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近平近兩年無外訪再引熱議 兩大原因與影響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已經近兩年未出國訪問,而其他大國領導人已經開始紛紛出國訪問、參加國際會議。

針對熱議,有政治學者對BBC中文表示,疫情或許是不出國外訪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中國和美國等已開發國家之間分歧巨大進入「冷和平」狀態,這種狀態不會因為首腦的國事訪問而改變。

視頻外交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上一次出國,還是2020年1月17日到緬甸進行國事訪問。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稱,當時習近平出席了12場活動,簽署達成29項各領域合作文件。

不過僅僅6日後,武漢宣布封城,新冠疫情爆發並蔓延至全球。在那之後,習近平再未出訪。

新冠疫情爆發一年半多以來,習近平一直通過視頻等方式參加國際會議。9月21日,習近平曾通過視頻出席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

對於習近平一直未出訪的原因,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東亞系副教授馬釗對BBC中文指出,疫情下的健康風險,一定是習近平本人和中國政府的重要考慮。

「目前各國疫情控制成效不一,德爾塔病毒依然在全球迅速流行,接種疫苗情形也不樂觀,特別是政府首腦和官員的接種情況並不十分透明,因此國事訪問中必然包括的會談、國宴、參訪等環節都帶來極大的防疫考驗和健康風險。」馬釗說。

西澳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副教授陳杰也認為,最直接的原因是疫情導致的不便,但疫情的原因已經越來越不成立,因為主要西方國家領導人今年都在出訪。

他認為,習近平這麼久不出訪是因為幾件事處理得不得人心,包括國際普遍責難中共掩蓋初期疫情、香港鎮壓和新疆人權等。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中國武漢爆發,隨後中美兩國因疫情源頭爭吵不休,世界衛生組織曾承認專家團隊在中國獲得數據時遇到困難。香港問題則源於2019年《逃犯條例》修訂和香港《國安法》實施,西方抨擊中國政府打擊香港的法治和自由,中國則指西方國家干涉內政。

中國新疆地區居住招數以百萬計的維吾爾族穆斯林。中國政府在新疆設立了"再教育營",並稱其為「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但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成員表示,有可靠的報告表明,北京「將維吾爾自治區變成了一個類似於大規模拘留營」。

今年4月,日本首相菅義偉訪問美國,與拜登總統舉行會談,他是拜登上台以來首次接待訪美的外國領袖。

今年6月,美國總統拜登展開上任後首次海外出訪行程,他先到達英國參加G7峰會,然後在歐洲與北約和歐盟領導人進行會談,還與俄羅斯領導人普京會晤。

就在上周,美國總統拜登、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日本首相菅義偉和印度總理莫迪在白宮舉行了四方安全對話機制(Quad)的首個面對面峰會。

「冷和平」狀態

9月9日,習近平曾與拜登通電話。白宮聲明稱,兩位領導人進行了「廣泛的戰略討論」,既談論了雙方利益相交的話題,也觸及了「利益、價值觀及觀點存在分歧」的領域。

金融時報》隨後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習近平拒絕了拜登提出的面對面會談的提議。但是,白宮否認了報導。

未來,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會議將於10月底在義大利羅馬舉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也會在10月底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習近平是否會到場仍是未知數。

 

「這麼長時間不出訪(或走不出去),反過來更進一步惡化中國的孤立。」陳杰回復BBC中文郵件採訪時指出,從大局來說,這次長期出不去,反映出中國在地緣政治上先天不足,沒有盟國。美國官員的頻繁出訪,多數是去自家鐵桿盟友或互訪。

馬釗則指出,中美之間已經進入全面競爭關係,兩國經濟上依舊相互依存,但是政治分歧依然巨大,進入一種「冷和平」狀態,這種關係也擴展到中國與美國的主要盟國,例如澳大利亞、英國的關係,這種「冷和平」狀態不會因為首腦的國事訪問而改變。

「首腦出訪的象徵意義要大於實際會談成果,目前在中國與美國等已開發國家之間這種缺乏信任、以競爭為核心的關係下,缺乏首腦互訪的必要氣氛。同時首腦之間的任何友好舉動,都可能招致國內政敵的批評或者民族主義的攻擊。」馬釗說,「至於對友好國家或者第三世界國家,中國似乎也無意要強化關係,打造一個盟國體系來對抗美國,所以完全可以通過工作層級的政府接觸來解決溝通問題,沒有必要首腦出訪。」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BBC中文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930/1653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