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社會心理專家:《魷魚遊戲》反映殘酷債務現實

從許多方面來看,現在美國的情況比2007年更糟。由於史無前例的分裂,美國似乎處在內戰的邊緣。財政上的無所顧忌和不斷增加的債務,只會雪上加霜。任何經歷過債務噩夢的人都非常清楚,資產上的不安全感會讓人發瘋。瘋狂和絕望,從來不會導向成功,對人來說如此,對一個國家來說也是如此。所以,如果你碰巧有一個Netflix帳戶,而且也正在追看《魷魚遊戲》,那麼請記住:這個反烏托邦故事的靈感,來自於一個非常真實的、人性化的問題,那就是財務上的絕望。

韓劇《魷魚遊戲》,反映的是殘酷的現實。圖為馬來西亞吉隆坡一個購物中心內裝扮成《魷魚遊戲》人物的人們

2021年,不是大眾所熟知的牛年,而應該是魷魚年才對。對於那些還能過活的人來說,《魷魚遊戲》可能會敲響警鐘。對許多人來說,該劇只是一部反烏托邦的小說;而對其他人而言,它反映的是殘酷的現實。

作為本年度Netflix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魷魚遊戲》憑藉離奇的劇情和花哨的服裝,帶來了一種有衝擊力的視覺體驗。

劇情圍繞著一位名叫成奇勳(Seong Gi-hun)的韓國男子展開。他是一個剛離了婚又債台高築的司機。奇勳和其他455個玩家一起,被邀請參加一檔電視節目,共同爭奪巨額的現金獎勵。勝利者將得到超乎想像的財富;而失敗者將面臨死亡。

有意思的是,《魷魚遊戲》的故事原型,其實來自韓國的現實生活:在這個國家,有數百萬人正被債務海洋侵吞。

而在大約1,300英里之外的中國,債務危機正席捲全國。正如《南華早報》此前報導的,中國的消費債務是「整體債務中增長最快的部分,尤其是抵押貸款和消費貸款。」去年,家庭債務已經增長到占該國GDP總額的57.7%。

現在,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受到各個方面的衝擊,該國陷入金融危機的步伐正在加快。正如記者何惠峰(He Huifeng,音譯)所警告的,家庭債務正在全面降低中國家庭的「生活品質。」一名四十多歲的家庭主婦告訴惠峰,她的家人感到像「在高空走鋼絲」。和許多中國人一樣,她擔心家人「沒有足夠的錢來償還抵押貸款」。

可悲的是,許多美國人,也正面臨著韓國人和中國人所經歷的問題。

根據市場分析師傑夫‧考克斯(Jeff Cox)的說法,「由於房地產市場的爆火」,美國家庭的債務正處於14年來的最高位。目前,美國的借據總額略低於15萬億美元。考克斯寫道,從4月至6月,短短的三個月間,總債務額迅速增加了超過3,000億美元,「是自2007年同期以來的最大增幅」。

大多數讀者還都記得,2007年的債務增加後不到一年,世界就遭遇了史無前例的金融災難。2022年是否會有類似的前景等待著我們?可不能抱有僥倖心理。

隨著實際工作人數的不斷減少和債務水平的上升,美國似乎正接近經濟上的清算。當我們準備進入大流行後的世界時,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渴望享受生活,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有些人似乎在享受上太忘乎所以了。

債務惡化似乎有跡可循

一個人願意為了享受花多少錢呢?當然,這個數字會因個人銀行餘額而異。

然而, CreditCards.com的一份報告顯示,有44%的美國人願意為了享受而負債。其中,又以年齡介於24至40歲之間的人群(又稱千禧一代),最為嚴重。驚人的是,59%的受訪者表示願意承擔債務;56%的Z世代人群(1997年至2012年出生)也有同樣的觀點。

有格言說,智慧會隨著年齡增長。此話未必可以盡信,但用在此處絕對是合適的。在嬰兒潮一代(年齡在57至75歲的人)中,只有32%的人表示願意承擔沉重的債務。

而千禧一代,是最有可能承擔債務的人,也最有可能在還款上出現問題。據《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導,美國千禧一代的人均淨資產只有8,000美元。換句話說,美國千禧一代的平均債務,可能比他們的實際「價值」還要多。

好吧,在有人批評我給人貼價格標籤之前,讓我作以下聲明:寫這篇文章的人不是我,是《商業內幕》。另外,作為千禧一代的一員,我對自己上述所寫的幾句話並不感到自豪。

毫不奇怪的是,美國的千禧一代,因為願意承擔沉重的債務(常常是通過學生貸款的形式),所以他們的青春期和成年期會被困在某種煉獄中。許多人買不了新車,更別提新家了。從巴爾的摩到波士頓,全國各地都是如此。

從許多方面來看,現在美國的情況比2007年更糟。由於史無前例的分裂,美國似乎處在內戰的邊緣。財政上的無所顧忌和不斷增加的債務,只會雪上加霜。任何經歷過債務噩夢的人都非常清楚,資產上的不安全感會讓人發瘋。瘋狂和絕望,從來不會導向成功,對人來說如此,對一個國家來說也是如此。

所以,如果你碰巧有一個Netflix帳戶,而且也正在追看《魷魚遊戲》,那麼請記住:這個反烏托邦故事的靈感,來自於一個非常真實的、人性化的問題,那就是財務上的絕望。

作者簡介

約翰‧麥克‧格里昂(John Mac Ghlionn)是一位研究員和散文家。他的作品發表於《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雪梨先驅晨報》(Sydney Morning Herald)、《美國保守黨人》(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美國旁觀者》(The Spectator US)等知名媒體。同時,他還是一位社會心理專家,對社會功能障礙和媒體操縱議題有著濃厚的興趣。他的推特是:@ghlionn。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觀點。

原文:『Squid Game』 Is a Brutal Reality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108/1669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