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綁架孫中山

設想有那麼一天,你好好走在馬路上,結果來了幾個「老鄉」,忽然把你推進了一座房子,然後告訴你,你將要被押回國殺頭……

1896年10月11日孫中山被綁架

1

1896年10月11日上午,倫敦。

一位30歲左右的中國男子走在波德蘭街區的一條馬路上。

忽然,另一位中國男子走了上去,似乎和他說了什麼。那位30歲左右的男子聽了之後停下了腳步,回答了幾句,就開始和搭訕男子攀談了起來。

兩個人邊走邊聊,似乎談得很熱絡,一會又一個中國人加入了進來,不知不覺間,他們就走到了波德蘭大街49號的門口。

此時,幾個中國男子似乎想邀請那位30歲左右的中國男子進屋,那位男子推辭了一下,隨即就被幾個人相擁走進了屋內。

大門隨即關上。

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三天過去了……那位被搭訕後邀請進屋的中國男子,再也沒有出來。

事實上,這是一場足以改變中國近代史的綁架案。

被「請」進去的那個男子,剛到英國不久。

他的名字,叫孫中山

圖為1896年時的孫中山。

(註:按清末外交官吳宗濂所述,1896年孫中山並非被清使館綁架,而是自己走進去聊天時被識破身份囚禁的。當時清朝駐英公使龔照瑗、清使館參贊馬卡尼亦執此說法。羅家倫、陳少白也有類似觀點

考慮到吳宗濂、龔照瑗和馬卡尼當時屬於利益相關者,這麼說不足為奇,羅家倫、陳少白有「為尊者諱」的可能,所以本文以孫中山自己寫的《倫敦蒙難記》為準,特注。)

2

時間倒退10天,10月1日。

這一天,孫中山搭乘郵輪從檀香山抵達利物浦後,轉乘火車到了倫敦。一路風塵僕僕,心情複雜。

孫中山被迫離開中國的,因為他被清政府通緝了。

就在一年前的1895年10月,孫中山精心策劃了「廣州起義」,這是他成立「興中會」後策劃的首次武裝起義。孫中山對這場起義是寄予厚望的。按照他的設想,用幾百人的起義隊伍一舉突襲廣州四府(都統府、總督府、巡撫府、水師提督府),擒賊擒王,然後以廣州為據點,號召全國響應,一舉推翻清政府。

但是,由於事先消息走漏以及一些內部統籌失誤,這場起義還沒發動,就失敗了。

儘管孫中山堅守到了最後,在處理了各種事務以及掩埋了槍枝後從容離開廣州前往香港,但他已經從一名醫生徹底轉變成了一位革命者,這也註定他就此成為了清政府的「眼中釘」——很快,他就上了通緝名單。

在上了通緝名單後,當時的港英政府立即宣布五年內拒絕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入境,無奈之下,他又轉去日本,隨後又一路輾轉到檀香山(即火奴魯魯,美國夏威夷首府)。

彼時的孫中山,棄醫從政並不是太久,也剛剛開始決定以暴力武裝推翻清政府,所以也是剛剛受到清政府的格外關注。事實上,很多接到命令要緝拿孫中山的各地清政府官員,甚至都不知道孫中山長什麼樣子。

但是,在這件事上,孫中山自己犯了一個錯:在舊金山的時候,他公開了一張自己的照片。

這張照片隨即就被清政府複製,分發到了各個機構——不僅僅是在國內,還包括清政府駐世界各國的機構。

而孫中山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走在路上已經不再是「路人甲」了。

在檀香山的時候,孫中山邂逅了英國人康德黎博士(James Cantline)。孫中山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香港大學的前身),而康德黎在香港西醫書院做過八年的教育長,一直非常欣賞孫中山。

兩人在檀香山再次相逢,都非常高興。孫中山告訴康德黎,自己即將前往倫敦,而康德黎就住在倫敦,所以就把家庭地址留給了孫中山。

那時候的孫中山並不知道,這次邂逅,將改變他的命運。

1896年9月23日,孫中山搭上了從舊金山前往利物浦港的郵輪。在他登上郵輪的那一刻,早已密切跟蹤孫中山一切行蹤的清朝駐華盛頓公使楊儒便通知了駐倫敦公使龔照瑗,把「盯梢」的接力棒交接給了他。

圖為部分當時駐美公使楊儒發給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夾單函,題目為《查逸犯孫文逃美下落當飭金山總領事密查該犯往歐洲已密電龔大臣酌辦緬甸交犯由》,現存於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院所檔案館。

抵達倫敦後,孫中山除了參觀了大英博物館和一些著名景點之外,幾乎每天都要去拜訪康德黎博士,在他的書房裡,兩人會談很久。

康德黎曾半開玩笑地對孫中山說,清朝駐倫敦公使館同樣也在波德蘭街區,「你可以順道去拜訪一下」,而康德黎夫人倒是一本正經地提醒孫中山:

「你別聽他的!你如果被他們看見,肯定會被抓起來,然後押解回國!」

孫中山聽了後哈哈大笑。

孫中山不知道的是,清朝駐倫敦公使龔照瑗在接到通知後,已經聘請私家偵探開始跟蹤孫中山,對他的一切行蹤已經了如指掌。

一張無形的大網,早就籠罩住了這位才30歲的年輕革命家。

3

現在,時間回到10月11日上午,倫敦的波特蘭街區。

那天,孫中山照例是去拜訪康德黎的,他特意去得早了一些,希望和康德黎夫婦一起去教堂做禮拜。

大概10點半的時候,身處波德蘭街區的孫中山正往德文榭街走去,此時一個中國人從他身後走了過來,忽然用英語問了他一句:

「先生,你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

後來孫中山才知道,這個人是清使館的工作人員,名叫鄧廷鏗。

孫中山立刻回答他:

「我是中國人。」

鄧廷鏗馬上又接著問孫中山是中國哪裡人,在得到「廣東人」的回答後,鄧廷鏗似乎立刻興奮了起來,說他也是廣東人。

他鄉遇故知,孫中山也感到很開心,隨即開始用廣東話和鄧廷鏗交流起來。兩個人沿著街邊說邊走,忽然又出現了一個中國人,似乎和鄧廷鏗認識。這兩個人開始勸孫中山去他們的住所「抽菸喝茶」,但孫中山表示自己有事,就推辭了。

這時候,第三個中國人出現了,而鄧廷鏗卻消失了。那兩個態度友好的中國人慢慢把孫中山引到了人行道邊上,就在這時候,旁邊一所房子的大門忽然打開了。

就像開玩笑一樣,孫中山被兩名中國人半推半拉地弄進了那個房子。

就在孫中山走進屋子的一瞬間,他聽到了大門上鎖的聲音。

他心頭一驚,這才想起康德黎夫婦的告誡——清朝駐英使館就在附近。

此時,孫中山已經身不由己了。他被帶到了四樓一間窗子上有鐵柵欄的房間,一位滿頭白髮,留有鬍鬚的英國紳士走進了房間,態度高傲地證實了孫中山的猜想:

「對於你來說,這裡就是中國,你現在就是在中國。」

隨後,這位老紳士——後來孫中山才知道他是清朝駐英公使館的參贊馬卡尼——就開始審問他:

「你姓什麼?」

孫中山如實回答自己姓「孫」。

馬卡尼隨後說:

「你的名字叫孫文;我們收到中國駐美國公使來電,通知我們說你搭船抵達這個國家;公使要求我逮捕你。」

孫中山問:

「為什麼逮捕我?」

馬卡尼回答:

「你曾為改革呈上一份請願書到中國北京的總理衙門,要求把它呈遞皇上。你的建議很好,現在總理衙門迫切需要你,所以讓我把你扣留在這裡,等待你們朝廷的命令。」

孫中山已經無暇詢問他「既然朝廷需要我,為何要用這種方式綁架我」這類問題,只是問自己能否讓朋友知道他在清朝駐英使館。

馬卡尼表示「不可以」,但同意他寫信到旅館,讓人把行李送過來。

但孫中山還是堅持要寫信給自己另一個在倫敦的香港朋友孟生博士,馬卡尼無奈同意,給了他紙筆。孫中山隨即寫信,說自己被監禁在公使館,要孟生告訴康德黎先生把行李送來。

孫中山在信中用的是「confined」(監禁)這個詞,馬卡尼表示不可以這麼寫,孫中山只能改為含糊的「我在中國使館」。但馬卡尼還是和他強調,不用寫信給朋友,只要寫信給旅館讓人送行李過來就行。

此時的孫中山,已經頭腦清醒,他領悟出馬卡尼之所以要求的目的:

是想搜查他的隨身物品和文件,籍此找出所謂的「同犯」。

一想到這一招,孫中山不是感到看穿伎倆後的欣慰,而是感到一陣寒意:

按照這樣的陣勢,自己這一次恐怕是「有進無出」了。

4

在孫中山被「軟禁」到第四天的時候,有一位自稱姓唐的人來到了房間。

唐先生一進門,孫中山就認出了他:就是當初在使館門口「套近乎」,把他推進使館大門的中國人中的一個。

唐先生入屋坐定,開始和孫中山交談:

「那天我是公事公辦,義不容辭。今天我來,是以私人身份來的。你就承認你是孫文吧,所有的事情都已經沒法改變了。你在中國很有聲望,皇帝和總理衙門的人都知道你的為人,你已經世界聞名了,也可以死而無憾了。你現在在這裡,就是生死攸關的事,你知道嗎?」

孫中山回答:

「為什麼生死攸關?這裡是英國,不是中國,你們要怎麼處置我?按照國際法,你們必須要把抓我的事情先告訴英國政府,我看英國政府不會同意的吧?」

唐先生笑了:

「我們不會請示英政府的。事情早就辦妥了,船都雇好了,到時候把你嘴封住,身體捆住,運到船上,直發香港,然後再移交到廣州,就可以審判用刑了。」

孫中山當時還和唐先生要爭辯幾句「哪有那麼簡單」,但後來他才知道,清政府怕夜長夢多,連固定班次的輪船都不願意等,花了7000英鎊僱傭了一艘私船,還準備了一個大木箱,計劃把孫中山偽裝成一個「瘋子」,裝在木箱裡運回國內,凌遲處死。

而唐先生又給他舉了一個例子:在朝鮮帶頭發動「甲申政變」的朝鮮人金玉均,政變失敗後逃亡日本,但被人引誘至中國上海,在1894年被朝鮮刺客暗殺,屍體被引渡回朝鮮,遭受屍體凌遲,並斬首示眾。而當初參與抓捕的人都被朝鮮國王獎賞和封官。(參見【12.7】三個東亞國家,三天,一場政變)

孫中山不甘心,反過來警告唐先生:

「你們會那麼殘忍嗎?金玉均一事後來就引發了中日之間的矛盾,將來英國要求中國政府懲治你們也不一定。即便你有幸逃脫,你和我都是廣東人,我在廣東有很多兄弟和朋友,他們或許就在日後為我復仇。到時候,別說你一個人被報復,你的家族被報復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按孫中山後來的回憶,一聽到這段話,唐先生原來強悍的口吻頓時就變了,立刻用緩和的口氣說:

「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駐英公使要求我做的,我這次來只不過是出於私人關係,想讓你知道你現在很危險。」

為了顯示自己確實想幫助孫中山,唐先生甚至說自己為他秘配了兩把使館鑰匙,要救他出去,但不久後又說使館加強了對他本人的防範,所以此事作罷。思來想去,唐先生說他想到了一個辦法:讓孫中山給馬卡尼寫一封英文信。

孫中山問,這封信應該怎麼寫?

唐先生說:

「你必須極力表明,你是良民,不是逆黨,是有些中國官員誣陷你,所以你被通緝。為此,你親自來到中國使館,想為自己洗刷冤屈。」

孫中山當著唐先生的面,按照他的意思寫了這樣一封信,唐先生帶著信就走了,自此再也沒有露面。

不久之後,孫中山就意識到自己中計了:

唐先生從頭到尾就是使館派來的,讓他寫這封信的目的,就是要他在信裡面寫是「自己主動走進中國使館」,而不是被綁架的!

但這還不是讓孫中山最傷心的。

讓孫中山最絕望的是,唐先生之前告訴他,他讓使館僕人遞出去的口信,統統被僕人交給了使館方面,沒有一封被帶出去。

那是孫中山從被抓進來那天就開始嘗試的「自救」方法。

但現在看來,這條路也被斷絕了。

5

孫中山從一被關進來開始,就試圖「賄賂」看守。

在關進來幾小時之後,他就被搜取了隨身的鑰匙、鉛筆、小刀等物品,但因為他的錢財是放在一個貼身小袋裡,所以沒有被發現。

有兩個英國僕人負責每天為孫中山做些給房間點燃火爐這樣的雜事,孫中山一開始就選擇「攻關」他們兩人,在進來的當天就請他們給康德黎博士帶信。

第二天,兩個僕人進房間給孫中山送水和食物,其中一個年輕的僕人說,已經把孫中山交代的信送給康德黎了,但另一個叫柯爾的年長僕人說,他們不能走出使館,所以並沒有交信。

第三天,孫中山再一次詢問那個年輕的僕人,僕人指天發誓說書信已經遞交給了康德黎博士,康德黎博士看完以後還說「知道了」。孫中山心中存疑,又寫了幾句話,給了這位僕人一塊金幣,請他再送給康德黎博士,僕人允諾而去。

不想放棄的孫中山同時改用硬幣裹著寫給康德黎博士的紙條扔出窗外,希望能被路人撿到後轉交。由於孫中山的房間並不臨街,所以只能委託那個年輕的僕人幫忙丟到窗外,結果那位年輕的僕人隨即報告了使館人員,他們將孫中山前面丟到窗外的紙條一併沒收——後來孫中山才知道,這位年輕的僕人之前將托他轉交的信,也都交給了使館人員。

10月16日上午,已經陷入絕望的孫中山看到年長的僕人柯爾走進了房間。

孫中山再次鼓起勇氣,向柯爾哀求能否幫助他。

讓孫中山意外驚喜的是,柯爾忽然問了他一句:

「你到底是什麼人?」

孫中山心底燃起一絲希望,立刻回答:

「我是一個中國的政治庇護者。」

以柯爾的文化水平,並不能領會「政治庇護」的意思。

孫中山就此解釋,並且抓住了一個關鍵:

「我是一個基督徒,中國皇帝不喜歡基督徒,所以要把我抓起來殺了。」

柯爾明顯被這個說法打動了,但還有一絲猶豫:

「英國政府肯幫助你嗎?」

孫中山斬釘截鐵地回答:

「當然肯!我現在的性命,其實就在您的手裡。只要您能把我這件事讓外界知道,那我就能活命了,不然我就只能任人宰割。

請您想一想,救人一條命和看人去死,這其中的善惡要相差多少?請再想一想,我們是為上帝盡職重要,還是為僱主盡職重要?還要想一想,是為了保全英國政府的正直名聲重要,還是幫助腐敗的清政府重要?請您一定要想想啊!」

柯爾沒有回答,走了。

第二天早上,柯爾走進孫中山的房間給爐子加煤,忽然用手悄悄指了指煤簍。

孫中山順著他指的方向一看,不由心跳加速:是一張紙。

孫中山拿過紙,看到上面寫著:

「I will try to take a letter to your friend.You must not write it at the table, as you can be seen through the keyhole,and the guards outside watch you constantly. You must write it  on your bed.」

(我會努力為你給你的朋友帶一封信。你不要在桌子上寫,因為他們會通過門上的鑰匙孔不斷地監視你,你躺到床上去寫。)

孫中山頓時精神大振,躺到床上,給康德黎寫了一封口信。

中午的時候,柯爾又來到了房間,取走了孫中山的信。孫中山把自己身邊能拿出的錢全都拿了出來,一共是20英鎊,都交給了柯爾作為答謝。

這一次,孫中山感覺柯爾是可以信賴的。

從被關進中國使館以來,孫中山一直不敢脫衣服睡覺,在16號這天晚上,他終於決定好好睡上一覺。

那是孫中山自被關進來以後,睡得最安穩的一覺。

6

柯爾確實沒有辜負孫中山的信賴。

10月17日晚上11點,康德黎博士家的門鈴忽然響了,等康德黎去看門的時候,卻發現沒有人,只是有一封信,信上是這樣寫的:

「There is a friend of yours imprisoned in the Chinese Legation here since last Sunday. They intend sending him out to China, where it is certain they will hang him. It is very sad for the poor man, and unless something is done at once, he will be taken away and no one will know it. I dare not sign my name; but this is the truth, so believe what I say. Whatever you do must be done at once, or it will be too late.

His name is, I believe, Lin Yin Sen.」

(你有一個朋友,從上周日開始就被監禁在中國公使館。使館方面準備把他押回中國並處以死刑。這個人很可憐,如果現在不想辦法救他,就沒有人知道這件事了。我不敢寫我的名字,但這件事是真的,你現在必須要做些什麼,不然就太晚了。

據我所知,他的名字叫林行仙。)

投遞這封信的,是柯爾的妻子。

康德黎一看這封信,頓時大驚失色——他知道,「林行仙」是孫中山的化名之一。他正納悶孫中山為何從上周日開始就失蹤了,而現在他找到了答案。

雖然已經是深夜,但康德黎還是立刻找到了孫中山另一個好友孟生博士,兩個人商量該如何營救孫中山。

一開始,他們想先求助中國使館參贊馬卡尼,但馬卡尼正好不在——事實證明幸虧他不在,因為康德黎他們並不知道馬卡尼完全參與了這件事。

於是他們立刻去了警察局報警,一路上報到蘇格蘭場(倫敦警察廳)。當時已經是凌晨1點半,蘇格蘭場的偵探長聽完康德黎的報告後,覺得事情實在太離奇,而且聽上去事關重大,並非警察一家能掌控,需要匯報。

知道事情十萬火急的康德黎和孟生,也只能無奈走出警局,準備第二天再去找馬卡尼。

第二天,康德黎先去找孟生,發現孟生門外站了一個陌生人。

這個人,就是僕人柯爾。

原來,柯爾信守諾言,在讓妻子遞交書信後,決定把孫中山的親筆信再遞交給康德黎。他來到康德黎家後,康的家人告訴他康德黎去了孟生家,柯爾又趕到了孟生家。

當著康德黎和孟生的面,柯爾把孫中山的親筆信拿了出來,那是寫在名片背面的一段話:

「I was kidnapped on Sunday last by two Chinamen, and forcibly taken into the Chinese Legation. I am imprisoned, and in a day or two I am to be shipped off to China, on board a specially-chartered vessel. I am certain to be beheaded. Oh! woe is me.」

(我在上周日被兩個中國人強行綁架到了中國使館,我被監禁在這裡,並將在一兩天後乘特別僱傭的船被押往中國,我肯定會被斬首。唉!我太倒霉了。)

孫中山當時寫在名片上的話

而柯爾面見康德黎和孟生的最重要意義,是告訴這兩個人:他們即將要去找的馬卡尼,其實就是這場事件的主謀之一。

聽到這個內幕後,柯爾和孟生都感到駭然,一邊慶幸一邊發愁:

如此一來,營救孫中山的難度就更大了。

關鍵時刻,康德黎還是冷靜的。

他先是花錢請了一名私家偵探,日夜守候在波德蘭區49號清朝駐英公使館門前,隨時通報情況,防止清廷人員偷偷將孫中山押送上船。

另一方面,他用孫中山的親筆信做證據,通過法院起訴向英國政府施壓,指控清廷違反《人身保護法》,要求英政府干涉。

而最重要的是,他又想到了一個可以藉助的力量。

7

10月22日,英國《環球報》(「Globe」)刊登了一篇文章:

「Startling Story!Conspirator Kidnapped in London!Imprisonment at the Chinese Embassy!」

(《令人震驚的故事!反叛者在倫敦被綁架!被監禁在中國公使館!》)

這篇文章,正是《環球報》記者在採訪康德黎之後發表的。

事實上,康德黎早在10月18日就找到了《泰晤士報》,將這件事的前因後果都做了敘述,但《泰晤士報》覺得事情過於離奇,一開始壓著沒發。

當《環球報》的報導刊出後,整個倫敦都轟動了,《中央新聞報》(「Central News」),《每日郵報》(「Daily Mail 」)等都迅速跟進,《泰晤士報》也開始進行了報導。

新聞媒體的介入,首先給了英國政府巨大壓力。

按照英國的法律,未經英國政府許可,外國使館在英國領土上是不能隨意逮捕人的。當初孫中山被綁架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現在全倫敦乃至全英國的人都知道了,如果孫中山還是被清廷帶出英國,那將大大損害英國政府的尊嚴,公眾會將不滿都宣洩在英國政府頭上。

其次,清朝駐英使館也遭遇了巨大壓力。

一開始,他們辯稱使館中並沒有「孫中山」這個人,但在大量證據面前,他們只能改變口徑,即當初給孫中山挖的那個「坑」:稱孫中山是自己走進使館的,並無綁架。

但是,這些解釋都是蒼白無力的。在新聞媒體的持續報導下,波德蘭區49號的清朝駐英使館門前開始聚集大量英國民眾,他們在那裡一直高喊「釋放孫中山」——儘管他們並不了解孫中山究竟是什麼人,但有人甚至已經提議要搗毀使館。

在這樣的情況下,之前一直「磨洋工」的英國政府對清廷的態度陡然強硬起來,參與人的級別一路提升,最後是由英國首相兼外相索爾茲伯里親自出馬,向清朝駐英使館遞交備忘錄:

要求清朝公使館按照國際法,立刻釋放私捕的孫中山,否則將要求中國立刻召回駐英公使。

在這樣的情況下,清朝駐英使館頂不住了。

8

10月23日下午4點半,孫中山被囚禁的房間忽然來了兩個衛兵。

孫中山被告知:

「馬卡尼先生在樓下等你。」

孫中山被帶到了最下面一層,當時他頗有疑慮:是不是英國政府派人來搜查清公使館,所以使館方面先要把他藏起來,躲避搜查?

但是,當他看到老友康德黎和一名蘇格蘭場的偵探長等在樓下時,他的一顆心終於放了下來:

他被釋放了。

馬卡尼當著諸人的面,將當初孫中山被搜去的各種物品一一奉還。

為了最後的一個面子,孫中山等人被要求從使館後門出去。但事實上,當時得到消息的民眾和媒體已經把使館圍得水泄不通,孫中山一出現在馬路上,眾人紛紛向他歡呼和揮手致意,而媒體記者更是一擁而上,圍住他採訪。

孫中山的名字,原來並不為外國人熟悉,經此一事,眾人皆知。

就在孫中山離開後不久,清朝駐英使館收到了來自國內的電報:

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把孫中山押送回國!

然而,此時的孫中山已經離開了使館。

1896年10月11日,孫中山被綁進了清朝駐英公使館。

僅僅15年後,10月10日,武昌一聲炮響,大清帝國土崩瓦解。

(本文完)

饅頭說

至少就我學生時代而言,孫中山的面目是有些模糊的。

在課本上,他是「英雄」,是「先驅」,是「締造者」,是「國父」,但他具體做過些什麼,究竟哪裡不容易,卻總是一下子說不上來。

給我的感覺,就是革命需要孫中山先生,他振臂一呼,群起響應,然後清朝就被推翻了。

事實當然不是這樣的。

在那漆黑一片的時代,孫中山是中國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領袖式人物,而且他立志革命,堅持革命,始終革命,這背後的種種艱辛和危險,困難和挑戰,都是常人無法想像的——稱他為偉人,當之無愧。

倫敦被綁,只是孫中山經歷過的危險中的一個而已。

這裡想借用我以前寫過的一段話:

孫中山先生當然不是一個完人,但他毫無疑問依舊是一個偉人。他有他的歷史局限,但以他的所作所為,在當時他所處的歷史時代,足以傲立潮頭。

只想簡單指出兩點:

第一,他永不屈服。一般人可能只要遭受過孫中山遭遇過的諸多挫折中的一次,就早早繳械投降了——他有太多可以放棄的理由,但是他沒有。

第二,他不置私產。他的家事遺囑里留給宋慶齡的,除了衣物和書籍,只有一套愛國華僑送給他的房子——他有太多的機會可以斂財,但是他沒有。

先行者,總是需要勇氣和毅力的,是謂「越挫越奮」。

革命家,總是要有胸襟和初心的,是謂「天下為公」。

前者難,後者更難。

(全文完)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饅頭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16/1660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