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專家:外國石油鑽探公司在為中國的海洋聲索助力

資料照:中國海洋石油公司在南中國海的海上鑽井平台。(2004年2月2日)

舊金山—

地區事務專家說,那些受到有對立海洋主權聲索的亞洲國家的邀請而參與石油與天然氣鑽探的外國公司正在幫助推動中國作為該地區最強大聲索國的地位。

加拿大、義大利、俄羅斯、西班牙、英國和美國的石油鑽探公司過去50年來都與亞洲國家簽約,以開發南中國海的海底化石燃料。專家們對美國之音說,這些公司受到了亞洲油氣公司的邀請,這些亞洲公司希望外部夥伴的技術經驗並幫助吸收任何的商業損失。

北京正在利用此類外國石油合同來鞏固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主導地位,手段是雇用某些外國承包商並向其它承包商施壓,終止與對手的合約。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亞洲海洋透明倡議計劃主任格雷格里·波林(Gregory Poling)說,「你如果能夠讓一家外國公司對這些你拍賣的石油和天然氣區塊中的一個進行投標,這就讓你的聲索合法化,因為這顯示外部行為體認為你的聲索十分安全,他們願意對此投資。」

媒體本月報導說,中國最近向印度尼西亞施壓,要求雅加達方面停止在與北京有爭議的水域的能源項目,這可能讓俄羅斯商業夥伴扎魯別日石油公司(Zarubezhneft)的勘探受到了影響。

外國承包商競標中國項目

中國政府支持的中國海洋石油集團(CNOOC)2019年為外國公司發放了標書。中國當年雇用了位於盧森堡的工程建築公司海底七(Subsea7)開展離岸能源工作。中海油還在2016年與加拿大承包商赫斯基能源公司(Husky Energy)簽約,對兩處海上區塊進行開發。

東京國際基督大學政治與國際研究資深副教授史蒂芬·納吉(Stephen Nagy)說,外國石油或天然氣承包商的參與有效提升了僱傭他們的國家的海洋主權聲索,因為這使得該國的能源利益在有對立權利聲索的國家面前顯得更為突出和優先。

「他們說這是法律戰,」納吉說。「你用不同類型的手段來侵蝕另外一個國家的合法聲索,中國至少一直在積極這樣做。」

分析人士說,中國也利用法律戰來改變地圖上的地名,在每年部分時間內對部分海域實行禁魚,並在4月份修訂了《海上交通安全法》。

波林說,中國的石化公司有足夠的經驗自行勘探海底石油和天然氣。比如,國營的《中國日報》新聞網站就在6月份宣布中國啟動了40層樓高的「深海一號」石油生產平台,「成為全球少數幾個能夠自主開展深水油氣勘探開發的國家之一。」

美國能源信息署估計,南中國海有價值110億桶的石油蘊藏和190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蘊藏。大部分蘊藏都在東南亞海洋聲索國的大陸架下,尚未得到開發。

逼走與其他國家合作的承包商

中國有世界上第三大武裝力量和亞洲最龐大的軍隊,不介意利用動武的威脅來執行其海洋聲索。

2018年,中國海洋測量船迫使越南放棄了2018年與西班牙國家石油公司(Repsol)在南中國海萬安灘(Vanguard Bank)的一個鑽探項目。

中國海派測量船接近越南的油氣開發項目,北京說某些開發項目違反了中國的海洋權利聲索。

中國官媒曾援引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耿爽的話說,「中方在南海中國管轄海域有關作業合法合理,無可非議。」

新加坡國際事務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胡逸山(Oh Ei Sun)說,這些行為有效地把外國公司趕走,而且中國同時會警告說,與其他國家簽約的承包商們將來在中國經商時會面臨限制。

「當然(中國方面)不高興,」他說。「他們首先會說『這些外國承包商或營運商的風險自負』,其次會說『中國可能不歡迎你們到中國經商或在中國進行某些合資。」

波林說,南中國海的外國能源承包商的數量在下降,因為他們寧願避免中國干預的風險。他說,中國1970年代以來對非中國人的鑽探行動就提出過抗議,但是過去20年期間,中國的抗議範圍從重要島嶼擴大到整個海洋。

納吉說:「假如那家公司與中國有商業關係,我推斷他們會受到中方的某種懲罰。」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217/1684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