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最扎心的婚姻真相:你的伴侶,永遠不會懂你!

「每個人都很孤獨。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作家廖一梅的這句話,經常被奉為「愛情聖經」。

一個了解你的人可遇不可求,理解更是人生的奢侈品。

其實,生活的真相更像現代詩人白鶴林的那句小詩: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著歷代的星辰。」

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人百分之百地懂你,即使那個人是與你朝夕相處的伴侶。

因為孤獨,就是人的宿命。

沒有人可以對別人「感同身受」

有句話說:

「一個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的時候,你的內心已經兵荒馬亂天翻地覆了,可是在別人看來你只是比平時沉默了一點,沒人會覺得奇怪。

「這種戰爭,註定單槍匹馬。」

世上哪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呢?

你的痛苦,註定和他人隔著一座山。

作家甘北曾經寫過一個故事。

一個女人懷孕後驗了B超,是個女孩兒。

那時候還沒開放二胎,於是婆家人全體出動,讓她把這個女孩打掉。

她向丈夫求助,丈夫卻說:

「你為什麼非要和家裡人對著幹呢?讓你打就打吧,現在大家因為你這個事情,連飯都吃不下了。」

她沒辦法,她知道自己只是個外人,沒有人會站在她的角度替她說話。

後來,小姑子懷了個女孩,也被要求打掉。

小姑子哭哭啼啼地回家訴苦,家裡的人各個義憤填膺:

「怎麼能這麼殘忍呢,這是一條生命啊!」

「不能打掉,身體會留下病根的。」

「怎麼會有這麼狠心的人啊?連自己的骨肉都不要。」

她站在旁邊聽著,只覺得諷刺。

傷害不降臨到自己身上,永遠不知道到底有多痛。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不免聽到過這樣的聲音:

「大家不都這樣嗎?你別誇張了!」

「哪個女人不生孩子,別人不是都挺好的,怎麼就你矯情?」

「你再難能有多難,我每天比你辛苦多了!」

梵谷說:「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但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即便是每日同床共枕的人,也不能完全感受你的煎熬和痛苦,這世界上的每一份難,都註定要自己熬過去的。

對別人的痛苦不以為意,或許是人的本性,不求感同身受,但求設身處地。

不要苛求對方完全懂你

一位人類行為認知學家曾在書中記錄過一項實驗案例。

他招募了幾組在一起生活時間超過6年的伴侶,讓他們分別猜測自己另一半對實驗題目的最終選擇。

實驗預估的準確率為82%,但實際準確率是44%。

其實,在一起時間的長短並不能讓你在「了解伴侶」這件事上有質的飛躍,但卻會大大增加你對這件事的信心。

也就是說,人們其實遠遠不如自己以為的那樣了解伴侶。

我想起《82年出生的金智英》中,金智英因為常年輟業在家,每天為了家庭瑣事勞累的同時,還要因為喪失了經濟能力被外人隨意評價。

丈夫雖然理解她的辛苦,會在下班後主動帶孩子、做家務,來緩解她的疲憊。

當她想要重返職場時,也會尊重她的選擇,但終究還是不能完全體會到她內心的煎熬和焦慮感。

一個好的愛人或許願意聽你傾訴煩惱,也願意為你做更多的事情,但你也應該清楚地知道:

能夠完全了解你的感受的人,只有你自己。

人生而孤獨,即使關係再親密,情緒也是不能完全對等的:

你滿腹心事,他卻毫無察覺;

你言辭激烈地講述了自己的感受,對他來說,卻只像一隻羽毛划過皮膚表面,輕飄飄的,甚至不留一絲痕跡。

不必對他人抱有太高的期待,也不要過分苛求親密的人完全同步你的感受。

正如作家辛夷塢所說的:

「我們的心,我們的肉長在各人自己身上,酸甜苦辣,自己嘗的味道只有自己明白。

「別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別要求別人懂你的感受,叫得再大聲也是白費功夫。」

再親密的關係,也不要理所當然

羅素曾經說過:

「在和別人、即使是與自己最親近的人的一切交往中,也應該認識到他們是從自己的角度看待生活的。觸及的是他們的自我,而不是從你的角度、從觸及你的自我來看待生活。

「不應該期望任何人為了另一個人的生活而改變他的生活。」

再親密的關係,也不要理所當然地忽視對方的感情訴求。

知名心理學教授約翰·戈特曼,花了40年追蹤了3000對親密伴侶,最後得出一個讓婚姻幸福長久的秘笈——

永遠對彼此感到好奇,永遠不要停止對話。

他曾經安排那些在一起很多年的夫妻重新約會,為了讓伴侶們在約會中有最好的感受,他從前期準備到約會內容都一件一件細細打磨。

其實,「約會」不僅僅是情侶的專屬,它應該是各個年齡段的夫妻都需要堅持的事情。

「不要覺得你們昨晚同床共枕,你就足夠了解今天的他。」

當你因為「熟悉」而忽視對方的情感訴求,屏蔽了對方的溝通信號時,你就關上了那扇經營婚姻的大門。

我想,對待一段感情最好的態度,就是既不把對方當成自己的全部,也不理所當然地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對方。

戚薇在《心動的信號》中曾說過一段話,讀來深有同感:

「結婚並不是戀愛的終點站,你們一起上車,能不能一起坐到終點,其實不好說。被寵愛的人不要永遠覺得有恃無恐,保持著戀愛時的一些些在意、一點點小心,讓長情的告白久一點,再久一點。」

只有持續地對感情懷有敬畏感和好奇感,用心經營,才能一直為這段感情保有新鮮感。

再親密的關係,也不應該理所當然。

劉震雲在《一句頂一萬句》中說:「日子是過以後,不是過以前。」

一段高質量的親密關係,絕不是一個人的追逐遊戲,而是兩個人同時向彼此奔赴。

時間長短與否並不能成為忽視的藉口,不善言辭也不能作為拒絕溝通的理由。

相遇容易相守難,那些久處不厭的感情,說到底都是因為用了心。

當你降低對他人的期待,懂得及時溝通感情、表達愛意時,才能相信並感受到——

婚姻的美好,其實遠遠大於苦難。

餘生,願你經歷過柴米油鹽的洗禮,仍能保持對愛情的敬畏和熾烈,牽起對方的手,相伴一生。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有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426/1585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