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損人不利己,中共新路線壓令各方憂心忡忡

武特克意指今年3月中國人大在北京通過的新五年規劃。規劃明確提出要減少對外依存度,最終實現高度自給自足。

本周四(9月23日),主席武特克( Jörg Wuttke)在北京介紹商會年度報告時表示,「乍看之下,中國似乎一切正常」,很多企業去年重又創下銷售和利潤新紀錄,而且,在不久的將來這一情況也不太可能改變。不過,他說,雖然短期來看,在華歐企前景總體仍樂觀,但已出現「令人擔憂的跡象」:中共越來越向內轉。這位德國人稱,「這一趨勢令人不能不對該國未來的增長路線產生疑慮」。

武特克意指今年3月中國人大在北京通過的新五年規劃。規劃明確提出要減少對外依存度,最終實現高度自給自足。

縮小外企在中國的角色

武特克表示,中國可能會進一步縮減外企目前在其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尤其是在高科技領域,「歐盟商會成員們非常擔心未來還能在多大程度上參與中國的經濟增長」。武特克稱,從商會角度看,北京領導層正著力加強對活躍的私營經濟的控制,以實現其政治目標。同時,設法「將外國公司排除在市場之外,尤其是戰略領域之外」。

歐中投資協議已死?

在接受德國n-tv電視台採訪時,武特克被問及歐中投資協議是否已死。他回答說:「(該協議)正處於重症加護室和停屍房之間。就看會朝哪個方向發展了。」他表示,經濟界非常希望歐中投資協議能夠批准並實施,但在歐中相互制裁加碼後,協議已經深受重創,幾年內應沒有獲批的希望。

當前路線亦損中國經濟

歐盟商會強調,北京高層目前的做法不僅不利於想在中國賺錢的外企,而且也無利於中國自己的經濟。過去5年,中國的增長率已略低於應有水平,若北京選擇放棄大膽的市場改革,轉而採取孤立路線,則這一趨勢就可能會持續。

歐洲駐華商會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是否還能發展成全球經濟超強,絕難肯定。歐洲駐華商會因此呼籲北京:中國不能自我孤立,而應「延續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精神」,重建國際橋樑,致力於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

美國之音則報導,周四,一家歐洲商業團體表示,中國應該放棄習近平提倡的提高自力更生的高層戰略,否則可能會損害創新和增長前景。

歐盟商會的報告稱:「有令人不安的跡象表明,中國越來越向內轉向……這種趨勢令人對中國未來的增長軌跡形成相當大的疑慮。」

商會主席約格·武特克(Joerg Wuttke)在一次記者會上說,這方面問題要歸咎於對政治控制的渴望和「對動盪的恐懼」。

中國在長期發展中一直試圖減少對海外市場和技術的依賴,這是與美國日益加深的裂痕所帶來的轉變,即所謂的「雙循環」戰略。

2019年5月28日,在中國北京舉行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博覽會上,一名男子在一張寫著「中國在佛羅倫斯遇見歐洲」的海報旁邊接聽電話。

歐洲商會的報告稱,對國有企業的持續政策支持、國家安全問題對經濟政策的「令人不安的」影響以及加強對私營部門控制的努力,將拖累創新和效率。

該報告說,「雖然在幾年內都不會感受到這種方法的成本,但它們是相當可觀的,不應被忽視。」

報告表示,「雙循環」將令中國「背離1970年代開放中國經濟並刺激經濟數十年增長的改革精神」,導致外國投資減少、資源配置不當和越來越多的海外阻力。

武特克說:「中國冒著釜底抽薪的風險。」

退出市場

中共政策制定者強調,中國將繼續開放並歡迎外國公司。

商會報告稱,雖然一些外國公司,例如化工行業的那些擁有中國需要的技術的公司受到鼓勵,但其他公司則不然。

一些網絡設備和服務的外國供應商告訴商會,由於以國家安全為由加強審查,「市場退出是不可避免的」。武特克提到另一點,例如,由於醫院試圖「購買中國貨」,醫療設備供應商有時無法銷售。

該報告還敦促中國緩和對歐洲人進行報復性的制裁,這樣做對其與歐盟間的一項重要投資協議得以批准形成阻礙。

歐盟已就涉嫌在中國西部新疆地區侵犯人權的中國官員實施制裁,北京對此作出回應,對包括立法者在內的歐洲人實施制裁。

歐盟執行機構歐洲委員會於5月公布了在六個戰略領域減少對中國和其他外國供應商的依賴的計劃。

武特克說,外國公司為中國的稅收、貿易和就業做出了很大貢獻,反過來,中國仍然是歐洲公司的主要市場,這些公司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幫助支撐了營運。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924/1650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