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黃偉俐:馬雲的「十宗罪」 引發深思

作者:
不要「逢中必反」,習總書記跟中共領導人們或許不是很聰明,但也「不是笨蛋」。在這次疫情中質疑中共無法控制疫情擴散的人,竟跟質疑台灣可能隱藏疫情的人一樣,都是過度的懷疑論者。中共以前用路條、糧票、小區來控制人民,講到封鎖他們遠比其他國家擅長的太多太多;再加上可以不顧人權的封住大門、無所不在的AI監視,他們真的有做到控制疫情擴散。「逢中必反」是盲目的,也是沒有必要的,就跟「逢中必軟」一樣。

中共在今(2021)年度的北戴河會議中定調要對社會財富進行「共同富裕」、「三次分配」,引發重搞「殺富」、公開搶奪民間資產的聯想。在這兩年來對阿里巴巴等電商平台的種種舉措、監管,已經不僅讓中國網絡巨擘騰訊在這半年內蒸發10兆新台幣、相當於七個鴻海的市值,騰訊更在8月18日宣布,將再投入(捐獻)新台幣約兩千多億,啟動「共同富裕專項計劃」。

「共同富裕」、「三次分配」是一種政治鬥爭的工具,但是對電商平台的監管,卻是著眼其在社會經濟上的重大影響,對付阿里巴巴、騰訊、美團、滴滴出行只是一石兩鳥罷了。在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特別提到了「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在12月14日出現了下面一段影片,其詳細書面內容登於21日的中國「網易」上,細數了馬雲的「十宗罪」。

作者陳功是安邦諮詢公司的創始合伙人、首席研究員,著名的智庫學者,雖然我不孰悉這個人,但是膽敢公然批評馬雲的人,想必大有來頭。文章中強調,馬雲是中國網絡虛擬交易平台的代表人物,這裡所謂的「十宗罪」,雖然講的是馬雲,但指的其實是全部網絡交易平台。

陳功認為這些平台電商的出現,尤其是其爆發式增長對社會的影響十分重大,中國經濟大局可能遭受不必要的破壞。也提出平台電商模式能順利向海外發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目前的繁盛是本土的畸形產物,只屬於中國,不屬於世界。

陳功撰文指出,「在中國整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商業蒸騰日上,不僅影響了億萬人的消費和商業模式,還因為是中國經濟低迷中的少數『亮點』……不過,電子商務及關聯產業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負面作用」

讓我們看看這些罪是什麼:

壟斷地位:2007年中國出台了《反壟斷法》,但實際上缺乏控制的機制,讓馬雲及電商利用,構建了自己的商業版圖。

破壞商業地產:馬雲及電商系統使得實體商業極大地萎縮,大量城市中心區的商業地產,缺乏商業支撐,缺乏消費者人群,變成了「城市空洞」。

衝擊社保機制:社保機制並非僅僅是政府提供的社保,現在商鋪經營普遍困難,使得投資者的養老願望泡湯,社保機制因此需要重組。

街道體系被破壞:大量店鋪因為電商壓力而紛紛垮塌,除了餐飲業,其他實體商業都經營十分困難,城市的原有街道體系遭到破壞。

財政稅收大受影響:在虛擬平台上的商業很難徵稅,龐大漏交的消費稅收使政府財政受到很大影響。

造成就業壓力:經營電商只適合年輕人,原有商業體系中許多上年紀的人無法轉型使用電腦,電商平台造成實體商業大量倒閉。

假貨橫行:由於電商系統不承諾對平台上出售的假貨承擔法律責任,這導致無論多麼努力打假,仍然難以根除假貨。

政策秩序被打亂:網絡系統處於虛擬環境中,政策無法有效應對,為整個政策系統帶來了失序的風險。

拉高物流成本:實際上把許多批發業務的集中式物流全部變成了分散式的零售物流,導致全社會的物流成本急劇上升。

金融秩序受挑戰:虛擬交易的爆發增長對資本流動的影響十分巨大,電商模式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裡的快速蔓延,造成了巨大的金融風險力。

最諷刺的是,「壟斷」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原先被中共默許,甚至可以說是特許的結果。從遠的來說,中共屏除了國外電商的巨擘,像臉書、谷歌,亞馬遜等,製造了一個純國內的市場。接下來忽視、罔顧壟斷法,讓資本、技術不斷的集中;又允許、漠視特權介入與流血競爭,進而創造了一個不公平的畸形環境。

以國家發展所需為由,用「補貼」跟「不公平競爭」在全球化中創造特權跟勝利,本來就是中共這幾年來維持經濟優勢跟確保國內市場最重要的法門。阿里巴巴、騰訊,跟眾多電商也只不過用了相同的方法,唯一不同的是他們不僅是「只有自己富起來」,還接著對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壞影響,甚至敢挑戰習總書記。總結十宗罪,可以歸納出:

其一是過度的財富集中。

電商不僅創造跟累積了不可思議的資本跟財富,傲慢的炫富除了不斷的侵蝕了社會的道德基礎,甚至借著科技之名,一路發展到了借貸、保險等金融領域。這些即使在歐美國家中,其金融風險亦難以承受,更何況對於中共來說,資本跟財富的過度集中早就違背、叛離了共產主義的根本。我之前不斷地在懷疑,這樣的本質矛盾何以為繼?長期下來,無產革命何時再起?但萬萬想不到的是,竟然是發生在習總書記企圖打破任期制時,成為政治鬥爭下的工具。

其二是對「舊世界」的衝擊過鉅。

「十宗罪」裡面有造成就業壓力、破壞商業地產、街道體系被破壞、衝擊社保機制,這些問題不僅在現今的中國是大問題,也是全世界走向「自動化」跟「網絡世界」的必然。「舊世界」在這裡是指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全面「自動化」跟「網絡化」之後就是「新世界」。

8月19日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於「人工智慧日」(AI Day)上推出人「特斯拉機器人」(Tesla Bot),預計2022年推出人形,能用扳手替汽車安裝螺栓,或是到商店採購生活用品,跟其它危險、重複,或太無聊而人們不願意從事的工作。馬斯克提到勞工短缺情況,表示這款機器人「將會對經濟帶來深遠影響」,「未來,勞動將是選擇性的工作」,機器人是提供「全民基本收入」的必要條件。

老實說「自動化」跟「全球暖化」的進程將超出一般人的想像,2030年自動化將造成人類就業的重大威脅。英國研究和諮詢機構牛津經濟(Oxford Economics)表示「儘管自動化和機器人能提供經濟效益,但機器人跟自動化的崛起將取代人類就業機會,這個情況在全球各地或國家內將會不均勻分布。」《哈佛商業評論》在2018年4月就刊出了一篇文章,標題十足聳動「自動化熱潮之後,衰退就來?」,不管在立論或佐證上更清楚指出下一波自動化已經開始。人形的服務機器人、機器學習算法和自動物流(autonomous logistics),將在未來十年內取代數百萬名服務工作人員(牛津經濟更貼切的估計是數千萬)。

在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新冠肺炎)這一年多的疫情之下,網絡化跟外送電商趁機攻城掠地,更凸顯出網絡電商平台對所謂的實體商店、商業地產、街道體系、社保機制的破壞。十宗罪這篇文章中很清楚地點出,乍看電商網絡平台只是一種商業模式的興起,卻對「舊世界」的就業、地產、經濟,甚至社會運作帶來激進、可能幾近毀滅式的影響。

這陣子大家很耳熟能詳的是「疫情下的新生活」,但更重大,而且更具威脅性的其實是全面「自動化」跟「網絡化」之後的「新世界」。不要夢想以後自動駕駛、有機器人買菜、洗碗、煮飯的「新世界」有多好。馬斯克講得很清楚——這款機器人「將會對經濟帶來深遠影響」,「提供全民基本收入」。

什麼是「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UBI)?大家要嗎?

「全民基本收入」是指沒有條件、資格限制,不做資格審查,每個國民或成員皆可定期領取一定金額的金錢。由政府或團體組織發放給全體成員,以滿足人民的基本生活條件,包括食物、居住、教育、醫療、公用事業等基本花費,藉由經濟的保障,以落實基本人權。以後不是富者越富、貧者愈貧的社會,而會是絕大多數人都是弱勢,卑劣跟委屈般存靠著基本收入活著,雖然可以不用工作,但希望跟夢想也不復存在,因為在更萬能的機器前幾乎全都是弱勢。

上一個烏托邦是為了對抗地主跟資本主義所提出來的「共產」,歷經了100年,烏托邦早幻滅了,而中國其實也早就是披著「共產主義」、「社會經濟」外衣的「資本主義」社會,唯一例外的是「共產黨員」,跟「共產獨裁下的特權」。但「全民基本收入」不是烏托邦,而是在「自動化」跟「網絡化」之後「新世界」中,人類最後的自我保存,「藉由經濟的保障,以落實基本人權」。

很多對「自動化新世界」抱有極大期待的人認為(像馬雲),人類可以借著「自動化」追求更多的自由與福利,未來很燦爛。但是馬斯克講得很清楚——我們可以不勞動,「勞動將是選擇性的工作」,但「提供全民基本收入」是「你要做也沒工作給你做」,給你最基本的收入是讓你「活著」。未來是機器的世界,就像電影黑客任務(The Matrix)裡面的世界,馬斯克也不只一次公開表達對人工智慧的害怕,因此談到特斯拉機器人時,他特別強調要嚴格限制機器人的身高體重跟速度,他說:「你可以逃離它,且你有很大機會打贏。」

不要「逢中必反」,習總書記跟中共領導人們或許不是很聰明,但也「不是笨蛋」。

在這次疫情中質疑中共無法控制疫情擴散的人,竟跟質疑台灣可能隱藏疫情的人一樣,都是過度的懷疑論者。中共以前用路條、糧票、小區來控制人民,講到封鎖他們遠比其他國家擅長的太多太多;再加上可以不顧人權的封住大門、無所不在的AI監視,他們真的有做到控制疫情擴散。「逢中必反」是盲目的,也是沒有必要的,就跟「逢中必軟」一樣。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阿里巴巴的十宗罪」其實是我們必須深思跟省思的。

台灣固然沒有太過嚴重的壟斷,自動化也走得比中共慢,但是網絡電商確實已經對實體商店、商業地產、街道體系造成不少的破壞。實體商業的銷售額日益萎縮,虛體商務迅速的成長;倒閉的商家跟代租的店面越來越多,而商業地產的衰退也必然的會發生。

「自動化」跟「機械化」終究會是擋不住的,我們會看到更多的「關燈工廠」,更多的「雲端餐廳」。我們的金融自動化非常的緩慢,居家辦公也可以看到尚需很多的調整,但是這終究會來臨。至於機器人、自駕車,需要十年嗎?台灣沒有太多猶豫的本錢,我們因為嚴重的少子化,也必須發展自動化,否則將喪失全球的競爭力。菁英、創新、服務,全球行銷將是我們必須採取的解決方式。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關鍵評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901/1640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