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知鴉:「性侵養女」的鮑毓明都回來了,羅翔卻離開了

羅翔的離開,並不是羅翔的悲哀,而是社會的悲哀。真正可悲的事,並不是羅翔告別了公眾,而是公眾告別了他。

羅翔離開了微博,對他而言或許是解脫,對社會而言卻是損失。

2021年6月9日,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刑法老師羅翔第二次登頂熱搜,熱搜標題為「衣衫襤褸的老太太26歲的羅翔」。

這是由於在最近播出的一檔人文訪談類節目《我的青銅時代》中,羅翔談到了自己26歲時的故事。

2003年,羅翔在北京雙安商場遇到了一個老太太。老人說自己是從北京西站一路走來(約15公里),為了尋找一家法律援助中心。

羅翔聞言,對老人說「我搭計程車帶你過去」。老人「撲通」一下就給他跪下了。

這件事給了羅翔極大震撼。

上車後,羅翔猶豫再三,沒有詢問老人是因為什麼案子發愁——

他擔心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6月9日的微博熱搜頁面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羅翔在訪談節目《我的青銅時代》中的講述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的確,這件事最終沒有給羅翔帶來現實上的麻煩,卻讓他內疚、羞愧、自責了18年。

正是因為這件事,羅翔意識到:

「真正的知識要從書本走向現實,真正的法律並不僅僅是抽象的邏輯,而是每一個人鮮活的故事,公平和正義不僅僅要在書上得到體現,更重要的是要在每個個案中得到迴響。」

相信任何有心智和良知的人,聽到羅翔的這段故事和他的反思都會深受感動。

然而,事實是,很多人確實被感動和啟迪了,但還有不少人開始了對羅翔的嘲笑、謾罵、侮辱。

這些對羅翔的攻擊,無一例外都沒有從故事和道理本身入手,幾乎全是針對羅翔簡單粗暴的人身侮辱。

6月24日,羅翔的名字再一次登上了熱搜,這次標題是「被羅翔的三觀驚艷到了」。

6月24日的微博熱搜頁面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標題的出發點是善意的,很多人找到了羅翔過去的視頻和言論,稱讚羅翔的睿智。

可很快,畫風反轉,又出現了大量對羅翔的人身攻擊。

從6月初開始,曾陷入「性侵養女案」的鮑毓明就開始在微博上對羅翔瘋狂攻擊。

他連續謾罵了將近一個月,還質疑了羅翔的專業能力、質疑了羅翔在上課時講的一些段子,並要求羅翔對以前提到他的性侵案道歉等。

鮑毓明指責羅翔的眾多微博之一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羅翔儼然站在了新一輪價值觀分裂的風暴中心。

有人捍衛他和他的言論,也有人加入攻擊他的行列。

不過,當這一切發生的時候,羅翔卻早已離開微博這一平台——畢竟羅翔被罵上熱搜,已然不是第一次。

早在2020年9月8日,羅翔就因摘抄了一句書上的話而經受了無妄之災。

當時他在微博上寫道:

「要珍惜德行,卻不要成為榮譽的奴隸,因為前者是永恆的,後者卻很快會消失。P157(自省中)」

羅翔當時的微博原文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結果恰逢當天鍾南山獲獎,致使某些網友認為羅翔在旁敲側擊地嘲諷,於是開始謾罵和侮辱,結果導致羅翔永久性停止更新微博。

現在,羅翔直接將微博設置為半年可見。由於這半年內,羅翔再沒發過微博,所以看上去像是將微博清空了。

6月26日,羅翔在自己的公眾號「羅翔說刑法」上發表了一篇名為《祝各位同學一路平安》的文章。

文章中,他解釋了自己的微博設置,並意味深長地寫道:

「所謂聲譽,最重要的是你最愛之人的評價,那些願意和你建立真實的關係之人的評價。如果他們給你打了一個大大的差評,那麼你獲得的無數讚譽也毫無意義。」

可以看出,羅翔已經看開了、放下了,並已決定離開。

他沒有反駁微博上攻擊他的任何話語,只是無聲地走開了,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正如他曾在《十三邀》中所說:

「每一個舞台一定有每一個舞台背後厚重的意義。但這背後厚重的意義又不要過於高估,以至於你留戀這個舞台。在這個舞台中,你做好這個舞台所賦予你的一些你想去做的事情。有一天,別人說,夠了,下去。那你就下去就好了。」

羅翔在訪談節目《十三邀》中表達的態度圖片來源:騰訊視頻

羅翔踐行了這一點。

他從舞台上走下去——但並不是落寞地走下去,而是驕傲地走了下去。

對他來說,這只是一個選擇。但對於社會而言,這卻是可悲的。

讓他下去的人,是那些從未真正聆聽過他的人,也是最需要聆聽他的人。

幾乎所有質疑他、侮辱他、貶低他的人,都只是在留言區寫下了一個個不堪入目的詞彙。不存在邏輯上的思辨,也沒有學理上的探討。

他們質疑羅翔的書摘是旁敲側擊,卻看不到羅翔每天都在閱讀書籍、發出書摘;

他們質疑羅翔講述的老太太故事是抄襲,卻不知他們指責羅翔抄襲的那篇文章就是羅翔本人寫的;

對此,他們沒有道歉,只是繼續尋覓著蛛絲馬跡來潑髒水,找不到證據就直接扣帽子來進行人身攻擊。

比如指責羅翔的鮑毓明,他自己還未從「養女風波」中掙脫出來。

雖然法院最終給出了「性侵不成立」的判斷,但仍證實了鮑毓明曾以「收養」的名義與之發生性關係。就算他沒有法律責任,其行為也完全違背了一般的倫理道德。

另外,由於其行為違反了律師執業管理有關法律法規,鮑毓明還被吊銷了律師執照,並被驅逐出境。

此種情況下,他不僅重回微博,還賊喊捉賊地讓羅翔道歉。

這完全不合理,羅翔在評論鮑毓明案件時並沒有提到他的名字,也特別在評論案件前加上了「如果案情屬實」的聲明。

羅翔評價鮑毓明案件的視頻截圖視頻截圖來源:騰訊視頻

這些在鮑毓明眼中被刪去了,同樣的證據也被那些辱罵羅翔的網絡噴子無視。

他們只是享受圍攻一個公眾人物的過程,而越是正直、淵博、智慧的人物,他們噴起來就越有快感,好像這樣就顯得自己格外的正直、淵博和智慧。

羅翔對此很清楚,他曾聊過網絡噴子和鍵盤俠的現象。

他說,因為網絡的匿名性常常使得人性中最幽暗的情緒被成倍釋放,人們會「放縱自己好辯的天性」,也會「放縱自己無知的熱情」。

羅翔講網絡噴子現象的視頻截圖視頻截圖來源:騰訊視頻

正是這種天性和熱情,讓野蠻和愚昧占了上風,直到羅翔那些最人性的話語,也被隨意誤讀、曲解,成為反人性的內容。

羅翔在一次課中探討了在危難的情況下吃熊貓犯不犯法的問題。

他要討論的問題明明是國寶與人的生命哪個更重要,卻被反對他的人生生解讀為鼓勵人們殺國寶,還有人非要去討論為什麼吃樹皮也能活,卻要吃國寶。

羅翔在《十三邀》中反思自己對自己的欺騙,對他人的欺騙,卻被鮑毓明歪曲成羅翔說自己是騙子。

於是,羅翔的真誠變成了虛偽,他的睿智變成了欺騙,對正義的呼喚變成了邪惡的託詞。

結果是,鮑毓明回來了,羅翔離開了。

兩千多年前蘇格拉底所遭遇的多數人的暴政,在今天的微博上依然一遍遍上演著。

羅翔這樣像蘇格拉底一樣的「牛虻」們,被一個個驅逐出了城邦,因為他們都犯有「毒害青年」的罪行。

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在1787年繪製的《蘇格拉底之死》,法國大革命在一年半以後爆發,那是另一場多數人的暴政。

圖片來源:Wikipedia

蘇格拉底被雅典人投票處死之後,雅典發生了什麼?

雅典人不再相信理性,不相信智者,智者也不再相信大眾。

蘇格拉底的愛徒柏拉圖後來一門心思要把大眾歸為社會的底層,想要建立一套標準,讓最聰明的貴族領導社會。後來,柏拉圖跑去敘拉古輔佐暴君。

柏拉圖的弟子亞里士多德踐行了柏拉圖「哲人王」的想像,教導了野心勃勃的亞歷山大大帝,後者在不久後攻占了雅典。

雅典從此衰落。

理性和智慧就像最難培育的花朵。想要培育好它們,需要成百上千個羅翔這樣的人,十分不易。但想要毀掉它,卻易如反掌。

正如羅翔所說,人們總是高看自己,貶低他人。

摧毀一個智者,也許只需要人們的一點點誤解和自以為是。可造就一個智者,卻需要長年累月保持謙遜和一刻不停的反思。

羅翔是一個教刑法學的教師,卻也不僅僅是一個教刑法的教師。他始終都在透過刑法喚醒人們的良知、理性和勇敢。

他說:

「司法的作用不是讓它變得更加剛硬,而是要用道德上的潤滑劑讓法律變得柔軟。」

他說:

「要用良知去駕馭我們之所學,而不要因所學蒙蔽我們的良知。」

他還說:

「我們雖然看不到正義,但不代表正義這個概念不存在,它依然是我們前進的方向。我們所有法律人為什麼要追求公平正義,因為正義是客觀存在的,它不斷挑動著我們的心弦,讓我們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這就叫做正義。」

羅翔始終對自己的學生們說,要站在一般人的道德直覺上看待法律,告誡學生不要成為「法律機器人」。

在他走紅的幾年中,他點亮了許許多多的心靈。

他衷心希望人們能夠追尋法治之光,並藉由這束光芒走向更加寬廣的未來。

羅翔在厚大法考上講課說的金句圖片來源:網易

可如今,社會給了他什麼呢?

羅翔的離開,並不是羅翔的悲哀,而是社會的悲哀。

一個不能容下羅翔的社會,只會接納更多的鮑毓明。

蘇格拉底說,他只是雅典城邦的一個牛虻,只是不斷地喚醒、說明和指責。

一個社會需要這樣的牛虻,才不至於犯錯而不自知。一旦失去了這樣的牛虻,社會只會一睡不醒。

也許,真正可悲的事,並不是羅翔告別了公眾,而是公眾告別了他。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知鴉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702/1613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