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科學家發現:Delta變種修復失效 「變弱」後自殺…


日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降溫,每日新增感染人數自8月2萬宗以上的最高峰,降至近日300宗以下的低位。日本疫情的快速降溫讓人訝異,除了疫苗接種奏效與更多人習慣戴上口罩等被視為可能原因外,有科學家發現Delta變種病毒修復失效,導致「變弱」後自殺,是可能的原因。

日本國立遺傳學研究所與新潟大學共同研究後發現,在8月日本疫情最高峰時,感染的Delta變種出現了新變化,導致用作修復基因變異、名為「nsp14」的酵素無法正常運作。

細胞與病毒皆有修復機制

細胞進行複製時或各種理由,基因都有機會出現損傷或錯誤,這也是細胞出現病變的主因之一。但一般細胞會有復修機制,自動修正損傷或錯誤的基因,而這些都是由蛋白及酵素進行。

圖為8月7日,日本新冠疫情再次爆發,但在9月初開始逐漸降溫。

細菌和病毒也有同樣的機制,但當出現無法復修的情況,病毒可能會容忍其繼續下去成為「新變種」。然而這變種可以任何形式出現,日本研究發現,最近的變異影響了病毒內nsp14酵素的運作。病毒雖然可繼續生存和複製,但隨著時間移動,基因積存的錯誤愈來愈多,導致病毒修復不及,最終死亡。

研究指出,在nsp14出現變異的病毒中,病毒基因變異較一般病毒高出10至20倍。這意味著,造成8月新一波疫情感染的Delta變種,在日本意外出現再變異,影響其自我復修機能,導致其無法一直擴大感染,最終大量死亡。

相關研究在10月召開的日本人類遺傳學會報告上發表。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香港01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101/1666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