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同為朝廷整肅對象,他為何「跪」在岳飛墓前?

作為宋金戰爭中最著名的將領,岳飛起於基層,以傑出的軍事天賦和戰功迅速升遷,最後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被時人稱為南宋「中興四將」之一。

故事的開頭,宋高宗趙構把岳飛當作嫡系培養提拔;而故事的結局,趙構痛下殺手,君臣相知的佳話變成了殺害忠良的悲劇。

岳飛雖含冤被殺,卻因為傑出的軍事能力、個人品格和戰績,在後世逐步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之一。

明朝之後,岳飛的聲望節節攀升,加之平話、小說等市井文學的推波助瀾,很長時間內,與他齊名的「中興四將」中的另外三位將領張俊、劉光世、韓世忠則逐步淪為背景板,其中最慘的要數張俊,甚至成了岳王廟前的跪像之一。

万俟卨和張俊跪像。來源/好看視頻@阿杜游中國

那麼,都是抗金名將,張俊為何要「跪」在岳王廟前呢?

前兩次鑄跪像時並沒有張俊

在今天杭州的岳王廟前,跪著秦檜、秦檜之妻王氏、万俟卨和張俊四座跪像。岳飛死後五十多年,南宋政府修建了岳王廟,那時的岳飛墳前並無任何跪像。

元朝詩人作品中有提到岳王廟的,除了嗟嘆英雄的悲劇命運外,描述的景觀不過是墳頭的青草和破敗荒涼的石獸。直到明憲宗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時任浙江布政使重修岳飛墓,秦檜及其妻王氏的鐵鑄跪像出現了。

為何是這兩個人?我們得從岳飛的冤案說起。

秦檜及其妻王氏的跪像。來源/好看視頻@阿杜游中國

岳飛一案中,罪魁禍首毫無疑問是趙構。由於缺乏可以治罪的證據,秦檜和他的黨羽万俟卨完全靠著「莫須有」的幾條罪名,強行給岳飛等人定罪,並初步擬定了「岳飛處斬,岳雲、張憲流放」的判決。沒想到趙構看到這個判決後還不滿意,御筆硃批了如下決定:「岳飛特賜死。張憲、岳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不難看出,趙構才是殺岳飛的元兇,他對岳飛的怨毒很深。秦檜、万俟卨認為只需要流放的岳雲、張憲二人,就是在趙構的親筆批示下一併遇害。

趙構是岳飛冤案的始作俑者。來源/電視劇《精忠岳飛》劇照

毫無疑問,趙構是岳飛冤案的始作俑者。但是,讓冤殺臣子的君王長跪在臣子墓前賠罪,不但不符合當時的政治倫理,也未免過於驚世駭俗。於是,秉承趙構意旨、哪怕打著「莫須有」旗號也要把冤案辦到底的奸相秦檜,就成了第一尊跪像。

作為岳飛冤案的實際經辦人,秦檜這座跪像可以說毫無爭議。

秦檜之妻王氏出身名門,性格極為強勢。秦檜在家極度懼內,連小妾所生的自己唯一親生子都不敢認養,反而收養了王氏兄長的私生子為嗣。在明代文人筆記中,王氏更被描述成秦檜猶豫不決時幫他下決心的人,不僅繪聲繪色地寫出他們倆私下的密謀,還衍生出「東窗事發」的成語。

明代筆記可信度不高,但在岳飛冤案中,王氏毫無疑問是深度參與的,起了極為惡劣的作用。她成為第二尊跪像,完全咎由自取,並不是所謂的「被牽連、被冤枉」。

伴隨著風吹雨打,幾十年後,秦檜夫婦的兩尊跪像已經朽爛。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有人出資重鑄了秦檜夫婦的跪像。不過,這次除了這兩人之外,又加上了阿附秦檜、審判岳飛的御史中丞万俟卨的跪像。

有人認為,万俟卨審判岳飛只是職務行為,不應該給他豎立跪像。這顯然不是歷史事實。最初負責審判的是御史中丞何鑄,他堅持認為岳飛是被冤枉的,哪怕秦檜直接告訴他,審判岳飛是皇帝趙構的意思,何鑄也不願意服從,並對無故殺戮大將明確表示異議。這種情況下,秦檜讓最早彈劾岳飛的万俟卨代替何鑄來主持審判,何鑄則被藉故流放。如果說趙構是元兇,秦檜夫婦是實際經辦人,那麼万俟卨就是岳飛冤獄的直接執行者,難辭其咎。

万俟卨審判岳飛。來源/電視劇《精忠岳飛》截圖

三尊跪像就這樣跪在岳王廟前,一轉眼,八十年過去了。明神宗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人們再次修鑄跪像,這次又增加了一尊新的跪像,那就是岳飛曾經的上司、同為「中興四將」之一的張俊。

這一百多年來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何本可以安然無恙的張俊,偏偏在此時淪為跪像之一?

岳飛與張俊形象的演化,和明朝中後期市井文化的發展直接相關。明朝中後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城鎮居民急劇增加。為了適應市井文化需要,戲曲、小說層出不窮。尤其是嘉靖、隆慶後,多插圖版戲曲小說不但數量多,質量和藝術水平也大幅提高。而這些文藝作品的一大特點是——人物必須性格鮮明,甚至臉譜化。

最初,張俊只是洞察趙構刻薄寡恩的一面,對政治風浪有些見風使舵罷了,但隨著市井文化的發展,在各種關於岳飛的文藝作品中,他被逐步增加了「嫉妒岳飛」「配合秦檜陷害岳飛」等戲碼。到了萬曆年間,他竟然已經和秦檜、万俟卨一樣,成為大眾印象里岳飛案的元兇之一。

因此,這次重立跪像時,張俊也和秦檜夫婦、万俟卨這些岳飛冤獄的直接執行者一起跪在了岳王廟前,這一「跪」就是四百多年。

岳飛影視形象。來源/電視劇《精忠岳飛》劇照

那麼,張俊在岳飛案中的作用究竟如何?歷史上曾和岳飛並列「中興四將」之一的張俊,他的作戰水平和功勞又到底在哪個層次?

打贏立國之戰的趙構心腹

不同於另一位「中興四將」的劉光世擁有將門出身,張俊是標準的鄉兵出身。入伍15年後,他才成為低級軍官,開始了緩慢的升遷。

北宋滅亡前後,他憑藉卓越的戰場表現脫穎而出:在兩次宋軍潰敗中,他能率領幾百士兵在重圍之下殺出一條血路,全軍而返;尤其是在援助太原之戰中,宋軍野戰部隊幾乎全軍覆沒,張俊在如此慘敗中卻能率領所部突破了金軍的圍追堵截,其表現可謂極度出彩。

此後,他第一時間投奔趙構,成為其重點培養的心腹將領。張俊不但勇略過人,政治嗅覺也極為敏銳,在「靖康之變」徽欽二帝被擄走後,張俊第一時間勸趙構稱帝,給後者留下極佳印象。隨後的時間內,張俊忙於平定各路叛軍和流寇,憑藉戰功迅速升遷。在一部分軍人發起的「苗劉兵變」中,張俊是第一個帶兵勤王、討伐叛軍的武將,更讓趙構極為信賴。

此時,已經部分消化了新征服地區的金軍開始再度南下。由於趙構任用的杜充難擔大任,宗澤時代經略頗有聲色的中原地區迅速淪陷,隨後,宋軍的長江防線迅速崩潰。此時距離苗劉兵變平定不過半年,江南的宋軍面對完顏宗弼統帥的金軍很難組織起有效抵抗。金軍渡江後得以橫衝直撞,相繼占領了建康(今南京)和杭州。趙構先是逃到越州(今紹興),然後繼續逃到明州(今寧波)。面對逼近明州的金軍先鋒,趙構乾脆坐船逃亡海上。之前由於劉光世臨陣脫逃,趙構在揚州差點被金軍抓住,雖然逃出生天,卻從此喪失了生育能力。因此,這次臨走前,趙構決心讓心腹張俊率軍留守明州,拖住追擊的金軍。

張俊影視形象。來源/電視劇《精忠岳飛》截圖

對張俊來說,留守殿後是一個極為危險的任務。退無可退的他和楊沂中等同僚帶領大約五千人在明州郊外的高橋主動迎戰金軍。完顏宗弼此次南下,麾下大軍號稱十萬之眾,但此時追擊到明州的不過是四千先鋒精騎,經過長期作戰也是強弩之末。這一年的除夕夜,金軍戰敗,「死傷以千計」,被迫撤出戰場。到年初二,金軍可能得到了部分增援,捲土重來,雙方再次展開激戰。按照記載,「俊與(明州知州)劉洪道坐城樓上,遣兵掩擊,殺傷大當。」金軍的進攻再次挫敗。

明州之戰的規模很小,金軍雖兩次失敗,但傷亡不過一兩千人。然而,宋朝的小勝也是半吊子的:幾天後,已經逃到溫州的趙構下令張俊和劉洪道等人趕緊帶兵撤退。不久之後,得到大部隊增援的金軍占領明州,屠殺當地百姓泄憤。但從戰略上看,這是宋軍的一次重大勝利:張俊在雙方人數相等的情況下,兩次挫敗金軍進攻,終止了金軍用少數人馬就能橫衝直撞的歷史。更重要的是,他完成了掩護趙構轉移的任務,並全身而退。

南宋政權偏安江南,趙構困於內憂外患,沒能阻止起對金人的有效抵抗,日後還會因為殺害岳飛而留下惡名,但他卻是此時唯一有資格領導各路軍隊反抗金國的人。

從這個角度看,明州之戰可以說是南宋的立國之戰,因此位居南宋官方認定的「中興十三處戰功」之首。按照南宋朝廷定調:「自金兵入中原,將帥皆望風崩潰,未嘗有敢抗之者。」「中興戰功自明州一捷始,至此而軍勢稍張矣。」正是張俊在明州的奮戰,使得草創的南宋政權組織沒有被摧毀,岳飛、吳玠等新生代名將有了在後續戰爭中嶄露頭角的機會。

在隨後南宋同金軍及其附庸偽齊的戰爭中,張俊所部作為主力相繼參加了泗州之戰、藕塘之戰、亳州之戰、柘皋之戰等戰役,立下赫赫戰功。

面對整肅的張俊:自保難逃彈劾

南北對立的局勢基本穩定後,趙構一直推進著收回軍權、重歸「以文制武」老路的工作。先是劉光世退居二線,他的軍隊被拆分;隨後鎮守四川的吳玠病死,他的軍隊同樣被拆分成三部。淮西之戰結束後,趙構準備進一步收回軍權。當時,軍權最大的是時人稱為「三宣撫司」的張俊、韓世忠、岳飛三位將領。

韓世忠影視形象。來源/電視劇《精忠岳飛》劇照

同樣是起於基層、被趙構當作嫡系一路快速提拔的軍人,張俊很清楚趙構刻薄寡恩的本性,而情商並不低的岳飛就有些單純了。當趙構宣布升張俊與韓世忠為樞密使、岳飛為樞密副使時,嗅覺靈敏的張俊立刻看透了趙構的意圖,率先交出了宣撫司兵權。最終,三位將領被調到中央任職,而他們的軍隊由其部將統領。在張俊積極主動的配合下,趙構成功實現了自己收並軍權的意圖。

隨後的岳飛冤案是張俊被人詬病最多的地方。毫無疑問,張俊在這個冤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最初審理岳飛部下王貴、王俊對岳飛的誣告,並將線索移交給大理寺的就是他。正因為如此,《宋史》也指責張俊「矧其附檜主和,謀殺岳飛,保全富貴,取媚人主,其負戾又如何哉」。

但細查張俊在此期間的作為,法理上真的有很大問題嗎?

無論是張俊、韓世忠還是岳飛,此時都屬於趙構心中需要整肅的對象,張俊和韓世忠身為樞密使更是首當其衝。張俊通過率先上交兵權積極配合趙構,暫時躲過了整肅,韓世忠則通過辭職告老躲過一劫。當時,岳飛部將王俊向主持軍務的王貴誣告說,張憲和岳雲在軍中密謀兵變,王貴把張憲抓了交給當時擔任樞密使的張俊,而張俊審問之後把案子移交給了大理寺。在這件事情中,張俊作為軍事長官,面對下級軍人的告變,審問之後移交給司法並沒有越界之處。如果張俊敢擅自放人,才真是自取死路。後來對岳飛、岳雲、張憲監刑的楊沂中,一度和岳飛私交頗佳,但是被趙構任命為監斬官後,也只能硬著頭皮做到底。

歸根到底,堅持要殺害岳飛,並且把秦檜、万俟卨都只判處流放的岳雲、張憲處死的,是刻薄寡恩的趙構。秦檜、万俟卨則具體操辦了這些骯髒的活計。這種情況下,當時身為唯一樞密使、也是趙構下一波整肅對象的張俊,面對岳飛部發生的變故,在審問之後把線索移交給大理寺,無論從道德上還是法理上都是無可指摘的。

事實上,張俊移交給大理寺的線索還是比較客觀公正的,主持審判的何鑄最初根據這些線索得出的結論是岳飛無罪。是秦檜用万俟卨替換了何鑄之後,才製造出許多「莫須有」的罪狀,強行辦成了這個冤案。

秦檜影視形象。來源/電視劇《精忠岳飛》截圖

所以,張俊在岳飛案中的作為,一方面是出於避禍自保,另一方面是他作為一個政治嗅覺靈敏的滑頭對趙構本質的洞察和逢迎,但其所作所為都沒有超出自己樞密使的職權。至於所謂的「妒忌」岳飛而參與製造冤獄之論,恐怕更多是受市井文學影響。通過人員、物資調撥中的統籌,讓劉光世、張俊、韓世忠、岳飛四部互相競爭,本來就是趙構的平衡術。哪怕到紹興十一年、岳飛案發前,張俊仍然是淮西之戰的宋軍主要統帥。隨後,作為樞密使的張俊,地位仍然位在岳飛的樞密副使之上。

雖然如此,張俊還是沒有逃過趙構和秦檜的整肅。岳飛死後第二年,秦檜指使台諫官員彈劾張俊,最終,張俊的樞密使職位被罷。趙構給了張俊一個清河郡王的虛銜,讓他和韓世忠一樣養老去了。

張俊留在史書上的最後形象,是一個極為市儈、酒色財氣俱全的俗人。來源/電視劇《精忠岳飛》截圖

張俊留在史書上的最後形象,是一個極為市儈、酒色財氣俱全的俗人。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厭倦了權力鬥爭,另一方面也未嘗不是自保手段。

隨著市井文化的發展,張俊在史書和民間的形象越來越不堪,最終淪為岳王廟前的跪像,屬於背黑鍋、略顯冤枉。但換個角度看,這反映了廣大人民對民族英雄的熱愛和對岳飛冤獄製造者的痛恨。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國家人文歷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129/1677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