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詩古文 > 正文

宋朝一詩人讚美月亮,全文無一「月」字,卻成千古絕句流傳至今

作者:

一提到關於月亮的詩句,中國的老百姓們都會不由自主地來上一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不過李白這首詩大概是太有名了,受到現代很多人的魔改。說到唐朝詩人,李白不可不知,而說到南宋詩人朱熹的成就更甚。

古中國的詩人寫詩寫文,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可能「老老實實」地寫實。就算是風景相關的詩文,古人們都會適時地給人留下遐想的空間,並在文中不時地長吁短嘆一番,以寄託某種情感。

所以,從小就被「借物抒情」和「意向思維」薰陶的中國人逐漸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思想文化,並且常會調侃一些看不懂的書文:「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於是朱熹作為一名著名的理學家,「存天理滅人慾」的提倡者,卻也會寫出不少寄託自己思想情懷的詩歌來。

且看《朱文公集》中《秋月》這首詩:「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隔斷紅塵三十里,白雲紅葉兩悠悠。」如果不是這首詩詩名帶個「月」字,人們恐怕都不會想到,作者其實是在借「月」抒情,這就是朱熹文字功夫之深的體現了。

在秋夜的皎潔月色之下,詩人抬頭看到了山林清幽、小溪潺潺的景象,他著重把筆墨放在被月色籠罩的難得一見的秋景之上。溪水是清澈的,山林是碧綠的,天空也是碧藍的,能有這麼澄淨純粹的景象,一切還得靠明亮但卻柔和的月光。

當然溪水是不會流過碧山頭的,所以朱熹所描繪的遠山碧空都是是溪水中的倒影,就這樣,他就把近景和願景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描繪完這優美的景色,朱熹便開始借景抒情。

他感嘆,這麼美好的秋景世人們卻無法欣賞得到,只有自己因遠離繁世三十里才有幸觀賞。相比於紅塵的匆忙,這山間的白雲和紅葉是多麼悠閒自在啊!其實這就是朱熹把自己的思想情懷寄托在白雲秋葉上,它們都那般飄逸灑脫,朱熹此時的心境也正是如此悠閒寧靜。

朱熹是「出世」之人,他之所有會有這樣的一種情懷,還要看他一生的經歷。他出生於1130年,從小就是一名神童,年19歲時就考上了進士,這個年齡的進士是相當罕見的。當然,這只是他當開始展露頭角。

極具政治天賦的他在仕途上一路走得十分順暢,他在江西、福建等地為官期間,清廉公正,注重當地的教育,在書院的建設和推動知識文化的普及,受到了百姓們的敬仰,被譽為教育史上的「孔子第二」,所著的《四書章句集注》還被列為科舉教科書中。

因為他提出來的「理學思想」有助於封建帝皇的統治,就連宋寧宗都慕名聽他講學。所以,可以說他在哲學上的成就幫助了他在政治上的得意。朱熹會在詩中表現悠閒自在、超凡脫俗的情感正是來源於此。

同樣,他陶醉於白雲紅葉,把夜景描寫的宛如白晝,也是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澄澈空靈。「清」、「空」、「澄鮮」等詞也表達了朱熹追求胸懷坦蕩,光明磊落的精神。而這些詞也正是月光明澈的變相表達,使得全詩中處處可見月光,真可謂一代文學大家。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騰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509/1590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