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得失守恆。人生最重要的是選擇。
年齡不同,選擇不同;
不同的歲月,不同的人生。
得失、苦樂都是人生的寶貴財富。
不管你是什麼年齡,都可以自由選擇和接受,這樣才能過好人生,不留遺憾。
20歲:放棄攀比,做自己。
20歲左右,容易浮躁,經常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尋找成就感。
誰比家庭條件優越,誰比溫飽奢侈。與其贏,不如樂在其中,還不如丟掉長久以來痛苦的心情。
正是這種攀比之心,使人在悲喜交加的快感中逐漸迷失自我。
要知道,每個人的花期都不一樣,不用擔心別人比你先開花。
這個世界上,有的人年輕出名,有的人遲到。
不要因為別人的節奏而苦惱自己。
控制好自己的節奏,好好學習,規劃好自己的人生方向,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全速前進。
在自己的成長時區里,扎紮實實的走好每一步,總有一天你會擁有自己的春天的花朵。
30歲:放棄安逸,爭取進步。
喜歡安逸的人就像溫水裡的青蛙。當危機來臨時,他們想跳出危險,卻又無能為力。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寫道:
「每個人都有覺醒期,但覺醒遲早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人生可悲的命運是雄心勃勃,卻虛度光陰;不夠聰明,但習慣了拖延。」
30歲不要選擇安逸,否則你會失去未來的很多可能性。
趁著年輕,少抱怨,不斷積累,多學一門技能,對未知多一份防備。
敢於打破圈子,走出舒適區,才能爬上新的階梯,看到更高的世界。
40歲:放棄社交,尋求健康。
40歲的我已經步入中年,為了養家餬口忙著一場又一場的應酬,夜以繼日的做飯。
如果因為社交而忽視了身體,將來可能會失去現在賺的一切。
聽過這樣一句話:
「人的一生可以做很多傻事,但最傻的是忽視健康。」
一個人是否幸福,不在於他擁有多少財產,而在於他是否健康。
為了賺錢而透支身體,是得不償失的。無論你花多少錢,都買不回來。
人到中年,讓生活的節奏慢下來,多用心對待身體,放鬆面對生活。
50歲:放棄欲望,懂得知足。
50歲,跌跌撞撞,人生過半,體力和精力已經大不如前,很多事情都是必然的。
這時候就要給自己做減法:減少欲望,學會知足。
人生之所以太苦,大概是欲望太足,現實卻骨感。
如果你不懂得知足,那麼即使你的家庭富裕奢華,你也不會幸福。
當你不被欲望牽著鼻子走的時候,你就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當你活著的時候,你不會對一切都滿意。只有學會知足,才能幸福。
走出欲望的泥潭,珍惜現在所擁有的,靜下心來享受生活,是這個年紀最簡單的幸福。
60歲:放棄執念,隨緣。
60歲,我已經到了60歲,我已經擁有了我應該擁有的,我不必再苛求我得不到的。
放下過去的執念,一切隨緣,才能讓自己舒服。
面對伴侶,不要執著於爭論對錯,少一些嚴肅,多一些寬容;
面對孩子,不要過多干涉,少一些擔心,多一些鼓勵。
人生註定有太多的可遇而不可求,太多的無奈。
越在乎就越會失去,一切都會好起來,才能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
聽過這樣一句話:
「簡單之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不在於他得到了什麼,而在於他放下了什麼。」
放下你的執念,接受不完美,與自己和平相處。保持一顆平常心,你的餘生才會如此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