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詩古文 > 正文

張九齡被貶後,寫下一首詩,竟成了《唐詩三百首》的開卷之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第五季詩詞大會選手鄭坤健的離場感言。

他曾是四期擂主,卻在總決賽的飛花令中不敵彭敏和韓亞軒,黯然離場。

很多人都為他感到惋惜,但我覺得他站在那個舞台上便已經是勝利了。

就像第二季選手姜聞頁在飛花令中落敗時所言: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我既然已有著一顆熱愛詩詞的初心,又何須輸贏以及勝負來鑑定我對詩詞的熱愛。」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我既然已有著一顆熱愛詩詞的初心,又何須輸贏以及勝負來鑑定我對詩詞的熱愛。」

這段話說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無論是詩詞還是其他什麼東西,我們熱愛並不是為了向他人炫耀,而是為了我們自己的本心。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這兩句出自張九齡的《感遇》,富有哲理,值得一讀再讀。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這首詩寫於張九齡被貶之後,清代的蘅塘退士在編輯《唐詩三百首》的時候,選擇了這首詩作為開卷之作。

我們都知道一本書的開卷和壓軸都是極其重要的,那麼問題來了,唐朝的詩歌浩如煙海,經典詩作比比皆是,張九齡的這首詩憑什麼能稱為「開卷之作」?

首先讀過《唐詩三百首》的應該都知道,這本書是有一定的編排規律的。

它分為五言古詩、七言古詩、樂府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雜詩等等篇目,而在每個篇目中又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而張九齡算是初唐到盛唐的詩人,而他的這首詩是五言古詩,所以放在篇首算是合理。

當然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因素,畢竟初唐盛唐的五言古詩並不少。

最重要的是這首詩他表達出了當時很多文人的心聲。

古代的文人大多是抑鬱不得志的,但是他們又有著一種清高純潔的精神。

在屈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之後,歷朝歷代以花草來明志的詩人不在少數。

例如東晉的田園詩人陶淵明愛菊,「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後來菊花就成了隱逸的象徵。

還有宋朝的周敦頤獨愛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蓮花也就象徵著文人的純潔。

張九齡說「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實際是在表達自己的清高志趣。

蘅塘退士也是個不得志的讀書人,這句話正好擊中了他的內心,所以從這方面來說他選取這首詩作為開卷之作也是合情的。

再有一個,應該和張九齡的這個人有關。

張九齡不是個普通的詩人,他是開元盛世前期的宰相。

眾所周知,唐朝由盛到衰轉折點就是安史之亂,而造成這場戰亂的根源就是唐玄宗的昏聵。

但是無可否認的是在他剛登基的那幾年確實是勵精圖治,不然也不會有「開元盛世」一說。

而當時輔佐唐玄宗的名臣就有好幾個,例如宋璟、姚崇就是出了名的「賢相」,和房玄齡、杜如晦並稱「唐朝四大賢相」。

而張九齡也許在政績上不如這兩位,但他直言敢諫,秉公守法,不附權貴,也是難得的名相。

張九齡去世後,每當有人推舉宰相人選時,唐玄宗總會來一句「風度得如九齡否?」

而他在文壇上也同樣得到了很多詩人的敬重,例如孟浩然和王維都曾給他寫過詩。

孟浩然的《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就不消多說了,堪稱最經典的「干謁詩」。

我們就說說王維,他和張九齡淵源頗深。

大家都知道王維是唐朝的狀元,傳說他是得了玉真公主的幫助。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原本王維那一屆的狀元應該是張九皋,張九齡的兄弟。

換句話說,王維是擠掉了張九皋,登上了狀元的寶座。

可是在王維鬱郁不得志的時候,卻是張九齡拉了他一把,推薦他當了右拾遺。

後來王維還特意寫了首詩來感謝張九齡,「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張九齡的心胸有多寬廣了。

在政壇上頗有建樹,人品也是槓槓的,難怪蘅塘退士會將他的這首詩選為「開卷之作」,他當之無愧。

現在再來看看這首詩。

這首詩是他晚年所作,當時的他因為奸臣的陷害和毀謗,被貶為荊州長史。

內心孤憤的他一口氣寫了十二首感遇,以比興的手法表現了自己堅貞的品德,而這首就是其一。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詩歌一開頭就寫了兩種高雅的植物——蘭花和桂花。

我們前面就說過,屈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他曾言「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而張九齡是廣東曲江人,此地盛產桂花,所以他將菊花改成了桂花,這是地域因素,無傷大雅。

「葳蕤」寫出了幽蘭的繁茂,而「皎潔」則道出了桂花的清雅。

蘭花在春風的吹拂下競相綻放,而盛開的桂花在秋月的映照下,顯得更加皎明潔淨。

它們在各自的季節里勃發生意,欣欣向榮。

春風秋月給了它們力量,而它們的存在又點綴了春秋,這是一種相互作用的過程。

詩人借蘭花和桂花的例子,說明了一個亘古不變的道理:時勢造英雄,而英雄也能壯時勢。

從這裡,我們其實可以看出當時的張九齡並沒有因為貶謫而一蹶不振,相反他其實心中還有期待,相信自己總有一天可以重新「遇時」。

這讓我想起了李白被「賜金放還」後寫的《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雖然張九齡這裡寫得比較隱晦,但也不難看出這首詩的感情基調其實是高昂的。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前四句讓我們看到了詩人昂揚向上的精神,而這四句,明顯詩人的精神又上升了一個層次。

蘭桂散發出迷人的芳香,引來了眾多隱逸的高人。

可是對於草木來說,它們散發香氣,是源於天性,並不是為了乞求世人的攀折。

這四句表面說的是蘭桂,實際卻是詩人自己的寫照。

誠然他希望重新受到重用,但是這並不是他砥礪名節,堅守節操的根本目的。

他潔身自好,不是為了求取富貴功名,只是為了對得起自己罷了。

他不求聞名於諸侯,但求問心無愧,而這也是古代很多讀書人的心聲。

全詩看似寫蘭桂,實際卻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詩人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富有哲理,值得一讀。

是的,物隨心轉,境由心造,一切煩惱皆由心生。

在紛紛擾擾的紅塵中,每個人都是拖著沉重的步伐前進,有些人漸漸迷失在這踽踽苦行中,忘了最初的目的。

時光荏苒,花落深銘,落葉雲疏,再回首,卻發現早已面目全非。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無論生活如何艱難複雜,我們都必須明白「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唐詩宋詞元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201/1678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