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藝術世界 > 正文

借山,齊白石的山水情

常人只知白石老人花鳥草蟲畫作,妙絕當代;殊不知他的文人式山水畫作,亦是風格獨具,自成一家。

白石老人「五出五歸」,過黃河、渡長江、抵洞庭、攀華岳、上廬山、游陽朔,飽覽大好河山,「搜盡奇峰打草稿」,自然成就韻致風神,「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而「形神俱到」。

此幅作品乍看之下似乎平淡無奇,林間掩映著屋舍,構圖樸素簡略中透漏著雅拙,濃淡對比強烈顯得清新純樸。整體畫作不著一筆於雲天而自顯天高雲淡。重視直觀經驗,注入生活氣息,善於造境。把平凡景物轉化成為不平凡的意象,蘊含濃郁的文人畫風山水意境。

齊白石《芭蕉書屋》

芒鞋難忘安南道,為愛芭蕉非學書。

山嶺猶疑識過客,半春人在畫中居。

余曾游安南,由東興過鐵橋,道旁有蕉數萬株繞其屋。

收入借山圖矣。齊璜並題記。

這件作品的藝術處理很別致:碧色的芭蕉全用淡墨勾畫,讓白描蕉葉占據最大空間,而以凝重的筆線勾畫樓屋,形成以白托黑、以淡托濃的強烈效果。兩座遠山,一施赭紅,一施花青,全用大寫意沒骨法畫出,形簡色艷,近乎符號化。這種畫法與效果,在古今山水畫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畫家的大膽與特立獨行,作品對形式感、現代感的創造性追求,足以令固步自封的畫家們瞠目結舌。

這讓人想起白石老人的詩句:「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

齊白石《綠天野屋》

齊白石一生五次出遊,三次到欽州,有機會遊覽了越南山水。他親眼看到中越一帶山清水秀,野蕉數百株,叢立成林,映得滿天成為綠色世界,人行其中,連影子都變作了綠顏色。

對此絕佳美景念念不忘,屢以此題材作畫,是幀作於1925年的《綠天野屋》便是其一。

此畫構圖布局獨特,一片密密麻麻的芭蕉從近景到中景,包圍著幾間野屋,一直伸延到遠景,與幾座山峰連接,作者將十多年前所見的而在腦海中揮之不去的美好景觀用線和墨巧妙地重現於讀者眼前,美不勝收。

齊白石《煙帆海潮》

望遠眼萋迷,愁心感物齊。

煙深帆影亂,潮長海山低。

客久慈烏意,春來杜宇啼。

蒲團無地著,況有太常妻。白石並題。

《煙帆海潮》是齊白石1922至1925年間的山水作品,畫面上部是對峙的雙峰,右側還可見一座遠山。下方片片帆影聚散不一,橫塗的淡墨和豎抹的水痕營造出煙雨迷離的海面,據胡佩衡稱,此種描繪雨霧的方式為齊白石獨創。

上世紀二十年代,是齊白石藝術變法的關鍵階段,也是他一生中山水畫創作最多的時期。

其山水造景鮮活,構圖奇崛,物象簡少,多勾少皴,著色大膽,具有不同流俗的強烈個人風格。但由於不為保守的藝壇所稱許,畫家倍感寂寞,三十年代以後便很少再作山水。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正廣文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520/1595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