里的分拆計劃,也因為美國的晶片制裁而告終,畢竟作為國內最大的雲供應商,一個月之內就出了兩回問題,投資者還怎麼對你估值啊。

按照阿里三季度的財報,智能雲是其僅次於電商的第二大業務,但也只占到了總營收的約10%,而且照最近的表現,這部分的上限恐怕也就到這裡了,並且鑑於它的主營業務都快被拼多多按在地上摩擦了,其實分不分拆也沒什麼意思了。

不用想,即便到今天,大部分國人對美國的晶片制裁還是不以為然的,就像2014年普京占領克里米亞之後俄國人的心態,畢竟俄羅斯地大物博,糧食和能源還都能完全自給,過去十五年裡,人均GDP增長了近10倍。

然而,結果呢,還不算俄烏戰爭,僅到2021年八年時間,俄羅斯的人均GDP就已經下降了1/3,到今天只剩下了1.2萬美元,比中國還低,順利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所以說,美國人的制裁真的很厲害,不是說開發出了一款5G手機,就突破了美帝的制裁,你之所以還在用,是因為美國還沒下死手,這個領域不是它的優先項。

隨便舉一個例子。比如,手機和電腦中的存儲晶片,是由韓國壟斷的,過去十年,該國晶片出口量的一半以上都是銷往了中國,最高時甚至超過了2/3,而美國對韓國的影響力就不用說了。

試問手機沒有記憶體,還要怎麼用。

而中國的資源稟賦又完全不能跟俄羅斯相提並論,這也就意味著,抗制裁能力更弱,現在偶爾打不到車、開不了線上會議,這完全微不足道,要是有朝一日美元耗盡,甚至加不了油、吃不飽飯都是常態。

當然,這些都是極端情況,中國還不會傻到跟俄羅斯一樣走上這條不歸路,中國仍是美國跨國企業的首要投資地、仍是美債的第二大持有國、仍是美國第三大貿易夥伴,中美仍然離不開彼此。

以上,只是為了強調,美國對華的晶片制裁,真的比絕大部分人想像的要嚴重,中美關係再也不可能回到過去了,並且雖然雙方都不願意承認,但事實上就是進入了新冷戰,不分出勝負,彼此應該都不會罷休。

延伸閱讀:滴滴崩潰一夜,是在給中國網際網路敲警鐘!

滴滴一夜不「滴」,全網圍觀加群嘲。

事情確實離奇,有派單千里之外的,有司機「一夜暴富」的,還有幾公里路收了兩百多塊錢的。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有專業人士算帳,說是一夜損失數千萬營收,也有預估損失超4億的。

滴滴的營收損失、網約車司機的收入損失,可以用數字衡量。用戶出行不便的無形損失,卻是無法計算的。好在第二天滴滴的系統就恢復了,傷害性不大。

這個烏龍事件,卻是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系統性風險」的預警演習。

稍微有點歲數的朋友應該記得,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前網際網路時代」,通訊、商業零售、出行、物流有多糟心。

網際網路科技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公共服務領域實現了「彎道超車」,大大提高了我們的生活品質。

如果崩的是電商,城市小白領們的生活不便可能還是其次,千千萬萬靠電商吃飯的商家風中凌亂;如果崩的是電子支付系統,提現的墮胎能把銀行的門擠塌;如果崩的是社交媒體平台,那連吐槽的空間都沒了。

這些假設的後果,還只是冰山一角。如果真的發生那樣的情況,我們的生活不是停滯倒退,而是崩潰。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網際網路產業已經成為中國社會最重要的公共服務基礎保障,容不得閃失。

天天「星辰大海」、「全球爭霸」的宏大敘事愛好者不重視這些「民生細節」,或許只有風險危機擺在他們的眼前才能時才能給他們發熱的腦子降降溫。

中國社會不是沒有風險意識,不僅有而且很強烈,卻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的鑽牛角尖。「風險」、「安全」是近幾年的高頻詞,今天擔心市場壟斷風險,明天操心數據安全。

2021年滴滴海外上市就曾上升到「數據安全」的層面。雖然到底也沒人說得清「外國人掌握中國人出行數據」有多大危害,卻足以讓很多人義憤填膺。滴滴經歷了低調上市、迅速退市的風波,一蹶不振。

病病歪歪兩年後,滴滴以最樸素、最直接的方式,讓我們看到了真實的安全風險——不是「亡我之心不死」的外部威脅,而是導致系統宕機的內部風險。

中國網際網路企業這幾年的日子很不好過,上市的市值大幅縮水,沒上市的四顧茫然。曾經紅紅火火的大廠,業務收縮、大幅裁員的壞消息頻傳,讓人唏噓。這不禁讓人擔心,如果不能及時止損、重拾增長信心,今天我們熟悉的網際網路服務還能繼續嗎?

網際網路產業是典型的「三高」產業——高投入、高增長、高科技,高度依賴營商環境。

上世紀九十年代歐盟一套立法組合拳,一打A4紙捶死了自家的網際網路產業,是沉重的教訓,並不是值得借鑑的經驗。時至今日,歐盟的數據安全焦慮越來越嚴重,管制越來越離譜,卻是毫無意義的掙扎。你的市場里根本沒有正經的本土企業,再怎麼強調「數據安全」也是白扯。歐盟斷網顯然是不可能的,「嚴於律己」搞黃了自家的買賣,只好開啟「嚴於律人」的擺爛模式。

歐盟國家隔三差五給外國網際網路企業開天價罰單,薅羊毛補貼財政之餘,安撫一下經濟民粹主義的情緒。但是,這樣的行為藝術表演,造成了歐盟本土網際網路產業的惡性循環——為了「安全焦慮」和罰單,管制標準越來越嚴,合規成本越來越高,政策風險難以承受,資本市場大門緊縮,歐盟本土企業的成長空間越來越逼仄,「安全焦慮」也越發無可救藥。歐盟網際網路產業就是這樣與時代脫節,與其經濟體量、科技水平完全不匹配,是妥妥的差生。

詭異的是,中國這個網際網路產業優等生,卻抄起了歐盟差生的作業。

中國社會這幾年網際網路產業的「安全焦慮」,有歐盟化的跡象。社會觀念、重要立法都在抄歐盟的作業。防自家企業如防賊,網際網路產業的營商環境惡化。獨角獸大幅減少,大廠紛紛「降本增效」。優等生抄差生作業,也會變成差生。

停滯和倒退不會帶來任何意義上的安全。宏大敘事愛好者心心念念的中美網際網路產業競爭,也變得更不「安全」了。

全球網際網路上市企業前10名,中國還有三家留在榜上,其餘全部是美國企業。三家的市值加在一起不到8000億美元,不到谷歌的一半。兩國的網際網路科技水平更是大幅拉開差距,美國企業包攬了所有前沿領域的最新成就。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有風險,但是阻礙發展才是最大的風險。既要經濟繁榮、科技進步、生活便利,又要絕對安全的「既要……又要」,是荒唐的。捆住企業經營的手腳,還要企業經營良好,是荒謬的。這卻是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的真實處境。

把正常可控的市場風險,放大到阻礙產業發展、影響企業正常經營的不正常,就要做好告別的準備。

今天國人已經沒有多少心氣去關心中美網際網路競爭,正如沒心情關心房價,這或許是件好事。過熱的頭腦需要一劑清涼的猛藥,不食人間煙火的靈魂出竅才能回歸肉身。

中國還是一個開發中國家,人均GDP1萬美元掛零,承擔不起多少試錯成本,歲月靜好的躺平擺爛更屬奢望。歐盟現在是「打別人家孩子不心疼」,我們應該知道自家的產業發展起來有多不容易。要搞壞卻是很簡單的。但是,代價之大,超乎現象。

滴滴宕機一夜,就是幾千萬損失。如果網際網路產業整體有個閃失,損失會有多大?即使宏大敘事不關心「民生細節」,代價大到不可想像,也足夠宏大了吧。

網際網路產業的健康發展,是改革開放「放」出來的,而不是歐盟那樣管頭管腳管出來的。產業發展的市場風險是在發展和競爭中消除的,而不是靠條條框框的過度干預解決的。

滴滴宕機,還可以用別的網約車軟體。哪怕明天滴滴倒了,競爭對手也會迅速填補市場的空位。只要市場機制還在,不用擔心打不到網約車。但是,開放的市場消失了,那麼我們熟悉一切的都將煙消雲散。這才是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真正的系統性風險。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子業一說財經 關胖本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201/1984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