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習近平心太大被外媒揭穿;恆大危機,習最大膽賭注;恆大不算啥還有更大雷

中國中小企業為何現倒閉潮;劉鶴再被爆黑料;習限電,江蘇工廠成批歇業;19城辦公樓空置率超3成

恆大深陷債務危機,習近平當局見死不救,美媒分析指出,這是習近平最大膽的賭注,刺破房地產泡泡,又不讓經濟崩盤。

恆大債務危機之前,中共已對網際網路服務企業痛下殺手,分析認為實際上習近平遠比外界表面上看到的更「雄心勃勃」,但這也為中國經濟帶來兩大致命創傷。

此外,房地產危機之外,中共還面臨更大的「雷」。

海航重組上演「蛇吞象」,傳遼寧方大集團接盤成為控股公司,原海航聯合創始人陳峰及高管團隊所持有股份清零徹底出局。許家印會步陳峰後塵嗎?

最近中共正在發起新一輪限電攻勢,江蘇省十幾家鋼廠已經全部停產。

在中國40個大中型城市中,有19個城市辦公大樓空置率超過30%,引發關注。

華為命運難逆轉!美商務副部長提名人,將把華為留在黑名單上。

習近平遠比表面看到的「雄心勃勃」...

從習近平的近期講話以及官員們的說法來看,習近平不僅要遏制科技巨頭,還希望中共在引導資金流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為企業家和投資者及其盈利能力設定更嚴苛的界限。外國企業可能會因此出現更多動盪。

當下越來越明確的是,習近平強化對民營企業控制的行動,遠比表面看到的要雄心勃勃。習近平正試圖逆轉中國幾十年來向西方式資本主義的演變,使中國走上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熟悉習近平工作重心的官員說,在習近平看來,如今已經放任民營資本到了為所欲為的程度,威脅到中共執政的正當性。《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研究顯示,習近平正極力使中國回歸毛澤東的願景。毛澤東認為資本主義是通往社會主義道路上的一個過渡階段。

《華爾街日報》的研究顯示,習近平無意消滅市場力量,但習近平似乎想讓中共在引導資金流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為企業家和投資者及其盈利能力設定更嚴苛的界限,並對國內經濟施加比現在更甚一步的控制。究其本質,這表明習近平要在這個有朝一日會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國家改寫商業規則。

中國政府最近採取的抑制房價措施正在加劇負債纍纍的房地產開發商中國恆大集團的現金緊張狀況,這讓全球市場感到陣陣寒意。

圖:9月3日,在北京的一個交易博覽會上,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展位上的一塊電子顯示屏。

官媒8月29日轉發的一篇網絡評論文章稱,中國正在進行一場「深刻變革」。

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聖迭戈分校研究中國經濟的專家Barry Naughton稱,「習近平確實認為他正在走向一種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新制度,」「我將這種新制度稱為政府主導型經濟。」

對中國和習近平來說,一大風險是,上述發展理念可能終會壓制大部分創業活力,而正是這種活力促進了中國的繁榮,並激發了多年的創新。

對外企而言,這一行動可能意味著未來會有更多動盪。西方公司在中國一直必須遵從中共的路線方針,但面臨的要求正日益增多,包括分享個人用戶數據、招聘時錄用中共黨員等。外企可能面臨犧牲更多利潤幫助中國政府實現其目標的壓力。

恆大危機:習近平最大膽的賭注,刺破房地產泡泡,又不讓經濟崩盤

華爾街日報(WSJ)社論指出,中國房地產泡沫危機當中,中國恆大集團(China Evergrande Group)或許是規模最大的案例,但絕對不是最後一例;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下一步棋,就是做出上台以來最大膽的經濟賭註:刺破中國房地產的大泡泡,卻不讓經濟崩盤。

社論指出,從更高層次來看,北京項莊舞劍,真正目的在於對加強控管所有經濟領域的貸款;今年上半年,北京容忍了180億元的貸款違約(defaults),數額創下新高紀錄,2021年全年總額恐怕又將刷新紀錄,無力償還貸款的機構不乏國營企業。

華爾街日報指出,或許恆大某些債券及銀行貸款將得以獲准違約,但北京有能力避開一場全面崩盤的危機。

社論指出,中國面臨最關鍵的問題在於找到危險來自何處。恆大的890億元貸款及債券其實只是冰山一角,更大的麻煩在於積欠供應商的債務;而這些債務現在應已在中國金融的灰色市場(gray market)流通。

對於已付全額或某比例價格向恆大購買新屋的消費者,其中某些可能是辦理貸款才得以買房的民眾,中共官方接下來恐將花費頗長一段時間與精力,才能查出遭到恆大事件衝擊的受害消費者人數。

劉鶴再被爆黑料?傳因滴滴赴美上市「自我批評」

作為習近平的親信,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今年以來頻頻被放黑料,屢次中暗槍。9月21日,華爾街日報爆料說,雖然中共網絡安全監管機構在滴滴赴美前就發出警告,但其他機構,包括向劉鶴匯報的交通運輸部,都非常支持滴滴在華爾街上市。

《華爾街日報》說,在習近平怒批監管部門在滴滴上市問題上缺乏一致性後,劉鶴不得不進行了一次毛澤東式的自我批評。報導還說,政府控制的實體正在接收私人企業的股份並填補董事會席位,習近平全權主導這一行動,而不再像從前一樣將細節託付給親信劉鶴。一個直接向習近平匯報的黨中央辦公室在指揮各部委採取行動並協調政策。

這段報導令外界聯想到5月英國《金融時報》曝光劉鶴兒子劉天然悶聲斂財一事。當時正值江派資金掌控的騰訊、京東等公司陷入反壟斷調查之際。分析人士認為,江派為在內鬥中轉移視線,並阻礙劉鶴二十大仕途故意放風。

習近平發起新一輪限電攻勢,江蘇工廠成批歇業

十多位企業高管與江蘇當地業界人士在周二證實,北京政府發起了新一輪限制工業電力供應的攻勢。

彭博社引用公司高管和研究人員的說法稱,現在江蘇省有10多家鋼廠已經完全關閉,一些生產商預計,電力限制可能會持續到10月甚至11月。此外,浙江省的大多數鋼廠也被勒令減產。

大陸媒體的報導也證實許多江蘇的家電製造商和服裝公司也被迫關閉。彭博社引用一份泄露的政府文件說,江蘇一些城市的路燈和霓虹燈被要求在夜間關閉以節省電力。大型超市和購物中心也被要求減少營業時間,並儘量減少空調和電梯的使用。

江蘇去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為10.3萬億元人民幣。製造業占江蘇省經濟的40%以上,該省的絕大多數生產與生活環節都受到本次限電政策的影響。相關的做法預計將顯著影響江蘇省的經濟活動,並且打擊年末節假日前的生產與銷售。

中國19個城市辦公大樓空置率超過30%

根據中國地產諮詢機構仲量聯行公布的《2021中國辦公樓市場白皮書》,在中國大陸的40個城市中,有19個城市的甲級辦公大樓空置率超過了30%,新消息引發業界關注。

調查指出,在包括31個中國省會,外加深圳、寧波、青島、廈門、大連、蘇州、無錫與港、澳在內的40個城市中,有19個城市出現辦公樓空置問題,其中,長春的辦公樓空置率最高,近44%,其次是無錫、南昌、呼和浩特和武漢,空置率都達到或超過了約39%的水平,大連、青島等地的空置率都超過了30%。

上海,甲級辦公大樓空置率達到了20%以上,深圳達到了23%,蘇州和河南鄭州超過了25%。除了香港的空置比例為9%最低以外,其他中國地區都超過10%。而在台灣的台北,空置率僅為2.1%

海航重組:遼寧方大擬百億收購,創始人陳峰團隊萬億股權清零

海航集團日前公布破產重組進展,傳遼寧方大集團接盤成為控股公司,原海航聯合創始人陳峰及高管團隊所持有股份清零徹底出局

日前的消息顯示,海航被拆分成航空、機場、金融、商業及其他等四大板塊,其中,被稱為海航現金流的航空板塊,擬引進遼寧方大集團。消息同時指出,包括海航聯合創始人陳峰所持有的14.98%的股份,以及被指是海航最大股東的慈航基金會高達37.73%的股份,還有10多名海航高管所持有的股份,全部清零。

方大集團對江西萍鄉鋼鐵、四川達州鋼鐵等國資收購,均被指出現「蛇吞象」的現象,一度被媒體質疑與內線交易甚至腐敗有關。作為資產僅過千億的方大收購海航,究竟是戰略接盤,還只是短期的資本遊戲,則依然存疑。

美商務副部長提名人:將把華為留在黑名單上

拜登總統提名的美國向中國出口政策監督員艾倫·埃斯特維茲(Alan Estevez),周二(9月21日)在參議院公聽會上表示,他認為中國電信公司華為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並預計華為將繼續保留在貿易黑名單上,除非「情況發生變化」。

圖:拜登總統提名的美國向中國出口政策監督員艾倫·埃斯特維茲(Alan Estevez)

恆大不算啥,陸媒揭中共還面臨更大的「雷」

恆大集團債務危機愈演愈烈,隨時都有轟然倒閉的可能。除了房地產行業外,習近平面前還有更大的「雷」在等著他,那就是高達45兆人民幣的中共地方政府隱性債務。

據江系背景的《南華早報》報導,在北京逐步升高管控措施以防止中國金融系統崩塌的情況下,中共對地方政府如何償還隱性債務的憂慮也日益增加。報導說,中共當局在各地設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為當地基建項目融資。然而,由於多年來地方基建項目回報欠佳,北京已開始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憂心忡忡。

雖然中共政府並未公布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整體債務數據,不過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推估,截至2020年底,包括貸款和債券在內的中國地方隱性債務已膨脹至45兆人民幣,相當於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4%。而2010年中國的地方隱性債務為9.6兆人民幣。10年來漲了4倍。

報導說,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蓬勃發展,為中國基建熱潮提供所需資金,但是,其報酬率並不好。過去幾年來,地方政府相關債務更是節節高升。因此,中共中央政府近年來已加強了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監管,以控制資金流動,然而,效果並不顯著。

中共國務院今年4月已明示各地政府,如果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無法償還債務,該平台應重組或宣布破產。

阿波羅網首席評論員王篤然表示,江系背景的港媒曝光中國地方債問題,背後涉及習近平當局和江系之間的博弈和較量。

32萬家公司倒閉註銷,中小企業為何迎來倒閉潮

今年,是中小企業最難的一年!

自開年以來,轟轟烈烈的漲價潮一直不斷,從原材料到配套件,再到如今的蝴蝶效應,殘酷的後果還是出現了。

據不完全統計,近一年時間,鋁型材行業註銷了139家、船舶行業已註銷1231家、家具行業註銷95556家、家電行業註銷30999家、建築工程行業註銷48672家、風電行業註銷439家、汽車行業註銷85905家、裝修行業註銷30377家、房地產行業註銷24772家、橋樑、鋼結構行業註銷近10000家……

而令人震撼的是塗料行業,據不完全統計,近一年時間,塗料行業下遊客戶汽車、家電、房地產、船舶等多個行業共註銷企業甚至超過了32萬家,行業前景堪憂!

今年,除去正常的市場優勝劣汰以及疫情和洪澇等運輸成本的增加,今年倒閉的企業明顯比往年更多,甚至有的企業在行業中已經立足10多年,也沒能躲過危機,這種不正常的現象到底是怎麼造成的?

一是原材料價格暴漲;二是資金鍊斷裂;三是滯銷。同時,再加上國外反傾銷、出口受堵等等一系列因素,中小企業產品在原材料價格暴漲後失去競爭優勢的狀況也將越發明顯。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 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922/1650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