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醫院遭整頓 一大群遭殃患者網上求助

—醫院遭整頓他們決定上網求助

作者:
‌‌「懲罰的是醫院,但為什麼我們也要為此買單?要一遍遍去打電話溝通,只為了找到一家能接收自己的醫院‌‌」,一位打了一天電話的孕婦滿是疲憊。

1月13日,家住西安的李立看到了一份由西安市衛健委發布的通告,其中對西安高新醫院和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做出停業整頓三個月的處理。

李立的妻子如今孕37周,一直都在西安高新醫院產檢,醫院停業整頓,這意味著,下個月預產期的她不知將往何處生產。

與停診通告同時發出的,還有一份《高新區兩所醫院停診期間保障群眾正常就醫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其中提到對嬰幼兒、孕產婦、血液透析、腫瘤患者等分流安置。

這則消息在李立妻子所在的孕婦群炸開水花,這個群里有270多人,都是2月份將在西安高新醫院生產的媽媽們。根據《方案》,有五家定點醫院被指定保障高新區孕產婦。

需要做產檢或者即將面臨生產的准媽媽們打了一天的電話,有的定點醫院已經打不通電話。一位需要做四維彩超的孕婦聯繫了十幾家醫院,有的無人接聽,有的拒絕了她,理由是需要提前約,而目前檢查已經約滿。

1月13日和14日兩天,不僅僅是孕產婦,包括腫瘤患者、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都在網上發出求助信息。

‌‌「懲罰的是醫院,但為什麼我們也要為此買單?要一遍遍去打電話溝通,只為了找到一家能接收自己的醫院‌‌」,一位打了一天電話的孕婦滿是疲憊。

長期關注新冠疫情的科普大V莊時利和就此事評價,‌‌「醫院不是普通場所,病人不是貨架上的商品,不是把超市關了之後挪到其他超市上的貨架一樣賣,病人背後是一整套醫療保障系統。簡單的停診醫院,受影響最直接的就是患者。‌‌

截止發稿前,‌‌「偶爾治癒‌‌」聯繫到的兩家醫院的孕產婦、癌症等特殊患者,一些已經被分流醫院接收,一些被主診醫生口頭告知,可以繼續在原醫院進行產檢或住院接受放化療。

李立說,‌‌「14日上午確實有孕婦看到這個消息,去高新醫院做產檢,但醫院說,沒有官方紅頭文件,還是沒有做成‌‌」。

一直撥電話的患者們

事情是從1月13日開始發酵的。

在西安市衛健委對兩家醫院發布停診通告之後,擺在兩家醫院患者面前的問題是,‌‌「我們可以去哪裡?‌‌」

陸希的母親是一位癌症晚期患者,出現多種藥物耐藥,病程不斷推進。2020年,母親在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開始治療。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去醫院入院檢查和調整治療方案。1月15日原本是母親繼續入院治療的日子

‌‌「癌症晚期需要根據既往治療情況結合複查結果,不斷調整方案。所有的病歷和資料都在這個醫院,不是說換一家就能繼續治療的。‌‌」

‌‌「並不是換一家醫院就那麼簡單‌‌」,對於懷孕28周的陳甜也是類似的問題。在到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產檢之前,她曾去過其他三甲醫院檢查。從排隊候診,到排隊檢查,等取藥,都不斷地在‌‌「等‌‌」,作為孕婦,‌‌「即使累也忍著‌‌」。

她和其他一些孕婦選擇一家私立醫院生產的原因再簡單不過,‌‌「離家近,人少,累了有地方休息,服務相對好一些。‌‌」

相比其他沒有打通電話的孕婦,李立妻子眼前的路看起來是暢通的。

他們有兩個選擇。根據社區提供的名單一個個電話撥過去,其中一個定點醫院告訴李立,生產時聯繫社區,由社區安排出行。群里其他孕婦轉述的消息又讓他不自在,‌‌「群里有人說,她的同事今天剛在一個定點醫院生產,無痛沒打上,睡在走道里。我老婆生產的年紀不算小,原本是希望減少她的痛苦‌‌」。

原本妻子計劃生產的高新醫院離家車程3.5公里。五家定點醫院中,最近的一家8.4公里,最遠的21.7公里。

夫妻倆試圖聯繫其他醫療資源和環境同高新醫院差不多的私立醫院,打通其中一家,距離家15公里。得到的回覆是,‌‌「生產的時候可以來,但你們在管控區,而且這是跨區,你自己來不行,得自己聯繫疾控,讓他們送你來。‌‌」

‌‌「我們其實算是好的,沒有基礎疾病。但懷孕到生產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許多產婦的個人情況都不一樣,有的胎位不正,有的羊水少,有高血壓,有糖尿病。原本的醫院,主治大夫都研究評估過每個人的生產方式,現在隨便換一家醫院,告訴你,你要生了,120拉來就行,作為產婦和家屬,我們真的能放心嗎?‌‌」

發微博的醫生說可以繼續手術

在社交網絡上,不斷有患者和他們的家屬對分流方案提出疑問。

比如危急重症患者一直長期住院,一旦轉院,其他大夫未必能及時了解情況。‌‌「萬一,轉運過程中出現問題怎麼辦?誰來負責?‌‌」

還有人提到,原本老人在高新醫院透析,離家近,家人上下班也可以順便接送。一旦去了其他醫院,路程遠,很難接送按時透析。

還有一些更細碎的擔心,去新醫院是否還需要重新檢查,‌‌「會不會再折騰一遍?病人未必受得了。‌‌」

隨著外界對此事討論發酵,調整方案在患者和醫生中流傳開來。

1月13日晚間,西安國際醫學中心整形科主任郭樹忠發布微博,稱117位小耳畸形患者急需二期手術,但自己被‌‌「禁刀‌‌」。14日上午,郭樹忠稱,自己接到通知,上級批准,患兒可以在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接受手術。

郭樹忠發布消息後兩個小時,陸希也告訴‌‌「偶爾治癒‌‌」,接到西安醫學國際中心的通知,原來的化療放療病人可以繼續住院。

14日晚間,一份落款為西安國際醫學中心停業整頓辦公室的文件在網上流傳,其中稱,為保障部分患者連續診療和特殊診療的需求,正在統計後期收治或接診的患者。符合條件的患者包括:血透患者(僅限在我院固定血透的患者)、腫瘤放化療患者(僅限於已在我院接受治療,且仍需後續治療的患者),嚴禁接診新患者。

其中還稱,若有急危重症(若不實施急救行為,會出現生命危險或致殘、致畸)患者可以正常收治,但嚴禁電話預約此類患者。

文件沒有蓋章。‌‌「偶爾治癒‌‌」通過接近醫院的消息人士求證文件的真實性,對方稱,文件確實存在,‌‌「內部通知,不對外‌‌」,但因為外部輿情,‌‌「下周有沒有調整不好說‌‌」。

兩家醫院停診意味著什麼

兩家醫院為何會被停診?

被停診的高新醫院和西安國際醫學中心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兩家醫院的停診,為何會引起如此大的反應?

1月2日,西安一名患者因突發心臟病,但因來自中風險地區,沒有做核酸無法入院,被醫院拒診後,錯過最佳搶救時間,不幸逝世。

1月4日,一位懷孕8個月的孕婦因突發腹痛,被送往醫院,但因核酸報告超時無法入院,在院門口等待兩小時後流產。

這兩家醫院分別是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和高新醫院,這才有了13日的西安衛健委的處罰。

根據公開文件,兩家醫院同屬一個醫療集團,均為民營三甲。也是高新區僅有的兩家三甲醫院,分別於2002年和2019年開診。

根據高新區管委會2021年8月信息,轄區人口已經超過110萬人。

據1月14日西安高新區轄區內醫療機構開診情況,五家醫院中,這兩家醫院還未被剔除。

當地人告訴‌‌「偶爾治癒‌‌」,這兩家醫院雖然屬於民營醫院,但優質醫生資源不少,‌‌「也能走醫保‌‌」,‌‌「至少對於附近居民來說,算是就醫首選‌‌」。

根據兩家醫院的官網數據,高新醫院的床位1500張,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的床位5000多張。一旦停診,意味著相當一部分比例的床位將受到影響。

據《2020年西安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簡報》,截至2020年末,全市醫院共有床位74386張,800張床位以上的醫院有26個。

此外,根據信達證券2020年發布的《國際醫學(000516)公司深度報告》,其中提及,2019年,在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開診之前,高新醫院床位常年超負荷運行,2019年門急診人次突破100萬,住院手術人數3萬多人次,病床使用率106.09%

莊時利和告訴‌‌「偶爾治癒‌‌」,對三甲醫院進行3個月的停診確屬先例。根據一些法律規定,如果醫院出現過錯,是可以予以處罰,比如處罰醫生或者領導層。

‌‌「但在疫情的特殊關頭,貿然關停醫院,本質是在處罰老百姓。‌‌」

被影響的居民和醫生們

停診初期,有人提出,‌‌「關停民營醫院影響並不大,大家都喜歡去公立醫院‌‌」的說法。

數據顯示,西安共有公立醫院127個,民營醫院238個,2020年,公立醫院的診療人次3100多萬人次,民營醫院診療739萬人次;公立醫院的醫師日均擔負診療5.9人次和住院1.8床日,民營醫院醫師日均擔負4.1人次和住院1.7床日。

兩家醫院停診三個月,對於住在附近居民的影響未可估量。

郭培住在丈八街道,距離高新醫院三四公里。距離近、方便,家裡小孩多,他就醫一般首選這裡。

但根據小區分流方案,一旦有就醫需求,他和家人能去的醫院,‌‌「要麼距離很遠,要麼本身醫療資源已經很緊張‌‌」。

在西安衛健委13日發布的方案中,提及發揮社區醫院的力量,並給每一個街道配備一個救護車組。

‌‌「我們這個街道有40萬人,配備一個救護車組。有說法是,一輛救護車,一位醫生一位擔架員一個司機。但資源配置上合理嗎?‌‌」

2020年,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發布的《關於印發進一步完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指導意見的通知》中提到,按照每3萬人口配置一輛救護車,城市地區服務半徑不超過5公里。

‌‌「我想知道,如果出現需要緊急搶救的患者,救護車是把人拉去最近的高新醫院,還是去分流醫院?‌‌」

一位西安孕婦也提到,在抗疫的壓力下,社區醫院對於分流的病人是否有能力接收?

‌‌「我前幾天去建檔,社區醫院很多都去抗疫一線了,只有兩個醫生在辦公室‌‌」。

偶爾治癒通過消息人士了解到,目前兩家醫院的醫生一些還在抗疫一線,一些已經接到通知,未來三個月將在科室進行業務學習。

(為保護受訪者隱私,文中李立、陸希、陳甜、郭培均為化名)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偶爾治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116/1696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