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工作職業 > 正文

2022年來了,先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舒適區這個詞大概譯自英文的comfort zone。

生活中有舒適區,比如家裡的一個溫馨角落,那是一片自我的天地,可以不被打擾的,按照自己意願行事的天地。

職場上也有舒適區,它可以是我們習慣待的崗位,可以是我們習慣的思維理念以及我們最願意用的溝通方式等等。

與生活舒適區不同,職場本就不是讓人來舒適的,流連於職場舒適區,必潛藏危機!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以認知職場舒適區,有意識走出職場舒適區的人才有可能成為職場常青樹。

習慣,作為長時間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或傾向,是典型的舒適區。如果這個習慣被職場所不容,我們就要逼自己走出這個舒適區。

比如,某女習慣了上班穿便裝衣褲加運動鞋,現在就職成為辦公室白領,公司規定必須職業套裝高跟鞋,她就必須甩掉那個統治了她多年、舒適的著裝習慣,而開始把自己朝著OL麗人方向打扮。

再比如,某菸民男,煙齡已十五年,部門剛換了老闆,對煙味零容忍,這菸民男為了適應這一職場新形勢,決定和自己過不去,主動給自己施加壓力,痛戒燒錢傳統。

這位仁兄走出舒適區的過程是痛苦的,菸癮上來四肢無力,沒著沒落,煩躁抓狂,生不如死。

然而經過幾個月的折騰,他收穫不菲。

他的聰明上司耳聞目睹了他的戒菸過程,從心底里認可他的意志力和堅持精神,決定委以重任。而這位仁兄的家人也喜出望外,不僅家裡不再見雲霧瀰漫,而且每月省下的花費也相當於升了一級工資。

生活上、職場上,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總有那麼一些人,我們認為比較另類,我們不願意與他們交往,甚至不願意與他們溝通。

對待生活里的這一群人,我們也許還可以選擇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來。

但在職場上,很多時候我們沒有選擇,因為這「另類」人士很可能是我們的老闆,我們的下屬或者我們必須合作的關鍵部門人士,我們繞不過去。

我們縱有百般不願意,也要調動全身的積極正向與創意,或者改變自己一貫的溝通方式,或者折扣一下自己一貫的價值觀,或者通融一下自己的容忍尺度。

總之,在不違反大原則的前提下,我們必須自覺自愿從自己的溝通交往舒適區走出來,嘗試包容,嘗試變通,嘗試換位思考,嘗試同理心思維。

也許,過一段時間後,我們會從最初的糾結不自在,變得長袖善舞,八面玲瓏,我們也許會驚奇地發現自己內心其實有很多之前沒有發掘的大氣及寬容精神,而這種精神,恰恰是在職場路上愈走愈寬的尚方寶劍。

我們常說:習以為常。

職場上,一個崗位干久了,輕車熟路,我們漸漸走入舒適區,任何變化都是對舒適區的干擾和破壞。

然而,職場上經常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我們剛想享受一下駕輕就熟的紅利,新的狀況出現了。可能是一個去異地的職場發展機會;可能是去和不熟的人做上下級;可能是去做之前碰都沒有碰過的業務。

這些新狀況,都是機會,也都有風險。

機遇與風險是並存」的真正含義是世界上沒有零風險的機遇,「亂世出英雄」的真正隱喻是我們未必喜歡的變化反而有可能把我們成就。

不妨在深思熟慮權衡利弊後果斷走出舒適區,欣然接受不確定性,甚至與風險熱情相擁,挺身而出,承載壓力,背負期望,勇往直前,哪怕初始階段需要我們格外用力,甚至忍辱負重。

總有一天,我們會從忐忑到坦然,從坦然到自然,一起都將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只要我們真是那塊料。那時,我們會感謝自己當時果斷走出舒適區的冒險但英明的決定。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國學經典智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201/1703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