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導演的電視劇《北轍南轅》劇終了。
這部劇有很多光環:
馮氏電影的製作班底,對傳統電視劇堪比降維打擊;實力派和老戲骨們(宋丹丹、劉曉慶、朱時茂、黃渤)的飆戲著實養眼;以及充滿反諷和幽默的台詞......
當然,最引人矚目的是這部劇主打「都市女性群像」。
五個身份截然不同的女性,在偌大的北京城上演自己的愛恨糾葛,順便實現事業晉升和逆襲,妥妥的「大女主」劇情。
遺憾的是,所謂的大女主,險些毀了這一屋子的女演員。
01
是職業女性,
還是酒場大颯蜜?
馮小剛對職業女性的想像力,凝結在一場「酒局」里。
王珞丹飾演的女霸總,剛入席就給身旁的兩位男老闆,上演了一出「拎壺沖」。
談笑風生,爽朗幽默。
是馮氏意淫里喜愛的「大颯蜜」性格。
男人拍手的拍手,起鬨的起鬨,期待著下一位女士的舉杯。
觥籌交錯間,飾演女白領的金晨站了起來。
同樣是「拎壺沖」,雖沒王珞丹那麼豪邁,卻也拿捏分寸,不至於喧賓奪主。
矜持又灑脫的她,恰恰是酒場男士最喜歡的姑娘。
於是,公關公司老總張紹剛拋出橄欖枝。
毫無工作經驗的金晨,就這麼稀里糊塗地被招入麾下。
不久後,第二場酒局。
知名經紀人宋丹丹,正面對壘張紹剛。
這邊倆人正為旗下明星撕番位一事吵得不可開交。
那邊金晨做小伏低將酒斟滿,敬了宋丹丹一壺。
接著,毫無公關經驗的她,展開了遊說。
三言兩語,力挽狂瀾,聽得宋丹丹一愣一愣。
兩家公司協調良久都無果的公關危機,就這樣被金晨的一張嘴和一壺酒給解決了。
當晚,張紹剛便給了績效獎勵。
微信到帳,兩萬元。
這兩場酒局的群戲,可謂精緻。
人物氣場拉滿,台詞妙語連珠,演員演的嗨,觀眾看得爽。
只可惜,不真實。
尤其是對職業女性的刻畫。
輕浮、扁平、江湖。
在馮導的視野里,女霸總擅投資,堪比女版巴菲特。
可劇中幾乎沒有展示,她是如何在金融領域混出名堂的。
也沒有解釋,大學肄業是怎麼跨進學歷鄙視鏈極高的投行門檻的。
更沒有描述,她是如何在兩年內,幫閨蜜炒股實現200%的收益的。
張坤葛蘭看了,都自愧不如。
女公關的職業晉升,更是誇張。
現實中考驗公關的,不僅是酒力。
還有對利弊的權衡,資源的置換,這其中藏著多少博弈和交涉。
豈是一壺酒就可解決的?
觀眾想看的,是在男性占主導的職業領域,女性是如何通過頭腦和努力(而非拎壺沖)實現破局的。
可這些,都被馮導忽略了。
最終只剩下淺薄的意淫:女性職業者的上升途徑的充分必要條件,就是喝酒。
這種傲慢的偏見,讓我想起蘿拉·穆爾維提出的「凝視」。
何為凝視?
答:男人在欲望動力之下,投向女人的欲望觀看。
在男性的視角里,無論是女霸總還是女公關,她們的能力和素養都被選擇性遮蔽掉了。
留下的只有香艷和矜持,討好與諂媚。
你想成為什麼不重要,男人想讓你成為什麼才重要。
這種物化女性的現象,如同GQ所描述的那樣:
「沒有姑娘的飯局,還能叫吃飯嗎?」
02
是全職主婦,
還是換殼顧佳?
馮小剛對全職主婦的刻畫,讓人頻頻出戲。
啜妮飾演的全職媽媽,在我看來是行走的「母嬰號選題製造機」。
老公是會計事務所合伙人,北師大畢業的她成為全職主婦。
高知女性為何淪落至此?女性成長選題+1。
一家人的住房是大平層,京城CBD景觀盡收眼底。
人前光鮮卻因房貸撓頭,中產焦慮選題+1。
她還面臨孩子上學、二胎撫養、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輔導等問題。
雞娃教育選題+1。
老公公司出現了堪比林有有的下屬,是否想起《三十而已》的顧佳?
婚姻危機選題+1。
結婚生子工作養家帶娃婚姻危機職場困境......
女性一生可能會遇到的所有災難,都被粗暴地濃縮在這個角色上。
你以為這是一桌滿漢全席,馮導卻上了一盆狗血。
明明住在大平層里,卻拿不出30萬存款創業。
妻子要擠時間寫網文,陰差陽錯賺了20萬。
為了引發婚姻危機,強行安插了小三工具人。
全家都在哭窮,住的卻是千萬豪宅。
女性痛點雨露均沾的結果,就是人物特別假大空。
根本經不起推敲。
觀眾真正的共鳴是什麼?
女性在家庭中的勞動,是如何被免費化的?
成為家庭主婦之後,她們是否應獲得應有的補償?
失去經濟基礎的她們,該在婚姻中如何自處?
想要回歸職場的家庭主婦,要如何重建自我的身份認同?
這些現實問題,都被馮導用浮華的中產幻夢掩蓋了。
這是有錢人的煩惱,絕非全職主婦的煩惱。
03
婆媳關係,
是和解,還是被馴化?
女霸總曾經有過一段婚姻史。
老公是個媽寶男,婆媳關係十分緊張。
緊張到什麼程度?
婚姻期間,婆婆會給老公物色相親對象。
意外的是,離婚多年,王珞丹對公公婆婆很好。
公公突然住院,婆婆先把前兒媳婦找來,王珞丹在醫院跑上跑下,安頓好了一切。
女霸總為何如此盡心?
女霸總卻語出驚人。
當年生孩子難產,醫生問保大人還是保小孩。
婆婆說保大人,這話讓自己記一輩子。
從醫學倫理講,醫生絕不會問這種問題。
這屬於編劇事故。
從人物動機說,這也不像行事果決的現代女性說出來的話。
可在馮小剛的期待里,一切都是那麼順理成章。
哪怕你是京圈大颯蜜,哪怕你在投行叱吒風雲,你依舊要在婆媳關係中感恩戴德。
婆媳關係的本質,是父權對女性的壓抑。
女霸總反抗過,也掙脫出來了,可最終卻礙於情面繼續盡孝,最終完成屈服。
是不是想起了《都挺好》裡的蘇明玉?
從小活在男尊女卑陰影下的她,終於在成年後打了一手逆襲牌。
本以為她可以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繼續向前走。
不料蘇大強被寫成老年痴呆,最終父女二人握手言和。
看似和解,實則是被馴化。
無論是女霸總還是蘇明玉,她們妥協的過程,都讓我想起福柯的《規訓與懲罰》。
在現代女性劇中,雖然從前重男輕女和婆媳之爭的戲碼早就沒了,但父權卻以更隱秘的形式存在著。
劇中女性的自強獨立,被視作離經叛道。
只有她們柔軟和順從,才會被歌頌為美好品格。
這到底是誰的期待?
又是誰在蓄意規訓?
04
閨蜜友誼,
包養,還是被包養?
電視劇講的是五個身份各異的女性成為閨蜜,合夥開餐廳的故事。
說是合夥創業,不妨說是女霸總做慈善。
閨蜜隋源出的30萬,是霸總幫自己炒股得來的。
藍盈盈一分錢沒有,但女霸總願意替她墊錢,還說「賺了算你的,虧了算我的」。
不同階層的女性,就這樣被金錢邏輯粗暴地牽連在一起。
雖然主打創業主線,但除了隋源在親力親為,其他姐妹基本都是過來瞧一眼,帶人吃頓飯,喝個下午茶。
此般走馬觀花,看不到一絲女性合伙人創業歷程的艱辛。
是不是又有種熟悉的感覺?
《小時代》的顧里,《歡樂頌》的安迪,《我的前半生》的唐晶......
她們都熱衷於對閨蜜進行無差別扶貧。
每逢看到被閨蜜寵愛的橋段,挺一言難盡的。
誰也無法掩蓋,這種友誼是流水線批量生產的文化商品。
空洞浮誇,毫無靈魂。
在這些人物里,我幾乎看不到女性之間的守望相助和尊重平等。
看到的只有包養和被包養的關係。
更可笑的是,每次扶貧後,處於金字塔階層的閨蜜,還要對凡間的閨蜜好一頓價值觀輸出:
女人要自強,要獨立,要巴拉巴拉。
充斥著精英人群對平民高高在上的說教和憐憫。
所以我受不了女霸總撒錢的態度,也受不了曲筱綃對樊勝美步步為營的輕蔑,更受不了唐晶和羅子君的關係,最終落入搶男人的俗套。
這真的是女性的友誼嗎?
現實中不是沒有原型,比如SHE。
出道至今,三姐妹優勢互補,相互尊重。
成名時錦上添花,危機時雪中送炭。
這才是經得起推敲和風雨的女性互助。
它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你來我往。
絕非粗暴的施捨和廉價的同情。
05
大女主?
資本營造的幻夢。
戴錦華,曾研究過眾多女性作家的小說。
她發現文本里的女性命運往往有兩條路。
要麼她如花木蘭般披掛上陣,殺敵立功,請賞封爵,冒充男性角色進入秩序。
要麼她解甲還鄉,穿我舊時裙,著我舊時裳,成為某人妻,一如楊門女將的雌伏。
否則,在這兩條路之外,女性便只能是零。是混沌、無名、無意義、無稱謂、無身份,莫名所生所死之義。
試想下我們看過的大女主,或許也是如此。
《我的前半生》,羅子君。
一個從未工作過的家庭主婦,在離婚後短暫地做了便利店和商場銷售後,果斷投身准入門檻極高的諮詢行業,然後扶搖直上、披荊斬棘。
看似是家庭主婦的逆襲,可一路上不是閨蜜老公賀函為其清除障礙,就是前夫哥暗中相助,最終在男性主導的秩序中如魚得水。
《歡樂頌》的安迪,通篇強調她是華爾街新貴。
可一旦涉及到專業,分分鐘就露怯了。
比如揚言要做空包氏集團這段:
我開始做你對家,你做空我做多,保證讓你第一小時虧1千萬,第二小時虧2千萬,第三個小時4千萬遞增。
專業人士分析說,口嗨的後果,是做好虧完500億美金的準備。
《三十而已》,顧佳。
用盡力氣鋪墊她的高情商和高智商。
結果一到太太團,開始拉胯。
每天和一群富太太們做手工、烤蛋糕、品純水。
那矯揉造作的勁兒,儼然一群不干正事只會打牌的民國姨太太。
削尖了頭也要混入Old Money圈層,仰仗夫家財富衣食無憂,難道就是現代女性的使命?
主打女性成長的角色,要麼像羅子君那樣淪為典型瑪麗蘇,要麼如安迪般莫名其妙地傲視群雄,要麼是輔佐丈夫擔任賢內助的顧佳。
輕而易舉的成功,沒有緣由的出眾,心甘情願的犧牲.......
寫到這,我又想起波伏娃說的話。
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
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
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這話,放在馮小剛的《北轍南轅》裡分析,值得細品。
一群從未下凡的女孩兒,打著獨立和覺醒的旗號,開始徒有其表的狂歡,最終陷入漫長的沉淪。
沒有人知道,她們的財富從何而來。
只是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記了價格。
大女主爽劇,愈發成為資本的財富密碼。
只有人物足夠浮誇,才能製造矛盾、引發爭議,進而保證收視率,廣告也最大限度得到曝光。
眾聲喧譁間,努力的女演員因角色浮誇得不償失,女性真正的訴求也沒有被看到?
滿嘴的女性獨立,說到底還是一樁生意。
身為觀眾的我們,一邊被洗腦,一邊幫資本數錢。
呵~
馮導的狂歡,毀了一屋子女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