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許家印 首富的寒冬(圖)

「好歹畢業就是鋼鐵工人,不會再成為農民了。」

成績出來之後,他才知道,自己當年的成績,是整個周口市的第三名。

河南太康聚台崗邨許家印老宅

童年的貧窮,讓許家印很早就生出一個強烈的念頭,走出去。但多年以後,成為首富的他,卻常常回家鄉。

他出資為家鄉翻修小學,修通了路。2018年,整整60歲的許家印,帶著妻子再次回鄉。看著坑窪的地面、破舊的床板,他說:

「我們從小吃地瓜和地瓜面長大,鋪的、蓋的、穿的都是補丁摞補丁,現在大夥生活好了,吃的、穿的、住的都越來越好。」

他也提起往事。曾經因為貧窮,邨里人看不起他們家,但那次回家,他給邨里1000多戶邨民,每戶發了3000元紅包。

並決定,捐款6.5億,用於家鄉公益事業,修建醫院和學校。

邨民為許家印樹的功德碑

在武漢鋼鐵學院,許家印印象最深的是學校門口的熱乾麵。

那時他靠國家每個月14元的助學金生活,攢好久的錢,他才可以吃一碗一毛錢的熱乾麵。

一次被老師發現,還被一頓批評。「你是吃助學金的人,怎麼能吃這麼貴的東西?!」

大學時期,對他幫助最大的是中學老師周然夫婦,得知他生活窮苦,給他寄了20元的生活費。這筆錢,許家印記了大半輩子。

工作後,許家印為老師一家買了一台當時先進的彩色電視機。2018年,他又贈送給老師一套當地的商品房,裝修、家電全由許家印出資。

許家印看望老師

1982年,許家印大學畢業,被分配到河南舞陽鋼鐵廠,圓了自己的「工人夢」。

作為為數不多的大學生,許家印頗受賞識。車間主任親自前往車站接他,「當時他帶的書挺多的,全是專業書,一股書生味,怪濃的。」

進入鋼鐵廠,許家印並未在一線工作太久,隨即被調任車間主任助理。周圍人對這個年輕人的評價出乎預料一致:

聰明,好交朋友,幹活拼命。

那時他像鋼廠里的機器一樣,每天早上7點準時到車間,無論颳風下雨。一次外出學習技術,他甚至把所有材料都手抄了一遍,整整大一箱。

憑藉過硬的技術和拼命的精神,工作三年後,許家印升任車間主任。他對管理也頗有心得,制定的「生產管理300條」備受領導好評,很快成為整個廠的管理標準。

他關心工人,為了讓工人更舒服幹活,他把廢料收集起來,辦了一個洗澡房,工人們下班後,便可免費在房間內洗澡。

短短几年,他的車間成為了整個廠工作效率最高的車間,他也有了新的外號「小皇帝」。

這個外號,包含著許家印在這個300多人大車間中的權威。

許家印在鋼廠(二排右一)

但他沒想到的是,在車間主任的位置上,他一坐就是整整7年。他自認沒有關係、沒有背景,很難繼續被提拔,前途越來越渺茫。

更讓他絕望的是,當時,因為上交客戶送來的1500元紅包,他被記過處分。而自己岳父臥病在床,他卻拿不出錢救助。

曾經夢寐以求的「工人生活」,讓他越來越感到迷茫。

一天在報紙上,他看到深圳成立特區的消息。正值下海浪潮席捲全國,許家印決定離開河南那個小小的鋼鐵廠,奔赴汪洋大海。

「四面都是山,一直有離開出去闖蕩的想法。」

1992年,帶著所有的積蓄2萬元和30多頁簡歷,他遠走深圳。為此,他和妻子、岳父母分居。他答應他們,會給一家人更好的生活。

在深圳,足足有半個月,許家印投出去的簡歷杳無音訊。那一年,他34歲,坐在繁忙的深圳街頭,不知流了多少眼淚。

「那時候真是痛不欲生,工作10年,我每一件事都做得很漂亮,如今混成這樣,這叫什麼事?」

直到,一家貿易公司收留了他。他從一個處級幹部,變成了一個貿易公司的小業務員,每月工資500元。

重新進入一個新行業,他將自己的姿態降到最低,見誰都喊「師傅」。因為業務不熟,他見過太多難看的臉色。但為了生活,他必須咬牙堅持下去。

在貿易公司,許家印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倍工作。

為了省錢,他在公司和朋友家的走廊睡了三個月,幾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他認真周到地對待每一個客戶,珍惜每一個談判機會。

幸運找到了他,當時經朋友介紹,他談成了一筆10萬元的合作。在90年代這是一筆天文數字,這件事,也讓他被提拔為辦公室主任。

此後,許家印的能力找到了合適的舞台。幹了一年後,他向老闆提出成立合資公司的想法,希望能和前東家舞陽鋼鐵廠合作,老闆爽快答應。

這時,許家印從業務員,變成了時髦的「總經理」。

那是許家印第一次創業。原本精於業務的他,發現僅僅會業務,是做不成事的。

他開始施展自己的公關技巧。他極擅長應酬,酒場如戰場,他能妥帖照顧到每一個人,給足面子,又拿到自己想要的條件。

很多合作夥伴評價他,「說服能力之強,足以令風雲變色。」

甚至,有一次他跟一位銀行行長說,希望把自己繫到對方的鞋帶上,「您去哪我就跟著去哪,不能浪費一個晚上。」

多年以後,他和蘇寧老闆張近東一張喝交杯酒的照片,傳遍網絡。

遺憾的是,第一次創業的許家印還是失敗了,儘管他拿到了2000萬銀行的貸款。

他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僅有應酬是遠遠不夠的。做生意不全是人情,做生意,要盈利。

許家印張近東

1994年,許家印被公司派到長春分公司做分部總經理,他拒絕了。

那時,萬通六君子海南淘金的故事,已經傳遍全國。在海南那片熱土上,他們依靠房地產業務,閃轉騰挪,賺到將近8個億的資金。

在許家印工作的深圳,王石創辦的萬科也早已上市,成為下海浪潮中燿眼的弄潮兒。富力集團的李思廉,以2000萬資金進入廣州房地產市場,發展迅速,書寫了不小的神話……

一個個嶄新的財富故事面前,許家印野心勃勃。

而那時,儘管已經做到了公司高管的位置,工資在幾年間翻了6倍,但他仍然覺得「付出沒有得到匹配的回報」。

他希望到當時貿易更加興盛的廣州,從事房地產項目。

果不其然,命運被他賭對了。來到廣州的第一年,他收購了一塊當時沒人看好的地塊,並對土地進行充分的包裝。

設計階段,他力排眾議,推出當時罕見的小戶型房,結果一炮而紅,幾百套房子被搶購一空,也打向了許家印的名號。

一個講求效率的名號——當年開工,當年銷售,當年銷罄。

而就在項目二期即將開售的時候,許家印卻提了辭職。像第一次辭職一樣,很多人勸他珍惜機會,他卻說:

「人是有價值的,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水平、什麼樣的貢獻,就一定要有什麼樣的待遇。不然,從管理上來說,是留不住人的。」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最人物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106/1668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