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醫保入不敷出 中共又盯上了個人帳戶

作者:

「居民醫保的收費又要提高了,北京以前是每人320元,今年是340元。」每年年初,老百姓就開始抱怨醫保繳費提高,但看病報銷卻那麼少。2020年城鄉居民的參保率已經開始下降,2021年前十個月,居民醫保已經入不敷出6億元。

2020年,中國醫保總收入24846億元,總支出21032億元,6億元的臨時性入不敷出雖然不是大事,但資金拮据可見一斑。

中國每年有500萬大病患者,每年需要的治療及康復費用高達上萬億,而整個醫保支出僅2萬億,其中近70%流向病情嚴重的住院患者,門診報銷顧及不上,所以報銷比例很低。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健康經濟部副主任萬泉曾表示,目前全國個人自費比例達到35%,而0-18歲兒童自費比例達到60%。

在整個醫保資金短缺的情況下,中共的做法不是加大財政投入,而是讓老百姓多「出血」。2021年4月,中共國務院辦公廳發文,美其名曰「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其核心內容就是將個人帳戶中歸屬於個人的一半資金轉到中共當局控制的統籌帳戶共用,以提升門診報銷比例。

2022年1月1日開始,各地政府正在密集出台從個人帳戶劃轉資金的政策。一位分析人士稱:「這就是從老百姓的個人帳戶上搶錢,公共衛生是政府該承擔的責任,政府財政出資那麼少,卻打老百姓的主意。」

中共號稱2020年醫療衛生投入7.23萬億,占GDP的7%,但實際上這其中還包含了社會支出(醫保、保險公司的健康險賠付)和2萬億個人支出,真正的政府財政支出僅有2.19萬億,不到GDP的3%,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這是中國人看病難、看病貴的根本原因。

居民醫保險些被擊穿

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下稱居民醫保)的費用為何不斷上漲呢?很簡單,費用不夠。

中國的醫保分為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兩部分,居民醫保一般是非職工,包括老人、孩子、大學生、農民,目前參保人數達到10億人,參保率達到95%,已經近乎極限,要想提高參保率很困難。

居民醫保不設個人帳戶,全部進入統籌帳戶,就是全部用於共濟。每年繳費標準由各地財政部門確定。2021的個人繳費標準大多是每人320元,財政補貼580元,加起來約900元,財政補貼比例約64%。這些年財政資金拮据,補貼力度持續下降,比例從2014年的80%降低到現在的64%,那麼個人繳費就得不斷上漲。

320元對城裡人來說並不多,但這是一年一人的費用,按照三口之家計算一年就是千元,對農民家庭來講也不是小數字。這些年,居民保費的繳費標準不斷提高,報銷又很低,所以,農村人參保意願下降,有的地方參保率已經降低到90%。從官方數據亦可看出,2020年,成年人參保率減少了2.5%。

但是隨著老齡化等問題出現,醫保支出增速更快。連中共官方媒體都驚訝地發現,2021年1-10月,居民醫保一度被擊穿,入不敷出6億元——醫保基金收入7211.27億元,支出7217.57億元。到了11月才變成淨結餘(收入8142億元,支出7868億元)。

2021年前十個月,居民醫保基金的使用率達到96.6%,高於2020年的90%,幾乎是當年收上來,當年要花光。

有的地方財政可能已經相當困難,拿不出錢補貼。2021年2月26日,剛剛脫貧的廣西南寧市賓陽縣賓州鎮顧明村村委會發文通知,農民不再享有國家醫保補貼。通知說:「2021年農村合作醫療每人280元一年,截止到2021年2月28日為止,從2021年3月1日起國家不再補貼,每人需交720元一年。」

醫保不足導致嚴重社會問題

根據世衛組織統計,中國人75歲以前的患癌概率是20.6%,對於一個一家三代七口之家而言,家庭中至少出現一個癌症病人的概率接近80%。看好癌症,幾十萬的治療費是正常的。

即使居民醫保全部花光,也難以滿足老百姓如此巨大的需求。除了上面提到的兒童門診自費率高之外,農村老人看不起病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爆發了老人自殺、兒子埋母、在家鋸腿等一幕幕慘劇,一場重病真能逼死人。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數據,中國70歲以上老年人自殺率達到了51.5例/10萬人,在174個受訪國家中排名24位。2010年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時,70歲人口總數已經將近8000萬,也就是說,每年有超過4萬的70歲老人選擇自己結束生命。

2014年,武漢大學社會學系講師劉燕舞發布了一份《農村老年人自殺的社會學研究》的報告,指出據衛生部第三次衛生服務調查,目前中國城鄉低收人者應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達41%,應就診而未就診的比例在城市是47%,農村貧困地區則高達70%-90%。生不起病、看不起病、吃不起藥是農村老人的普遍現象。

大連醫科大學教師賈樹華在調查中發現,農村「90%的自殺死亡者,從未尋求過任何幫助,自殺家庭獲得國家和政府管道的正式救助,幾乎是零。」

中共官方數據顯示,居民醫保參保人員住院率為15.1%,次均住院天數9.2天,次均住院費用7546元,政策範圍內醫保報銷的比例達到70%。如果居民得大病,在北京,住院的報銷起付線是1300元,封頂線是25萬。

實際上農民的情況要慘得多,在當地鄉村醫院看病報銷比例能到70%,但當地的村衛生室、鄉鎮診所就幾個醫生,檢查儀器都不全,根本治不了大病,而去大城市的二級、三級醫院治療,報銷比例就到50%、40%,通常醫院還給開報銷範圍之外的藥,所以自費比例相當高。

《我不是藥神》裡有句經典台詞:「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藥就在那裡,我卻買不起!」

國內調查顯示,60%的中產人士年收入在30萬元以下,遇上ICU可能撐不了幾天,就會遭遇「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在世衛組織看來,一個家庭除基本生活費外,醫療支出超過剩餘收入的40%,就是「災難性支出」。可見,對中國的中產們來說,重病就如同「災難」一般。

門診起付線高報銷難

相對於居民醫保,職工醫保的住院報銷要好得多,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達到85%,但是門診報銷比例依然很低,因為總的資金量有限,報銷了大病,門診就顧不上了。

職工醫保是企業和個人出資,企業將員工年收入的7.5%交醫保,個人繳納2%,其中企業出資中的30%(即7.5%中的30%,約2%)進入個人帳戶,其餘進入醫保統籌帳戶,用於共濟。

截至2021年11月,職工醫保參保人數3.54億人,醫保基金收入16540億元,支出12943億元,累計結存1萬億。不過,有學者曾測算,2008-2018年間,職工醫保收入增幅低於支出增幅1.4個百分點,不出十年結餘將花光。

所以,醫保不是交了錢就能報銷,還要達到起付線標準,小病還得自己花錢。比如,北京規定,在職職工的門診起付線標準是一年累積到1800元才能報銷,退休職工的標準稍低,為1300元,兩者的報銷封頂線都是一年2萬。起付線之上、封頂線以下的,在社區醫院看病可以報銷90%,在其他醫院看病可以報銷70%,70歲以上的退休職工可以高到90%。

醫療費

 

 

北京城鎮職工醫療費報銷比例

以一個在職職工為例,在門診看病的花費是2500元,那麼700元的部分可以報銷70%,就是490元,自費率高達80%。也就是說起付線以下的、封頂線以上的普通門診和門診大病,都需要自費。

北京的職工門診報銷比例在全國可能是最高的,在職員工的門診報銷比例是70%,退休職工是85%,主要是企業額外又出了1%作為「大額醫療費用互助資金」,北京企業的醫保繳費比例為工資的9%,在全國處於高水平(全國一般為7.5%)。

比如在浙江金華,市內基層定點機構門診報銷50%,到市內其他定點機構(如二級以上醫院)門診報銷比例才20%。

一位在京工作四年的年輕人說:「有些患高血壓糖尿病這類慢性病的病人,每天都得吃藥,一年藥費很容易就到2萬,但我從來就沒享受過醫保,最高的一次是一年累計看病達到1600元,也沒到1800的起付線,我工資里被扣的醫保費,相當於給國家做貢獻了。好在工作單位給每個員工上了商業保險,能報銷八九成。」

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年輕人、身體健康看病少的人,在為老人和孩子付出,就像養老金一樣,寅吃卯糧,得靠年輕人交的錢養活老人。

相比於職工醫保,居民醫保的門診保障力度更低,在北京居民醫保門診報銷的起付線是550元,超過起付線的報銷比例只有50%,封頂線也只有4500元/年。兒童屬於居民醫保範疇,起付線之上的報銷比例只有50%,這就是為什麼衛健委官員說兒童看病自費比例高達60%的原因。

醫療費

北京城鄉居民醫療費報銷比例

在寧夏銀川市婦幼保健院急診科,有記者採訪了前來帶孩子看病的周先生。「孩子出生前,我向周圍有經驗的父母都諮詢過了,身邊好像沒有幾個人辦兒童醫保。」據周先生介紹,他為小孩兒辦理的是保險公司的商業保險,一年交300多元,小孩兒平時那些感冒發燒的小毛病,不僅可以按比例報銷,還可以按吊針的天數給予一定補助。在他看來,兒童醫保與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相同,這些小病是不在報銷範圍內的,所以他覺得沒多大用處。實際情況也正是如此。

為什麼把門診起付線定這麼高呢?最根本的原因是醫保資金太緊張,70%的資金得向大病傾斜。2018年就出台政策,要求新增財政補貼的一半要用到大病保險。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財政補償住院服務的占比超過85%,補償門診服務的占比不到15%。而中國的住院率只有15%,大部分人是看門診,這意味著大部分人自費比例較高。

中共所稱的「人人享有醫保,戶戶幸福安康」只是騙人的謊言,目的是讓個人掏錢,為國家醫保做貢獻。

從個人帳戶搶錢

門診自費比例高的問題如何解決?居民的參保率已經到頂,繳納保費也不可能再漲了,企業繳納的「五險一金」比例達到40%,已經是全世界最高的,不可能為員工繳納更多的醫保資金。門診要搞醫保共濟,錢從哪裡來呢?

中共當局的做法是從職工個人帳戶里挖,把企業給職工繳納放在個人帳戶上的資金全部轉到醫保的統籌帳戶中,這部分錢占個人帳戶的一半,一年的增量大概2500億元。

個人帳戶的存量資金不動,只動增量。從今年1月1日開始,各地就開始密集出台資金劃轉的文件。中共將其稱為「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實際上就是政府不投入,把老百姓個人的錢搶過來給大家用,是典型的「大鍋飯」手法。

為什麼說搶錢呢?因為企業給職工出的醫保資金就是工資的一部分,就是員工的應得工資。

作為交換,將門診報銷比例提高到50%以上,家人也可以使用職工醫保個人帳戶。這只是中共放出的煙幕彈,試想,個人帳戶只剩下自己繳納的2%,這點錢面對高藥價、高醫療費,自己一個人可能都不夠用,能全家一起花?豈不是個噱頭。

舉個例子:之前若看一次病花1000元,自己醫保卡有個人繳納積攢200元,單位繳納積攢800元,本次看病花費全部可支付,不用再掏錢。今後,同樣花1000元看病,醫保卡沒用人單位給的錢,只有個人繳納積攢的200元,花費的1000元報銷50%,能報銷的只有200元+500元,剩下的300元你得自掏腰包。這麼算下來恐怕大多數人都吃虧,都是輸家。

所以,政策出台後,有老百姓問「為什麼我們帳戶上的錢越來越少?」還有網友稱,專家和相關部門認為「個人帳戶資金大量閒置,造成極大浪費」。聽起來很不對味,人家自己錢這兒不許花、那兒不許花,放那兒怎麼叫閒置?何談浪費?果真是閒置改革一下:取消所有限制和門檻看是否還閒置?可以肯定不會有多大積累量。要按照這種邏輯,員工存摺上的存款是不是閒置?那是不是浪費?

還有人認為,個人帳戶上的錢就是工資的一部分,不讓提現的話,應該允許大家用來買商業保險。

根本問題:政府投入過低

「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醫院抬」「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頭痛感冒三五天,一月工作全白干」「房改就是把你腰包掏空,醫改就是給你提前送終,教改就是把你二老逼瘋」……這些大陸網絡上流傳的順口溜就是當今中國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真實寫照。

最近有位推友說:「有一位普通百姓身體不舒服,去醫院檢查,查出絕症後轉身就走。醫生問患者:「你不治嗎?」這位患者回答:「治,家破人亡;不治,人雖亡,家不破……」。醫生沉默了。

房子、教育、醫療成為壓在中國人身上的三座大山,醫療、教育資源緊張的根本原因是政府投入太低。而房地產的問題則是政府賣地地價太高、向房企收稅太高,簡單一句話:中共只顧狂斂財而不投入。

中共當局號稱,2020年全國衛生總支出7.23萬億,占GDP的7.12%,但事實上,7.23萬億中真正的政府支出只有21998.3億元,占比只有30%,而社會支出高達3萬億,占比41%;個人支出高達2萬億,占27.7%。

3萬億的社會支出中即包括2.1萬億的醫保(已經扣除財政補貼),以及商業保險公司的健康險賠付。

在中共的謊言煽動下,很多人誤以為醫保是政府給報銷,是政府給老百姓的福利,其實根本就不是,醫保是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的,企業繳納部分也是從個人工資中扣掉的,所以本質上都是個人的錢,只是被政府拿去共濟了。

按照政府投入的2.2萬億計算,只有百萬億GDP的2.2%。2020年世界衛生大會數據顯示,在公共衛生投入占GDP比例的世界排名中,號稱GDP世界第二的中國排名第154位。世界衛生組織稱,「政府衛生支出占GDP比重小於5%時,貧困人群很難被全部覆蓋」。

2020年8月,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院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在會議演講中稱,中國醫療衛生費用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該數據的世界平均水平為9.9%。

王辰還表示,中央和地方政府在醫療衛生的財政支出占比也非常有限,2020年衛生事業占中國政府財政支出的7.2%,而國際上該數據的平均水平是15%至20%,相當多的國家占20%以上。

資金不足卡醫院卡藥企

從中共財政部的2020年決算報告看,2020年政府的醫療衛生資金投入只有19216億元,其中對上萬家公立醫院的投入只有2848億元,占公立醫院收入的9%;對97萬個基層醫療機構的投入只有1489億。因為疫情關係,2020年公共衛生投入突增到3878億元,其中基本公共衛生支出1077億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支出1148億元。

因為政府對公立醫院投入只有9%,醫院主要是自負盈虧,公立醫院變成了真正的商業主體,完全以賺錢為目的,交不起錢的病人可以不收。

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在《病有所醫當問誰》中寫道,自改革以來,醫療衛生體制變革的基本走向是商業化、市場化,中國的醫療衛生領域是世界上最市場化的。政府出錢少,就談不上把醫療衛生當「公益事業」來做。中國的醫療服務成了關起門來放手讓「非營利機構」賺錢的場所。同時具備看病貴和難的公立醫院,天下差不多只有中國了。

公立醫院人滿為患,病床使用率超過90%,每天產生巨大的現金流,但2019年全國公立醫院業務收支結餘只有713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只有2.4%,達到歷來最低水平,從全國的體量來看,僅能維持當期收支的基本平衡。

2020年疫情以來看病患者減少,但防疫等開支加大,醫院情況更糟,全國公立醫院虧損20億元,兩萬多家民營醫院總計虧損1300億元。

2021年,中共衛健委也緊縮開支,降幅達到60%。這一方面是整體經濟不好,大家都要過「緊日子」,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中共搞「清零」,不計代價接種疫苗和大規模核酸檢測,致使疫情支出陡增,所以只能壓縮醫院撥款,用集采來卡藥企,以降低醫保支出。

近兩年醫藥集采砍價比例平均超過50%,一些藥品甚至降價70%。中共醫保局稱,通過大幅降價,可以從之前的仿製藥集采中節省出來1700億,將創新藥甚至個別罕見病高價藥納入醫保。

這話聽著挺有道理,但是為節省這1700億,會卡住多少藥企?1700億相當於什麼?一個賴小民就讓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虧損上千億,一個明天系就讓包商銀行資不抵債2000多億,一個海航資不抵債7000億……一個比一個窟窿大,如果中共當局勤於監管,也不會爆發這麼大問題,也不至於在醫保費用上卡得這麼死。

公費醫療猶存醫療特權令人震驚

雖然中共要求各地取消公費醫療,將公務員的公費醫療併入職工醫保,但還有多個省沒有取消。

2020年中共的醫保財政支出中,除了職工醫保、居民醫保之外,還有上百億的「其他補助」,這些可能就包括公費醫療及黨政幹部的費用,比如在職的司局級幹部可以享受公費醫療,在北京301醫院、協和醫院等都有專門的高幹病房。

武漢同濟醫院的高幹VIP病房,每晚費用1000元,深圳人民醫院幹部保健病區豪華套房,每天費用3880元。

另據監察部、人事部披露,全國黨政部門有200萬名各級幹部長期請病假,其中有40萬名幹部長期占據了幹部病房、幹部招待所、度假村,一年開支約為500億元。2012年醫療衛生支出7198億元,僅此一項就占了6.9%。

2016年7月,大陸記者從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站獲悉,該局2012年度收支預算為50.2億元,其中廣州市公務員公費醫療一年花費14億元,遠遠超過廣州210萬農民的醫保總額。

當時的北大醫改課題組組長顧昕教授說,公務員及高幹特權保障的支出比任何一項醫療支出都高。難怪網友稱「不是沒有免費醫療,而是我們不在免費醫療的名單上。」

有不少中國人以為印度公共服務條件差,然而,曾任駐印度孟買總領事、外交學院常務副院長的袁南生在《換個角度看印度》一文中說,民意測驗表明,相信有來生的印度人90%以上希望來生還是印度人。為什麼會這樣?印度的醫療和教育都非常好。印度開國時就實行全民公費醫療,這一福利甚至延伸到在印度的外國人。我在孟買時的同事、駐孟買副總領事的女兒不慎受傷,送往醫院治療完畢,分文未交,簽字就行了,因為這是一家公立醫院。這充分說明,免費醫療並非富國專利。印度與中國人口一樣,但是國民生產總值只有中國的1/3,卻能做到免費醫療,中國為什麼做不到?

當我們真正面對現實,中國百姓「買不起房,養不起娃,生不起病」,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中共的一黨專政。中共憑藉著自己掌控的權力和資源從老百姓身上榨取財富,任憑自己大量公款消費,卻不捨得給老百姓投入。

責任編輯: 李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202/1703748.html