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生態 > 正文

北緯40度魔咒出現了?4個大國無一倖免

很少有人留意到,本次極端天氣受災地區,主要集中在北緯40度一線。不僅有北京、紐約,華盛頓、東京、巴黎也在這條緯線上下。這條緯線,串起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城市。

水漫金山,滿目瘡痍,是非洲嗎?

你一定想不到,這是德國。

近日受極端天氣影響,德國等西歐國家正遭遇千年一遇的大洪水。德國總理默克爾視察災情時,直呼德語字典中已找不到詞來形容。

就在不久前,日本熱海因連日降雨,爆發大規模土石流,逼停了新幹線。

眾所周知,德國、日本以過硬的基建水平、專業的救災能力聞名於世。老天爺這次是有多不開心,才讓這兩個國家丟了臉面?

德國、日本尚且如此,美國紐約的手足無措,就不足為奇了。

北京也遇到了強降雨。出現市民在「水簾洞」中穿行的危險場面。

很少有人留意到,本次極端天氣受災地區,主要集中在北緯40度一線。不僅有北京、紐約,華盛頓、東京、巴黎也在這條緯線上下。這條緯線,串起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城市。

圖源:紐約華人資訊網

與德國洪澇區相同的緯度,內蒙古呼倫貝爾兩處水庫剛剛決堤。目前無人員傷亡,但有超過16000人受災。

幾個大國同時遭災,環球同此「涼熱」背後,誰在背後下這盤大棋?

德國洪水滔天。倘若不是有圖有真相,這話連鬼都不信!

萊茵河有了錢塘潮的即視感

畢竟,德國的城建體系一直是個神話。

每當中國城市淪為「威尼斯」,國人總忍不住羨慕青島的不淹傳奇,正是德國人留下的手筆。

德國在百年前殖民「改造」了青島,怎麼百年後淹了自己?而且場面極其慘烈。

據不完全統計,這次「世紀洪災」在德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國已造成超過200人死亡,超過1300人失聯。德國總理默克爾視察時,直呼德語字典中已找不到詞來形容災區的場面。

地球知識局指出,這次受災的西歐諸國是溫帶海洋性氣候的代表性地區,該氣候特點是全球溫度溫和,全年降水均勻,年際之間的降水差距不大,發生極端天氣的概率不高。

不過,就是因為德國早已習慣了這樣的溫柔氣候,對暴雨洪澇認識不足,平時幾乎不設防。

暴雨發生前的兩三天,德國氣象局就精準預測出雨量,然而災難還是發生了。

暴雨洪災前,德國已下了連續20多天的小雨,土壤含水量早已飽和,為後續洪災引發的地質災害埋下了伏筆。

萊茵河流域又是歐洲海拔最低的地區,風調雨順時是良田沃野,一旦降水過大,周圍丘陵和山地的洪水就會在低處匯集,真正「大水漫灌」。

大家可以對比聯想一下長江中下游地區。區別是中國人習慣了與水鬥,但西歐對這個量級的雨洪,明顯hold不住。

圖源:中國氣象愛好者

「中國氣象愛好者」微博上指出:幾天前的「7.12暴雨」,北京最大雨強超過100毫米,最大24小時點雨量超過250毫米,累計雨量超過400毫米。本次德國強降雨,無論是暴雨面積、最大雨量,還是雨強數據,在北京面前都不叫事。

說白了,德國「千年一遇」放在中國都算不上極端天氣。

正是這個原因,中國人對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最能感同身受。中歐應該早日聯手,扛起應對氣候變化的大國責任。

全球化時代,沒有哪個國家可以成為「自然的寵兒」。從這個意義上,幫別人就是幫自己。

與德國相比,幅員遼闊的美國面對的極端天氣就更複雜一些,同時出現西部「火熱」、東部「水深」的詭異局面。

我前陣寫過美國西北部遭遇的極端高溫天氣,波音、星巴克的發源地西雅圖(緯度相當於東北名城鶴崗),41度的高溫也打破了建城以來的最高紀錄,這在19世紀有氣象記錄以來就從未有過。

當地媒體直呼「千年一遇」!(怎麼到處都是「千年一遇」?)

圖源:中國氣象愛好者

對美國西北、加拿大西南這一片地區來說,溫帶海洋氣候平日裡別提有多舒爽,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正常年份夏天最熱的時節也就25度上下,當地很多人不知道空調為何物。

我當時還預測,高溫天氣會加劇加州的山火,那個地方的山火從去年開始就沒消停過。果不其然……

圖源:美國氣象局

西海岸的山火煙霧被高空空氣攜帶,在西風作用下飄到東海岸。不過千里之外的紐約,卻是另一番景象。

國際大都市紐約證明了,火星般的顏色不只是北京的專利。而且「屋漏偏逢連夜雨」,真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圖源:紐約華人資訊網

即將就任的紐約新市長埃里克·亞當斯呼籲:「這不能是紐約。」

可,這就是紐約。

負責營運地鐵的紐約交通運輸公司臨時總裁薩拉·范伯格發推表示:「排水系統運轉得非常好。工作人員一如既往,努力、快速地工作,做得很好。」

圖源:紐約華人資訊網

Well done?我默默回看了一下紐約的圖片和視頻。

東邊「水深」,西邊「火熱」,美國人民的心情一定很複雜。

蝴蝶效應往往是強大和超出預料的。亞馬遜雨林里一隻蝴蝶煽動翅膀能掀起菲律賓的龍捲風?

這次紐約、北京的暴雨,美國西海岸的高溫,日本的土石流,德國的洪澇,背後的元兇只有一個。

細心的朋友應該發現了,這次受災的地區集中在北緯40度左右,德國部分地區在北緯40-50度之間。

這個緯度帶盛行西風,也叫中緯西風帶。

中國、美國、德國看似相隔萬里,如果以北極視角看,大家都在一個環上。

圖源:知乎網友「漠北」

西風顧名思義,本該從西往東吹。但今年的西風在太平洋東岸突然變成南北向,把原本位於夏威夷的副熱帶高壓逼到了美加兩國西海岸。於是乾熱空氣在美國西北部下沉,形成了一個極熱天罩,導致了極端高溫天氣。

西風帶本來是一個「環」,一個地方出現紊亂,影響會傳導到「環」上的其它部分。具體在中國的表現就是西部和北方降水增多,事實也印證了這點。

除了西風紊亂,副高同樣不安分。

原本該老實待在中東沙漠的副高,居然北漂到莫斯科。這不僅讓俄最大的兩座城市莫斯科、聖彼得堡的溫度相互超越、共創新高,還刷新了俄羅斯乃至整個北極圈的高溫紀錄。

北半球主要地區的天氣受副高與西風帶的共同影響,在溫度差和風力的作用下,形成氣溫和降水的變化。

氣象模型中的一環套一環,今年的實際情況卻是七零八碎像花瓣。

可見環球同此涼熱,無人是一座孤島。

美國的極端天氣,中國無法獨善其身。因為極端天氣引發大豆、玉米減產,美國是這兩大作物的最大生產國,中國是最大進口國,有漲價的壓力。

德國的極端天氣,看上去與中國關係不大。不過別忘了,今年是德國的大選年。

還記得2002年,格哈特·施洛德趁著競選對手在度假,搶先穿著橡膠靴在易北河邊的泥濘路上跋涉嗎。這張廣為傳播的照片,被認為是助他當年勝選的一個重要因素。

這次洪災,幾乎德國所有準備參選的政治勢力都去現場視察。德國一主串流媒體發表社論稱「天氣是政治性的」!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地球正面臨氣候臨界點。在人類的影響下,地球氣候系統正從「緩慢」量變轉為「激烈」質變。

臨界點有兩個特點尤其值得警惕。

一是不可逆性:一旦觸發臨界點,系統不會再是原有的狀態。

二是難預測性:這是最危險的,儘管人們知道會來臨,卻無法準確計算出臨界點到來的準確時間。

目前自然雜誌已經識別出北美山火、亞馬遜乾旱、北極融冰等9個氣候臨界點。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智谷趨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721/1621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