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數據:中國經濟全面左轉 國企奪走成果 國進民退

時事評論員方原表示,數據同比增長亮麗,主要是借力於去年近乎清零的基礎,並非結構性優化後的結果。他指出,中國近年大規模進行國進民退,令國有經濟的規模壯大,但實質價值並沒有壯大。由於民企萎縮,導致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2021年8月24日,上海一棟商業辦公樓上,顯示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數的電子廣告牌。

在新冠疫情爆發後,中國政府公布的經濟數據都不斷強調「規模以上企業」的利潤大幅上升。但有經濟學者認為,所謂規模以上企業就是國企和央企,這說明在國進民退政策大方向下,大部分利潤都被國企奪去;而民營經濟在受到連番打壓下,經營前景越來越困難。

中國統計局周五(8月27日)公布多項經濟數據,其中1至7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加57.3%。7月份的數字雖然創去年11月以來最慢的增速,但也按年升16.4%。

中國經濟反彈告終經濟學者:「從滯脹進入衰退」

中國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形容,中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工業生產整體穩定,企業經營狀況持續改善,利潤保持平穩增長。

2021年8月27日,工人在江蘇省連雲港的一家工廠焊接貨櫃。

學者: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只由國企帶動

中國金融學者司令對本台表示,中國在胡、溫時代受惠於中美貿易增長,帶動中國經濟每年增速達到雙位數。但在2019年中美爆發貿易戰後,美國仍是中國的第二大出口國,從中國對美的外貿數據顯示,增長是近十年最低,外貿和消費帶動經濟增長的力度已減弱。

司令表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呈現雙位數增長,國有控股企業占比重最高,反觀雇用了全國七至八成勞工的民營企業,實現利潤增長不算可觀,顯示這種增長只是在官方帶動和指導下的效果。

司令:」為什麼說這樣的增長是假的增長呢?因為中國政府自己也承認,國有企業的增長102%,其他股份制企業和外國企業增長最高也只是62%,都表明中國這個增長只是由國有企業單獨撐起來,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其實,說明增長是由中國政府主導,用投資拉動,而不是用消費和進出口拉動。雖然說美國仍然是中國的第二大出口國和市場,但已今非昔比,明升暗降是中國公布的整個數據中給我的最大感受。」

至於反映較多民營企業的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在七月分按月下降1個百分點,至50.3,為2020年5月以來最低,也低過市場預期,顯示私營企業對前景的樂觀程度正在下降。

學者:數據反映中國國進民退經濟全面向左轉

司令表示,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利潤增長減少,一方面與疫情有關,但也與中國近年內循環以及國進民退等經濟政策有關。

2021年8月16日,湖北省武漢市,一名員工在檢查格力工廠控制器生產線上的電路板。(路透社

司令:」工業企業確實很容易發生國進民退的現象,而且中國現在在政治上由習近平主導,實現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並重,全面向左轉的趨勢。從經貿政策上來說,中國對於外資的全面歧視導致結果是上半年工業利潤上,外商占的貢獻率越來越低;民營企業更不用說,民營企業曾經占到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給中國創造5000多萬的就業崗位,現在來說會進一步萎縮,也是國進民退最深刻的例子。」

評論員:中國依靠建築支撐增長推高對大宗商品的需求

時事評論員方原表示,數據同比增長亮麗,主要是借力於去年近乎清零的基礎,並非結構性優化後的結果。他指出,中國近年大規模進行國進民退,令國有經濟的規模壯大,但實質價值並沒有壯大。由於民企萎縮,導致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他表示,大宗商品的價格高企是由多個因素造成,亦與中國政府依靠建設帶動經濟增長有關。

方原:「(大宗商品)價格高企與疫情中斷國際物流有好大關係,與中國的爆發性開工建設,政府帶動拉動,令需求增加,也有一定關係;供不應求,同時與中國的人工成本上升有關,拉高了大宗商品的價格。這也是中國經濟形態所決定,就是對大宗商品需求非常旺盛,以這個支撐經濟發展。」

方原指出,官方今年提出要靈活就業,也顯示隱性失業人口非常大,情況值得關注。

台灣經濟學家吳嘉隆也表示,難以從官方的數據評估中國經濟的真實情況,建議對比用電量、鐵路運輸量和銀行貸款等數據,更能反映中國實際的經濟狀況。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829/1639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