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陣亡中國的第一個美軍士兵

—陣亡中國的第一個美軍——中國戰場的美國兵

作者:

中美兩國曾為和平和正義並肩而戰,在中美交往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人們都知道二戰時中美是盟友,但很少人知道,中美兩國士兵真的曾在一個戰壕里並肩作戰。

1944年5月11日,十萬中國軍隊渡過怒江,對盤踞滇西兩年之久的日軍發動大反攻。有4000名美軍顧問隨同部隊參加作戰。他們擔負著戰術指導、兵器使用和維修到地空聯絡,乃至直接對日地面作戰。這支美軍顧問部隊的司令官是史迪威的副官弗蘭克•多恩將軍。

美軍顧問團司令弗蘭克•多恩(左二)在怒江前線視察陣地。

他們分為三路:一路跟隨二十集團軍翻越高黎貢山攻打騰衝,一隊隨十一集團軍第八軍攻打松山,還一路隨十一集團軍71軍攻打龍陵。雲南二戰史專家戈叔亞剛開始做戰史調查時,就聽第五軍軍部參謀鄒德安說起一個美國軍人,他叫夏伯爾。夏伯爾是史迪威總部的人,中國遠征軍第一次赴緬作戰,失利後從曼德勒撤往印度時,鄒德安和夏伯爾一起在野人山的密林里行軍。當時,樹上的猴子不斷在"嗚嗚"地叫,鄒德安感覺猴子是在嘲笑他們的窘態,而夏伯爾則樂觀地說,那是在問候我們,你聽,它叫的是WHO?WHO?後來回到昆明,他們見過幾次面。滇西反攻前,夏伯爾特意找到他,告訴他:鄒,我打騰衝。此後,就再沒了他的音訊。八十年代末,省政協組織老兵去騰衝,路上,鄒德安又把夏伯爾的事說給同車的人聽。到了國殤墓園,一個人忽然叫他:快來看,你的夏伯爾在這裡。鄒德安過去一看,那是盟軍墓碑,立給在騰衝作戰犧牲的美國軍人的,上面寫著"夏伯爾等十四人"。他很奇怪,美軍顧問是不到一線作戰的,所以,夏伯爾犧牲的機率應該不大。他向墓園主任詢問這個夏伯爾的情況。墓園主任說,這個碑是1985年紀念抗戰勝利35年墓園復修時重新立的,原碑上有十四個人的名字,1969年被砸毀了。復修時,只能辨認出夏伯爾一個名字,所以,新碑就寫了"夏伯爾等十四人"。其餘情況,墓園主任也一無所知。

美軍顧問將鋼盔交給準備衝鋒的中國士兵。

騰衝之行在鄒德安心裡形成一個結:夏伯爾到底是怎麼死的?騰衝的戰史研究者心裡也有一個結:犧牲在騰衝的美軍到底都有誰?他們怎麼死的?他們希望能找到十四個人名,重新刻上去。2002年,二戰史專家戈叔亞前往美國,參加"駝峰航線展覽",騰衝墓園管理處委託他查找十四人的名單。戈叔亞通過在美國的友人聯繫上了史迪威外孫約翰•伊斯特布魯克上校。

史迪威外孫約翰•伊斯特布魯克上校來到騰衝,向盟軍致敬。

伊斯特布魯克找到胡佛研究所,那裡保存著完整的中緬印戰區的原始資料。他們查閱到,美軍在滇西反攻中犧牲的不是十四人,而是十九人,沒有被計入的五人是非作戰犧牲的,有空投時不慎從艙門墜落的,有病死的,還有一個是自殺。按照美軍的慣例,非作戰犧牲人員不計入名單,所以原先的墓碑是十四人。

十九人中,十四人是陸軍,五人是空軍。

資料發給戈叔亞,第一個名字就引起他的注意,原文寫到:

"中尉Kirk G. Schaible,步兵,號碼0-436603。陣亡地點:馬面關,陣亡時間:1944年5月14日。"

從所屬部隊和身份,戈叔亞確信,這就是夏伯爾。

資料記錄,夏伯爾跟隨20集團軍54軍198師592團行動,5月11日渡過怒江,攻打高黎貢。14日,部隊在馬面關遭遇日軍阻擊。

高黎貢海拔4000米,被稱為是二戰海拔最高的戰場。它是南絲綢之路的古商道,山路崎嶇,僅容一人通過。有些地方的坡度達到60度,徒手攀登都很困難,而中國軍隊攜帶著槍枝彈藥,上面迎接他們的是日軍的彈雨。

本來顧問身份的夏伯爾是不到前線的,但看著一批批中國士兵倒下,年輕的夏伯爾熱血沸騰,軍人的尊嚴感和美國人骨子裡的英雄主義令他無法坐視,夏伯爾操起卡賓槍,和連長向梅生一起沖了上去,不幸被日軍擊中。

夏伯爾是滇西反攻犧牲的第一個美國軍人,時年22歲,軍銜中尉。

2005年是二戰勝利60周年,騰衝國殤墓園決定重修盟軍墓碑,他們認為,不管是作戰犧牲還是非作戰犧牲,既然都是在滇西這塊土地上援華犧牲,都值得紀念。

於是,"夏伯爾等十四人"就變成了有具體名字的十九人。

騰衝戰役勝利後,附屬中國遠征軍第20集團軍的美軍聯絡官,與20集團軍司令霍揆彰將軍握手道別。

國殤墓園復修的盟軍碑。

(本文得到戈叔亞老師幫助,在此致謝)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老侯說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224/1687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