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程曉農:走出專制社會的第一步——自發反洗腦

作者:

按照中共的洗腦教育,「上面」的話就是民眾的價值觀、道德標準,自己不能有獨立思維。圖:由學聯發起的反洗腦,9月29日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行罷課體驗,透過多種形式,傳遞反洗腦訊息。(宋祥龍/大紀元

很多人長期以來都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的民主化遙遙無期?因為中國有太多的人在「裝睡」,他們不知道腐敗嗎,不知道專制的蠻橫嗎,不知道民眾被耍弄嗎,不知道自己不過是隨時會被「割掉」的「韭菜」嗎?但是,「裝睡」的人叫不醒,因為他們被共產黨灌輸的價值觀「催眠」了。一個社會的價值觀決定其民主化的走向,民主化過程中決定民眾投票意向的是他們的價值觀。唯一能打破這種「沉睡」的,不只是民主化口號,也不單純是「民主制度白皮書」,而是社會當中自由民主價值觀和紅色價值觀的對撞。

一、相熟不多談,一談就吵崩

今天在中國,人們經常會注意到一個社會現象,即相熟不多談,因為一談就吵崩。很多人都不約而同地意識到,這種現象的發生,與對話者之間的價值觀不同有關。

同一個微信群里的親屬、中學同學、大學同學、插隊知青、兵團戰友們,對時事的認知差別越來越大,甚至語言對立,動輒爭吵;當然,也有人會「和為貴」,避開爭論的話題,但是他們各自都不會改變自己的看法。他們對同一條時事新聞的看法不同,是因為各自知識面、信息掌握量的不同?是不是多交流信息,彼此就能看法一致了?事實上,很多人會在爭吵中拒絕接受更多的信息,也很難通過充分交流來溝通和形成共識;不少人僅僅是因為別人的看法和「上面」的說法不一樣,自己就必須和「上面」保持一致。

這種對「上面」的政治順從或者政治認同,對一些人來說,已經變成了一種約束自己的思維框架,這種思維框架就是,「上面應該總是對的,不要懷疑上面,不要隨便亂講、亂想」。這樣的認知模式正是紅色價值觀的一部分,它的官名是「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不止在中共治下如此,在蘇聯、在北朝鮮都一樣。

中國社會中很多人早就意識到了,不同人之間的價值觀差異越來越大。但到底什麼是價值觀、道德觀,很多人是分不清的。因為按照中共的洗腦教育,「上面」的話就是民眾的價值觀、道德標準,自己不能有獨立思維;所以他們也很難分清,價值觀和道德觀這兩者的差別在哪裡。中共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就是對上面「盲從」,很多人認同「六四」鎮壓、迫害法輪功,並沒有自己的是非判斷,更不去獨立思考,他們只是按照「盲從」在行事,甚至到了海外依然如此。

價值觀和道德觀並不玄奧。用最通俗簡單的話來講,價值觀指一個人相信自己應當追求什麼;道德觀即什麼事是錯的,錯誤的事可不可以做。其實,所有人都有價值觀和道德觀,但是不同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來源不一;有人是全盤接受了中共的紅色價值觀,有人是自己反洗腦,清洗掉原來被灌輸的紅色價值觀,換成了自由民主價值觀。

二、人生在世何所求?

任何一個社會的運轉,都以人們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為基本前提。價值觀是決定一個人行為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影響這個人行動時的選擇,特別是在有若干選擇的情況下,自己主要追求什麼,是他的價值觀引導他作決定。人們的價值觀通常包含一個序列,有些事物排在前面,有些排在後面,有的重要,有的次要。比如,有人把做一個正直的人排在前面,有人把對自己有利排在前面。

沒有人生來就只喜歡孤獨一人活動,人們都願意與他人在一起交流,尤其在青少年時代的成長期,朋友之間的信任和友情比什麼都重要。從人們的社會活動來看,人的價值觀追求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內在價值觀,就是追求自我尊重、自我實現、自我愉悅和安全感;另一類是外在價值觀,那就是要與周圍人關係和諧,有成就感,希望獲得群體歸屬感,想要被他人尊重。

按照不同的人各自不同的價值觀排序,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行為選擇。注重內在價值觀的人,比較不在乎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覺得做得合意就行;注重外在價值觀的人,會為了贏得他人對自己的好看法,而放棄一些對自己有利的事務;也有人是既注重內在價值觀,也注重外在價值觀。

這樣講,似乎價值觀比較中性,不應該構成對時事政治那麼尖銳的不同看法。然而,價值觀從來與道德觀是「孿生兄弟」,如果說,價值觀主要是自我追求,那道德觀就是他人對自己的約束。各種各樣的道德觀與價值觀搭配在一起,會產生許多不同的行為。人們通常所說的價值觀,其實裡面同時包含著價值觀和道德觀這兩部分,

三、什麼事情做不得?

價值觀影響一個人的人生追求之取捨;而從個人行為來看,道德觀比價值觀更重要,因為道德觀是人類社會裡約束社會成員行為的、共同認可的是非標準。任何社會都不能單純靠法律來約束人的所有行為,因為法律只懲罰那些明顯違反刑法或者民法的行為,人們的日常行為多半是在合法的邊界內。但在這個合法的邊界內,仍然存在著什麼事應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的問題;有很多事可能做了以後雖不違法,卻是不該做的。

道德是社會上絕大多數人共同認知的是非標準,是人類社會長期以來慢慢形成的。做什麼事是正確的,做什麼事是錯誤的,錯誤的事可不可以做,這就是影響、約束每個人行為的道德觀念。哪怕在原始社會裡,人類也有那個時代的道德。原始社會打獵或採集來的食物,不應由採集者一人獨吞,必須要交給集體,然後再由年長有威望的人或家長來分給大家,特別要照顧老、幼和婦女。

在任何社會裡,人們都會追求個人利益;但如果有人為了追求個人利益而不擇手段,損害到社會和他人的利益,就需要加以遏制,否則這個社會就會陷入秩序混亂。道德標準的作用就是遏制人們對個人利益、對欲望的盲目追求。人類具有道德,這是區分人和動物的一個重要標準。人如果沒有了道德,人的活動就會慢慢動物化,會變成不再關心是非,而只是一味滿足自己的需要。一個社會的大多數人心中都有一些遵守道德的意願;同時也還存在著某些貪慾,比如想要更多的錢。讓一個人不完全按照本性和貪慾來行動,而是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主要的約束因素就是道德。

一個人能不能得到他人尊重,是這個人社會地位的重要標誌。社會尊重來自他人,而他人對一個人的評價,取決於這個社會共同的道德標準。如果這個社會共同認為,不撒謊、不欺詐屬於基本的道德,那某人不斷欺詐或敲詐別人,大家就會認為這個人品行惡劣。

四、價值觀和道德觀從何而來?

在不同社會裡,價值觀和道德觀都是客觀存在的。一個小孩出生後,他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從何而來?社會學裡有個概念叫社會化,指的就是從兒童到青少年時期人們的價值觀和道德觀的形成過程。一個人的社會化,是指青少年告別孩童時代、步入社會的過程;他們不再依賴父母,即將變成社會中的一個成年成員,在從幼兒到成年人的角色轉換中,他們各自從社會上接受多種看法、話語,從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標準。

在青少年的社會化過程中,對他們影響最大的是三種人。按照青少年的年齡幼長階段來分,起初是家長和老師的影響最大;到了青年時期則同伴的影響變得更大,但家長和老師仍然有很強的影響力。社會化非常重要,因為多數社會成員在社會化階段形成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以後很少改變,將潛在地支配他們一生的行為。

中共建立政權之前,雖然經歷了從清朝到民國的政治演變,中國社會傳統的道德和價值觀念還是相對穩定的。其中有一些內容陳舊落後,比如男尊女卑;但還有不少內容屬於應當堅持下去的是非標準,比如誠實不欺就很重要;另外,人們之間相互信任、樂於互助這樣的社會關係也建立在中國傳統價值觀的基礎之上。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中文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119/1697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