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深圳300米賽格大樓晃動 搖出中國超高樓野蠻生長現況

2021年5月18日,深圳華強北第一高樓賽格廣場大廈發生振動引全網圍觀,目前原因仍待調查,但這一晃,也引發外界對超高層建築安全的關注。中國是全球擁有高層建築物最多的國家,但官方在2020年嚴格限制各地盲目建設「摩天樓」,這為中國的超高層建築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工作人員對賽格大廈檢測。

在官方祭出摩天大樓限高令之後,一座超300米高大樓仍莫名晃動好幾天,留下一堆未解的問號。

2021年5月18日,深圳華強北第一高樓賽格廣場大廈發生振動引全網圍觀,目前原因仍待調查,但這一晃,也引發外界對超高層建築安全的關注。中國是全球擁有高層建築物最多的國家,但官方在2020年嚴格限制各地盲目建設「摩天樓」,這為中國的超高層建築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大廈上下震顫股價應聲掉

樓高75層的深圳華強北路賽格大樓自18日起連三天出現晃動,嚇壞了多位深圳賽格大廈商戶,上千民眾狂奔逃離。相關視頻上網流傳僅一天,19日.20日又接連晃了兩天,大樓管理處再次安排樓內人員應急疏散及撤離。

事後經多家專業機構對賽格大廈的振動、傾斜、沉降等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後認為,該三項指針均遠遠小於規範允許值,專家一致認為賽格大廈沒有傾斜。大廈主體結構及周邊環境也未發現涉及安全異常。20日專家組監測各項檢測數據也正常,並稱大廈主體結構安全。

不過到了21日,封面新聞報導,根據賽格大廈商戶處獲得的一份落款為深圳賽格集團有限公司的通知顯示,為確保賽格大廈檢測工作順利進行,不受外界干擾,賽格集團決定自21日零時起,暫停所有業主、商戶、租戶進出賽格大廈辦公大樓和電子市場,待檢測工作完成後再開放。

樓高75層的深圳地標性建築「賽格大廈」突發劇烈晃動,吸引大批民眾圍觀。

賽格大樓晃動的原因仍待調查,但網絡上出現多種相關猜測和分析。例如有資深工程師稱,很可能是颳風下雨引起共振,導致大樓晃動。一份廣東省應急管理廳的文檔提到,專家研判是風、地鐵運行及溫度三方面因素造成,文檔中還稱賽格大廈因建設時間早,並未安裝阻尼器。

中新經緯報導,阻尼指的是力的衰減和能量的耗散,有緩衝的意思。阻尼器則被認為是「定樓神器」,設置於超高層建築之中,當強風來襲,它可以削減晃動,幫助超高層建築保持樓體穩定和安全。

網上還有人爆料稱,賽格大樓在六、七年前颱風時也晃動過,之後恢復正常。也有人根據賽格廣場內有許多出售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礦機的商家,推測是礦機運行導致樓梯共振。不過有業內人士直言,這只是「段子」。

民眾拔腿狂奔。(視頻截圖)

振動的除了賽格廣場,還有深賽格的股價。19日,深賽格股價低開低走,跌幅一度達7%,截至收盤,收跌4.88%,公司總市值近60億元人民幣。

公開數據顯示,賽格廣場由深圳賽格集團投資興建,於1999年完工,總高355.8米,總建築層79層,地上75層,地下4層,總建築面積達17萬平方米。落成時是深圳第二高樓,後來和高度約384米的地王大廈並列深圳摩天樓的雙子星。直到2011年,441.8米的京基100大廈建成,賽格廣場退居第三。

報導說,隨著經濟發展、人口不斷聚集,土地資源相對稀缺的深圳,開始不斷向「上」生長,高約600米的平安金融中心(現為深圳第一高樓)、春筍大廈等超高層建築近年相繼完工激活。據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CTBUH)統計,深圳市150米以上的建築達297座,僅次於香港的482座,位居全球城市榜第二位。

其中,深圳200米以上建築達104座,300米以上達14座。但深圳的海拔仍在不斷升高,例如在建的龍崗大運中心世茂深港國際中心,曾傳出建設高度將達約700米;華潤湖貝塔最初的設計高度一度傳出達830米,後來又降至500米。

全球超4成高樓都在中國

不只深圳,中國許多大城市也不斷湧現摩天大樓。報導引述CTBUH發布的「2020高層建築年度回顧」顯示,2020年全球建成了106座200米及以上高度的建築,其中中國就完成56座,占比超一半。中國150米以上的建築達到2395座,200米以上建築達823座,300米以上達95座,三項指針均保持全球第一。

超高樓野蠻生長祭限高令

但隨著建築越來越高,外界的反思也開始增加。

近年在企業、政府等相關方出於各自的考量下,產生了修建超高層建築的衝動,但在遍布各個城市一棟棟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背後,居高不下的建設成本和營運、維護成本,不見得理想的租金與售價的回報,以及面臨著消防安全等不可預知的特殊情況挑戰等面向,卻有意無意地被忽略著。

報導引述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宋曄皓表示,在寸土寸金的區域修建超高層建築,可以緩解用地緊張,但對很多土地開發強度沒有那麼大的城市與區域而言,是沒有必要修建超高層的。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撰文稱,高層住宅是高消耗、高成本、高碳排的建築形態。在建造環節,高層住宅需要消耗更多的建材,由於交通、消防和結構造成較低的建築實際使用面積率;在運行和維護環節,電梯、保溫、照明的能耗更高,設備更新的難度更大;在拆除環節,其成本、難度和廢物產出量也很高。

從全生命周期的綠色低碳效應和財務成本分析,高層住宅是高消耗、高碳排放,高建造、高使用與維護成本高的建築形態。研究表明,與多層住宅相比,高層住宅的建設成本要高出50%到100%。

俯瞰深圳市福田區的賽格大廈。

抗震消防審查應與城市匹配

住建部、國家發改委在2020年4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與建築風貌管理的通知」,嚴格限制各地盲目規劃建設超高層「摩天樓」,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築,各地因特殊情況確需建設的,應進行消防、抗震、節能等專項論證和嚴格審查,審查通過後還需上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覆核,未通過論證、審查或覆核的不得建設。

這項通知被認為是官方為抑制各地對修建高層建築物的狂熱而下達。通知還稱,要按照「建築設計防火規範」,嚴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築,確需建設的,由省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結合消防等專題論證進行建築方案審查,並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備案。

各地新建100米以上建築應充分論證、集中布局,嚴格運行超限高層建築工程抗震設防審批制度,與城市規模、空間尺度相適宜,與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中小城市要嚴格控制新建超高層建築,縣城住宅要以多層為主。

賽格大廈在出現晃動後,電子市場關閉。(中新社)

對於該政策的影響,報導引述CTBUH指出,2018年至2019年間,中國200米以上建築從92座減少到57座,產量已出現較大幅度地下降。若結合十年來達到的峰值,2016年發布針對「過大、異種和怪誕」建築物的政策,以及地方政府出台的限高措施和遏制債務支出的協同努力等來看,中國超高層建築建設的進程可能因此減緩。

事實上,過去兩年已有多個規劃中的超高層建築被「削高」。報導說,中海地產曾計劃在成都修建一座677米的超高層建築,但今年5月在北京通過超限審查,最終建築高度為488.9米。寶能集團在瀋陽打造的寶能GFC,計劃是興建568米的東北第一高樓,但在2020年4月底被降至500米。

深圳賽格大廈搖晃原因仍待核查。

今年3月底,住建部又發布了「關於加強縣城綠色低碳建設的通知(徵求意見稿)」,限制縣城居住建築高度。縣城新建住宅以6層為主,6層及以下住宅占比應不低於75%。縣城新建住宅最高不超過18層。確需建設18層以上居住建築的,應嚴格充分論證,並加強消防應急、市政配套設施等建設。

至於效果如何,報導引述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這類政策能約束高層建築的開發,而縣城綠色生態、基礎設施建設和住宅建築規劃等也應進行更好地協調。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525/1597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