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心理學:我們人生中的絕大多數痛苦,都來源於這一個字

人類是受情感、思維和意識支配行為的生物,我們所有的動機都來源於內心潛在的欲望。

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將自我實現劃分為最高等級的需求,這便證人類絕對不會僅僅滿足於最基本的生理生存需求,如吃飽喝足。欲望是一種先天性的本能,就連小孩都知道自己想吃什麼糖,今天想要去什麼地方玩。

因為欲望確實是與生俱來的。欲望是一種滿足自我利益的體現,但也正因如此,也是人類所有痛苦的根源。仔細想想,我們此生能感受到的痛苦,難道不都是因為「欲」嗎?

焦點效應

我們對於個體的關注程度遠遠超過我們實際的受關注程度。因此,渴望被他人關注也是一種欲望,這種欲望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欲望心理學》一書中曾解釋過每個人都以自我為中心的焦點效應。我們都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而且高估了外在對我們的在意程度。

「我們對自我的感覺的確是占據了我們世界的重要位置,我們往往會不自覺地放大了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而且通過自我的專注,我們也會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

本書引用了心理學家基洛維奇做過的一個淺顯易懂的實驗:當一個同學穿了一件名牌衣服去教室時,他以為有一半的同學會注意到他的名牌,可實際注意到他的人數要比他想像的少很多。

一直默默無聞不被關注地做事情,確實會讓人感覺很落寞。小孩子天性敏感,同時又渴望關注,哪怕他們已經集家人的寵愛於一身了,還是有因為沒有被關注到而產生的孤單情緒。

想要成為焦點中心是一種很正常的欲望,但有的人往往為了滿足這樣的欲望而選擇譁眾取寵,這樣的情況反而適得其反。

其實平凡的人生沒有什麼不好的,經常處於風口浪尖的人未必活得幸福。但人類就是這樣,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難怪會一直痛苦下去。

世俗的欲望

物慾、情慾、色慾、食慾等一些人們常說的七情六慾,基本上都屬於世俗的欲望。

可是欲望是一把雙刃劍,適度的欲望可以成為我們完成夢想的動力,而過多的欲望就會變成一種執念般的貪婪之欲。

有些人的欲望就是想獲得更多的金錢,仿佛只要有一天能發家致富的話,自己的人生就圓滿了。但是為什麼抑鬱的億萬富翁不在少數呢?為什麼相貌優越的人依舊活得很痛苦的?為什麼身材好的人依舊焦慮呢?

因為這個世界上的資源是有限的,而欲望是無限的,這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的理論觀點。

不管人們處於哪種階層、不管人們擁有哪些別人慾望中無法擁有的事物,大家都會痛苦。畢竟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儘管痛苦的原因各不相同。

如果不及時修復自己貪婪的無底洞,我們便會永遠掙扎於痛苦之中。

福雖未至,禍已遠行,人們如果能將自己的焦點關注到已有的事物之上,往往更容易得到滿足;如果一個人經常因為有的東西別人擁有可自己沒有而感到難過低沉的話,那麼關於自我痛苦的根源將永遠找不到歸宿。

放過自己的欲望,放過自己的生活。畢竟成年人和小孩子不同,小孩子可以大膽地將自己的欲望表達出來,只要在合理的範圍內,父母和家人一般都會盡全力滿足。

成長本身就是一個學會社會規則、並且慢慢被世俗束縛壓抑的過程,就算一個人生而渴望自由,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社會不能和你的想法契合,反而需要你主動打磨自己來適應這個多變的社會。雖然很現實,但也很真實。

女僧丘卓說過:「如果我們抓撓傷口,並且沉溺於此,傷口就不會癒合的。反過來,碰到傷口發癢發痛的時候,我們不去抓撓它,就是在幫助傷口癒合。不向癮頭屈服,就是一個非常基本層面上的痊癒。」

人們享受在欲望中上癮的過程,所以只有努力克制自我才不會向欲望妥協。

你可以有自己的欲望,但前提是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通過努力得到的東西往往更有意義。只不過這種欲望和貪慾不同,希望你能在貪慾方面控制住自己。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第一心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503/1588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