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這裡曾經是腐敗樂園—東德歷史啟示錄

作者:

如果要評選20世紀不幸的國家,榜上有名的,其一是中國,這是毫無疑問的。另一位上榜的,是德國,或者是,半個德國。

我說的是前民主德國,全稱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德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兩次大戰,給世界帶來巨大的浩劫,德國自身也深受其害。一個以理性哲學著稱的國度,一而再的成為戰爭和極端主義的樂土,這是歷史和人類開的玩笑。

20世紀上葉,在共產主義納粹主義之間,發生了一場激烈的火拼。今天讀歷史的人,在這一情節前,很容易把它們當作水火不容的敵人。其實,在這兩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相似和淵源。納粹主義和社會主義,兩者的社會主義理論都強調,經濟體制應該是公有制形式下的計劃經濟,國家掌控社會生產資料,個人服從集體。史達林的社會主義和納粹主義另一個相似點是:高度集權的政治模式。兩者的區別在於:國家社會主義傾向於精英政治,而社會主義傾向於無產階級專政;國家社會主義通過對外戰爭來證實自己,社會主義通過對內鬥爭來豐富自己。

希特勒的納粹主義,比起國家社會主義的初始理論來,增加了種族主義和法西斯軍國主義的內容。當然,這可以說成,是希特勒創造性的發展和豐富了國家社會主義。)

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建成了國家社會主義。1948年,史達林在東德蘇占區建成了社會主義。因此,德國不僅成為了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也成為20世紀兩大極端主義的實驗田。

1950年初,民主德國土地改革完成。330萬公頃土地被沒收,220萬公頃土地分給了無地或少地的農民,約100萬公頃的土地被用作建立國營農場、林場和拖拉機站等公有制企業。希特勒曾在德國建立了公有制,蘇聯人說,那是假公有制,他們所主持建設的,才是真公有制。

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理論在德國實踐,應該說,是馬克思主義回到了故鄉。

1847年,在倫敦舉行了共產主義者同盟代表大會,兩名德國人出席大會,並受託為大會起草了綱領草案。這份草案,即後來《共產黨宣言》,兩名德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後來被奉為革命的導師。這一年,馬導師29歲,而恩導師,僅27歲。當然,此後的社會主義實踐,生產資料是公有制的,而國家權力卻是私有制的。這種社會主義,和馬、恩的聯繫,已經可以忽略不計。

勤奮而嚴謹的德國人,把民主德國建設成了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模範樣本。如果一個中國人在20世紀70年代到了東德,一定認為德國是共產主義了。

「持續和穩定地發展經濟

民主德國經濟發展的速度是比較快的,1950——1970年生產性國民所得翻了兩番,每年平均增長7.2%。1971年民主德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這一年至1986年,生產性國民所得又翻了一番,每年平均增長4.6%,1987年和1988年又分別增長4%和3%。

民主德國國民所得的增長主要是靠提高勞動生產率取得的。多年來,提高勞動全國人民同心同德,頂住各種壓力,歷盡千辛萬苦,在廢墟上重建了家園,1950年工農業生產就基本上達到了戰前水平。

1951年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集中全國人力、物力和財力,優先發展重工業,儘管遇到許多困難,但經過全國人民艱苦努力,在不到兩個五年計劃的時間,就建成了能夠適應經濟發展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

這是當年民主德國的宣傳報導。你很難想像,這樣枯燥、空洞的文字,來自歌德和尼采的故鄉。不過,比起其他社會主義的差生來,東德的宣傳,顯然還是質樸了些,不夠浮誇。

就是這樣偉大的建設「成就」,東德的國民所得,不到西德、聯邦德國的1/4。

而貧窮,不是最可怕的。

在上世紀40—50年代,東德的共產黨,即統一社會黨領袖烏布利希掌握國家權力,按照史達林的模式進行了「清黨」,151000名黨員被整肅。而當時東德的人口總數,不足1700萬人。通過這樣的清洗,國家權力高度集中在個人手裡。由此為開端,圍繞著黨的無限權力,逐漸形成了一個官僚特權階層。

「所謂的特權階層,就是黨內以第一書記為首的主要高幹,依據級別的大小,享受著合法的特權。他們可以在商店買到老百姓見不到的、甚至沒有聽說過的商品,周末和節假日可以到別墅去渡假,而此時人民卻在為明天的麵包排著長隊。官員出行時,往往警車呼嘯,行人讓路;不管有病沒病,特權者享受特殊的醫療服務……為了保衛這種特權利益,在這個權力圈內,特權者嚴格禁止外人進入。用人惟親愈演愈烈,裙帶關係猖獗。昂納克當政的時候,幹部的自上而下的任命制和任人唯親的黑箱作業,使得整個統一社會黨完全被特權集團把持。這樣的體制必然導致溜須拍馬之風盛行,平庸之輩盤踞高位,賄賂公行,貪污腐敗成風。入黨的人感興趣的不是什麼社會理想,而是社會地位……」(丁建弘《德國通史》)

極端主義導致極端的權力,極端的權力導致極度的腐敗——在東德,納粹主義來不及腐敗就滅亡了,不過,腐敗的事業,由另一個極端主義來繼承。

2012年.世界清廉指數排名,德國名列第13位,屬於清廉國家之一。在世界大國中,名列第一。有誰相信,這樣的一個國家,曾經也是腐敗的樂園。

有人說,中國的國民素質低,所以不適合民主。這話有沒有道理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地球的另一端,一個以高素質著稱的民族,曾經也不適合民主,只適合腐敗。

東柏林的魯斯徹斯街(Ruschestr.)103號,是一組龐大的灰色建築群,共有49棟大樓,這裡曾是東德國家安全部總部,如今,這裡是「史塔西」博物館。

1989年解散之前,史塔西的秘密警察達到9.1萬人。這意味著東德大約每160人中就有一名全職的史塔西。約翰·科勒(JohnO.Koehler)在其著作中認為,為史塔西工作的總人數可能接近50萬。秘密警察監控的範圍不單單是「敵對勢力」的政治活動,從男女間的調情,到每星期倒幾次垃圾,在超市買了何種口味的香腸都被記錄在案。在柏林圍牆倒塌前的約30年裡,東德平均每天有8人以「破壞國家安全」的罪名被逮捕。

1961年,為了阻止東德人逃往西德,東德政府修建了舉世聞名的「柏林圍牆」,柏林圍牆長達1000多公里,它幾乎已經是冷戰時代的一個象徵。

柏林圍牆有個很詩意的名字:「西方的中國長城」。這似乎應該是我們的驕傲。不過,它已經被拆除了,所以我們來不及驕傲。

除了柏林圍牆之外,為了防止東德人逃亡西德,東德一度關閉了所有的邊境——

極圈主義的悖論就在這裡:既然我們的制度有無比的優越性,為什麼不對外展示?既然我們的成就無比巨大,為什麼還要怕西方的什麼「和平演變」,應該是西方怕我們和平演變才對嘛?我們的國家如此美妙,所以應該向西方大大方方的開放,歡迎他們來參觀學習,也歡迎我們的國民出去介紹建設經驗,「解放3/4受壓迫受奴役的世界人民」嘛!

東德另一項偉大的成就,是競技體育。

在奧運會的歷史上,東德是僅次於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金牌大戶。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東德獲得9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五;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東德獲得20枚金牌,緊跟美蘇兩大國之後,位列第三;1976年蒙特婁奧運會,東德獲得40枚金牌,將美國踩在腳下,緊隨老大哥蘇聯位列金牌榜第二……在奧運會的歷史上,東德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一次次超越超級大國美國。比起同宗兄弟西德來,東德的奧運歷史更加輝煌,金牌數量,勝過西德數倍。依靠蘇聯模式的「舉國體制」、面子工程,東德一次次的創造了運動奇蹟。甚至,為了金牌,政府體協鼓勵運動員服用興奮劑,造成了許多運動員的猝死或殘疾。

相形之下。西德的奧運金牌少的可憐。可憐的西德,只有8萬多個民間體育協會,1200萬體育人口。

1988年漢城奧運會,東德獲得了37枚金牌,以1枚的優勢力壓美國,位列金牌榜第二——第二年,東德政治改革成功,德國統一。

統一後的德國,奧運成績直線下滑。當一個國家有正常的民生幸福的時候,不顧健康與性命的拼搏,很少人參與的。而體育,也由此回哦歸了它的正常意義。畢竟,體育是老百姓的身體培育,不是國家政治的臉面培育。

1989年12月,東德議會通過了憲法修正案,刪去了「工人階級及其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國家」的條款,至此,社會主義在德國的實踐宣告終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真理觀。在近百年的歷史實踐中,蘇聯的實踐,東歐的實踐,特別是在馬克思故鄉德國的實踐,能不能夠證明一個真理,一個真相。

中國的改革開放之初,曾有企業花巨資購買國外淘汰的、過期的工業設備,相關責任人受到處罰。那麼又是誰,依然在不遺餘力的向國民販賣國外淘汰的、過期的社會政治經濟理論?

1963年,美國總統甘迺迪在柏林圍牆下,發表了傳誦一時的著名演講:「……讓我請求你們抬起目光,超越今日的危險看到明天的希望;超越這道牆看到正義來臨的一天;超越你們自己和我們自己看到全人類。

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一人被奴役,所有的人都不自由。當所有的人都自由了,那時我們便能期待這樣的一天到來:在和平與希望的光輝中,這座城市獲得統一,這個國家獲得統一……」

如今,甘迺迪的願望,已經實現了。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天涯雜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501/1587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