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海外生活 > 正文

天天都是槍擊案,美國,還能去嗎?

美國又發生槍擊案了。11月30日13時左右,位於美國底特律市郊區的牛津高中發生槍擊事件,導致至少3人死亡,8人受傷。

此前,也接二連三發生中國留學生在美國遇害的新聞。最近的一次,是中國留學生鄭少雄在芝加哥遭到槍殺。

11月16日,美國芝加哥大學,中國留學生組織遊行,要求校方切實解決學生安全問題。圖源:邢雨瑩

這些惡性事件不斷出現,也引發國人對美國治安狀況的關注。「美國社會是否正變得越來越不安全」,成為一個爭論熱烈的話題。

不容迴避的現實是,疫情暴發以來,整個美國的治安都在惡化。

聯邦調查局(FBI)報告稱,2020年,全美謀殺案數量比2019年增加了30%,刷新了過去60年來的年度增幅紀錄。

因為暴力事件不斷升級,今年7月,美國紐約州進入了「槍枝暴力災難緊急狀態」。

「現在,死於槍枝暴力和犯罪的人比死於新冠肺炎的人還要多。」當時,擔任該州州長的安德魯·科莫說。

但如果把時間線拉長一些來看,「美國治安惡化」的結論又顯得片面了,甚至,有專家認為,現在美國仍處於史上安全係數很高的一段時期。

2021年8月7日晚到8日凌晨,美國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經歷暴力一夜,共45人遭到槍擊,其中4人死亡。

惡性犯罪率在上升

11月上旬,美國主張司法改革的非政府組織——刑事司法委員會公布了一份委託研究報告,這份報告基於對全美27座城市的數據進行分析而產生。

細看這份報告,2021年前三個季度,美國的惡性案件幾乎全線上漲:

兇殺案:較前一年同期增加4%(增加126起)。

嚴重襲擊案:增加3%。

涉槍襲擊案:增加0.4%。

機動車盜竊案:增加13%(增加12260起)。

也有一些案件,出現了下降趨勢:

家庭暴力案:報案率和去年同期持平(僅13個城市有數據反饋)。

搶劫案:減少2144起(6%)。

毒品犯罪率減少14%(減少了6151起)。

該報告執筆者——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犯罪學和刑事司法專家羅森菲爾德(Richard Rosenfeld)和該校司法專業博士生小洛佩斯(Ernesto Lopez Jr.)就此得出結論:「2021年,全美一般刑事犯罪率有所回落,而惡性犯罪率則小幅上升。」

不過這個「小幅上升」,是在此前一年犯罪率已經出現了「空前上升」的基礎上的。

2017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當地發生槍擊事件,一名男子遇難,警方進行現場勘查。

10月27日,美國皮尤民調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和FBI相關數據,做出了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美國2020謀殺犯罪報告」,該報告指出,2020年美國謀殺犯罪率同比劇增30%,創下有記錄以來最大單年漲幅。

根據CDC的數據,2020年,美國每10萬人中發生了7.8起兇殺案,而2019年是6.0起。

CDC負責相關數據統計的安德森博士(Dr. Robert Anderson)認為,2020年兇殺案單年漲幅可能已超過歷史最高的1905年。因為1905年提交數據的州數更多,兇殺案數量較2020年多或許僅僅是基數更大所致。

FBI數據顯示,2020年有數據可查的謀殺案中,77%涉槍,高於前一年的73%,其中絕大多數為用手槍犯案,步槍和獵槍犯案占比不高。

2021年4月8日,美國伊利諾州Tinley Park,民眾在槍店內挑選槍枝。

與犯罪率升高相對比的是,美國破案率卻在下降——美國人稱之為「清除率」,指達到起訴或不起訴結案階段的案件。2020年,全美命案清除率為54%,低於前一年的61%。

複雜的成因

關於過去兩年美國犯罪率抬頭的原因,各方都給出了不同的分析:

新冠疫情及應對措施導致社會不安情緒增加。

「弗洛伊德事件」(George Floyd)令警察與社區關係惡化。

槍枝泛濫。

……

但芝加哥大學刑事司法專家羅曼(John Roman)和犯罪分析學專家阿舍( Jeff Asher)等人對此還是持保留態度.

他們認為,「具體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令人不安的狀況出現,以及這一趨勢究竟是暫時的還是中長期的,目前尚得不出明確結論」。

刑事司法委員會報告則指出,許多研究表明,近來謀殺案集中發生在都市地區中的「離散高危社區」,這裡是幫派活動高發區域,表明惡性犯罪的增加和幫派活動日益猖獗有關。

而「儘管缺乏足夠證據」,但許多司法管轄區域進行「司法改革」的趨勢以量刑從寬、保釋和假釋門檻放低為主,這些做法令惡性犯罪成本降低。

而一系列警民衝突導致警察經費緊張、士氣下降、積極性降低,也削弱了對惡性犯罪的打擊力度。

章瑩穎,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訪問學者,2017年6月9日失蹤遇害。

該報告認為,近兩年美國機動車盜竊案增加和新冠疫情有關,因為更多人不去上班,將車停在家裡,而較少停在單位停車場,後者安保強度顯然比前者強得多。

相反,入室盜竊、販毒等犯罪率下降也和疫情有關,因為疫情應對措施讓毒販很難在街頭或娛樂場所「做買賣」,而激增的「家裡蹲」也給「闖空門」增加了難度。

但上述「可怕數據」只是美國治安狀況的一個側面——另一個側面則是,如果追溯較長一段歷史則會發現,目前的美國治安其實還算相對差強人意的。

當前,一個非常安全的時代?

上世紀70-90年代,美國每年「每10萬人中兇殺案發生起數」都在8.0以上,高於2020年的7.8。有3年,還在10以上——1974年10.5,1980年10.4,1991年10.0。

正如阿舍和羅曼等人指出的,自1994年至2014年,美國經歷了謀殺率和犯罪率逐年下降的「安全20年」,儘管期間發生了一系列校園槍擊案和「9·11」這樣的惡性暴恐事件,但美國公眾的安全感較此前是大幅上升的。

由於這種「社會治安的突然好轉」來得毫無徵兆,以至於美國各界一度興起了對這一成因的集中研究.

一些研究甚至還得出了諸如——「電玩為青少年提供更合法的暴力宣洩渠道」「上網率和犯罪率成反比」「自來水管不再含鉛降低暴力因素」等匪夷所思的結論。

但迄今為止,對這一問題的解答,仍莫衷一是。

2021年9月6日,美國芝加哥,警方正在一起槍擊案現場進行調查。

另一組數據也值得關注:謀殺迄今為止仍然是最不常見的暴力犯罪形式,在暴力犯罪中占比不到2%——2020年,全美每10萬人中有13.5人死於自殺,較死於謀殺者高出42%;僅2020年前三季度全美每10萬人中有27.1人死於藥物過量,較2020年全年死於謀殺者高出71%。

就此一些學者——如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家夏基(Patrick Sharkey)——認為,儘管過去兩三年,美國暴力惡性犯罪的激增毫無疑義,但應該看到,這種激增是基於此前較低基數的。因此「當前仍是美國歷史上一個非常安全的時代」。

當然,循同樣邏輯,2021年前3季度惡性犯罪率上升曲線的走緩也殊不足喜——因為這是建立在前一年陡峭上升曲線基礎上的。

最危險與最安全的城市

過去兩年,美國惡性暴力刑事案件發生率,呈嚴重地域不平衡分布。

根據美國城市數據中心的數據,南部各州兇殺案發生率畸高,排名兇殺案發案率前50的城市中,僅路易斯安納州就有5個之多。

2021年4月13日,美國首都華盛頓,華盛頓國家廣場上展出4萬朵絲綢花,以紀念美國每年死於槍枝暴力的4萬人。

其中兇殺案發案率最高的5座美國城市,分別是:

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每10萬人中發生88.1起謀殺案,2020年全年謀殺案報案263起,在1289座城市中列第7;每10萬人中發生暴力犯罪2016.3起,名列第5。

維吉尼亞州聖彼得堡市:每10萬人中發生76.9起謀殺案和631.5起暴力犯罪。

阿肯色州派恩布拉夫市:每10萬人中發生56.5起謀殺案和1832.1起暴力犯罪。

路易斯安納州紐奧良市:每10萬人中發生51.0起謀殺案和1324.3起暴力犯罪。

密西根州薩吉諾市:每10萬人中發生50.2起謀殺案和2154.2起暴力犯罪,後者在全美列第4。

就謀殺率而言,最高城市這一數值是最低城市的3.5倍。

6月2日,美國維吉尼亞州,民眾為槍擊案遇難者祈禱。

有最危險的就有最安全的。2020年全美最安全的城市和社區依次為:

緬因州班戈市:每10萬人中發生57.7起暴力犯罪,全年僅發生88起暴力犯罪,為290座統計城市中最低;全年僅發生6起謀殺案。

緬因州波特蘭-南波特蘭都會區:每10萬人中發生95.0起暴力犯罪,2020年全年僅發生1起謀殺案。

肯塔基州伊莉莎白鎮-諾克斯堡:每10萬中人發生100.5起暴力犯罪,全年發生謀殺案5起。

華盛頓州韋納奇市:每10萬人中發生116.2起暴力犯罪,2020年全年僅發生1起謀殺案。

猶他州洛根市:每10萬人中發生118.2起暴力犯罪,2020年僅發生1起謀殺案。

這些最安全都市大多在美國北部或東北部,且貧困率較低——最高的洛根14.7%,最低的波特蘭-南波特蘭僅7.7%。

(如果你要去美國生活,如何選擇城市,就不用說太多了吧。)

對警方,加大投入

耐人尋味的是,和媒體、網絡上給人的普遍感覺相反,美國公眾對增加警察和治安開支的支持率近來是在穩步提高的。

皮尤2020年9月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6月有47%的美國成年受訪者表示,他們贊成增加對所在社區警察的投資,遠高於一年前的31%。而贊成減少投資的比率則從一年前的25%降至15%。

這表明,公眾對治安持續惡化的不安在增加。

鑑於此,拜登政府頂住了「弗洛伊德事件」和「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興起後「減少對警察撥款」的壓力,相反,要求國會增撥3億美元社區警務資金,並指示為聯邦調查局和酒精、菸草、槍枝和爆炸物管理局(ATF)提供 7.5 億美元的額外資金。

拜登還多次試圖推動加強槍枝管制,但囿於在「禁槍」問題上社會意見兩極分化,且黨爭深度介入其中,加上相當一部分美國人持「治安越惡化就越要買槍防身」的觀點,人們普遍對拜登政府禁槍努力的效果不抱樂觀態度。

2013年1月19日,美國得州,支持擁槍的民眾舉行大遊行,反對歐巴馬簽署的新控槍法案。圖源:東方IC

美國,還能去嗎?

美國社會是否變得「越來越不安全」,其實是個複雜的、一言難盡的問題。

如果單看近兩三年的數據,這種「不安全」是一目了然、毫無疑義的;但放在整個美國歷史、至少二戰後美國史的長河看,美國社會仍處在相對安全區間。

由於部分州解除了大麻禁令,加上槍枝管制寬鬆,初到美國的外國人會非常不適應。但正如一些研究所指出的,美國槍枝管制是否嚴格和暴力案件發案率之間似乎並不存在明確對應關係。

槍枝管制最嚴的紐約州,暴力案件發案率照樣高於全美平均水平。

此外,地域和貧富的嚴重不平衡也值得高度關注。

比如號稱全美「暴力之都」的芝加哥市,明亮光鮮的市中心CBD,與不到5英里外貧民窟密布的南郊、西南郊,治安情況可謂天淵之別。

值得特別警惕的是,由於階層分化日趨嚴重,底層「仇富」和對前途絕望情緒日漸升高,發生在貧富社區交界地帶、道路上的惡性暴力事件,近年來有明顯增多趨勢。

對於在當前形勢下仍想赴美完成學業、研究等「剛需工作」的國人及其家屬而言,做足功課、趨利避害,是增加自身安全係數的不二法門。

畢竟,這世界上並沒有「絕對安全」,而「相對安全」的前提,正是對危險信息的充分掌握,和基於這種充分掌握的預判及對策。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Vista世界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218/1684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